第13章(第2/2页)

这个众人当然知道,大家打的井,取上来的井水,也都是渗入地下的水。

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云舒环顾众人,斩钉截铁道:“我们不挖河道,挖井渠!”

“井渠?什么是井渠?”

“沟渠不都是地面的吗?”

见众人七嘴八舌,似懂非懂,云舒淡笑着解释:

“井渠,顾名思义,也就是井和渠。我们西州地势低,越往北越高,直达克拉鲁山顶。那我们就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挖井取水,再在地下挖渠,将克拉鲁山上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的水,利用井渠从高到低引到我们西州。

水从地下走,还可以避免日照,减少水量蒸发。”

虽然大家第一次听到蒸发这个词,但是不妨碍大家理解。这次再没有人直接反对说不可以。

萧谨行盯着沙盘沉默片刻,再次抬头的时候,发现云舒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他有些不太自在,自己之前确实有点小看这人了。

他清了下嗓子,说道:“现在这些都只是纸上谈兵。你要如何将你这个想法落到实处?比如在哪里挖井,挖多深,沟渠挖多长,又引到西州城哪里?以及你确定七日之内一定能够引到水?”

云舒极为潇洒地扔剑入鞘,笃定道:“自然。”

随后他让人找来纸笔,画了一个井渠修建的结构示意图。

云舒边画,边解释道:“井渠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找到水源后在地下输送水的暗渠,经过暗渠一路输送,从出水口转入地面的明渠,以及经过明渠后聚水的蓄水池。”

明渠长度可长可短,甚至可以刚从出水口出来,只隔了几米远,就转入修建好的蓄水池当中。

暗渠在地下,最为难挖。

“最后一部分,就是通风用的竖井,也是我们挖暗渠时,运出地下砂土的通道。若是以后遇到暗渠堵塞,也可以根据堵塞位置,从这些竖井下去修理。”

云舒将笔搁下,拿起画纸,展示给众人看。

这是个浅显易懂的示意图,并不复杂,连大字不识几个的庞农都看懂了。

他挠了挠头,“这井渠看着很像一个倒着放的钉耙,而且钉耙齿还是从高到低排的。”

他这比喻还挺贴切形象。

见夏王殿下没有笑话他,庞农指着最短的一根竖线问:

“所以这个最短的钉耙齿,就是离出水口最近的竖井,这个最高的就是离水源最近的竖井?”

云舒点头。

众人又开始交头接耳讨论开来。

“这么一看,好像确实有用啊!”

“这些水顺着暗渠,一路流到我们这里,那我们以后可就有用不完的水了,再也不用费那么大劲跑那么老远去打水了。”

“谁说不是呢!”

云舒笑看着众人讨论。

其实这种挖掘井渠的方法,并不是他独创的。他以前去某地拍戏时,听说当地就有许多这样的井渠。他还特地去博物馆了解过相关知识。

井渠是它的古称,它还有另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并称为华国三大水利工程奇迹的坎儿井。

这是一个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而今天,他将这个奇迹带到另一个时空,希望也能给这里的人创造出另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