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良机难逢

显然, 这次太子把赈灾的事搞砸了,事后又不敢承担责任,皇上确实十分恼怒。

连带的, 也对袁相这个相爷加太傅十分不满。

刚才问袁相这几句, 分明是引蛇出洞。

虽不知道皇上叫他来是想干什么, 但是这也可能是他这一辈子唯一能见到皇上的机会。

他一直努力上进, 就为了不让锦鱼日后后悔嫁了他。

可他若是论资排辈慢慢升迁,也不知道要锦鱼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扬眉吐气。

今日这样的机会,也许是一生一次。

他无论如何也要给皇上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能把太子还有袁相得罪了。

江凌长吸一口气,沉稳地回应了一声:“回皇上, 微臣在此。”

皇上叫了这一句,就听见殿前远远地传来一个回应。

这声音平静无波,好像泰山崩于前亦不改色。

既无突然被点名的惊惶害怕, 也无突然被关注的受宠若惊。

他若是没记错的话,这个江凌是头一回面圣。

而且还是他震怒的情形之下。

刚才那个陈侍御史就吓得声音颤抖。

今日金殿之上,百官为了昌县的事闹得不可开交。有攻讦太子无能的, 也有吹嘘太子身先士卒的。有说太子要为此次赈灾暴动受罚的, 也有说太子无过有功应该嘉奖的。

吵来吵去, 东宫一派把责任全推到了户部。

户部王尚书就以乐田县为例, 证明户部粮食分发及时, 只要地方官员处理得当, 并不会出乱子。指责昌县官员上下都有问题。

结果自然有维护昌县官员的官员反驳说龙县令只是捡了别人的便宜。实际上乐田县救灾安稳无事, 是因为宏福寺承担了上万的灾民安置。

因那龙县令还没有上朝的资格,离得也远, 礼部陈尚书便说他儿子陈勋对事情经过最为了解。因他儿子一直在宏福寺与龙县令之间居中联络,共同救灾。

因此散了朝他便留下了几个重臣继续商议, 还特别召见了陈勋。

陈勋年纪不小,也出仕多年,可是刚才回话时结结巴巴半天才把事情经过说清楚。

他这才知道王家姑娘竟是多年一惯在宏福寺施粥,又听说这次救灾之所以没出大事,全是因为永胜侯府的庶三子江凌筹谋有功。

永胜侯府虽是侯府,可除了官定爵禄,多年没有恩赏了。

他都不记得这永胜侯长什么模样。蓦然听到江凌的名字,倒有几分好奇。便多问了几句。

才知道原来这江凌跟柳镇一样是卫尚书的女婿,是京中出了名的美男子。

因牵扯到的王青云江凌都与朝中一二品大员有关,他多少有些疑心这陈勋是在夸大其词,替王家卫家请功,以示好。

也想再找个了解情况的人来对质一番,以免偏信一方,冤枉了太子。

如今听得江凌蓦然被点名,仍是如此沉稳应对,对陈勋的话也多信了几分,心中便有了几分喜欢,因道:“你上前来回话。”

就见红毯尽头站起一个身穿八品青圆袍的青年,容色如玉白得晃眼,身姿出众,举止潇洒。

双手圆拱于身前,弓腰低头,一步步走得极稳。

明明头一回在御前行走,竟是从容得好像走熟了的一般。

别的不说,光是这份气度已经叫人不敢小觑。

及走近了,就见他右手提着前襟,复要下跪。

他忙叫住,这张脸……生得极好,如玉如琢,不怪人说是京中少有的美男子,可这并不是令他吃惊的原因。

这张脸,竟然有几分说不出的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

他明明没见过江凌。

可即便他有些失态,面前的青年仍是从容不迫。

就这样静立着,半垂着眼眸,弓着腰,一动不动任由他打量。

还是身边大太监轻轻喊了一声皇上,他才回神,道:“你怎么想到去宏福寺施粥的?”

就听江凌口齿清楚明白地道:“内子与王大姑娘是闺中密友,微臣是陪内子去的。”

突然有人“嗤”地笑了一声,划破了殿内极严肃极凝重的气氛。

皇上转头瞪了一眼,可也不知道是谁,只得又转过头去看江凌。

他本来一直处于震怒之中,被江凌这么一打岔,心情倒好了不少。

看来这江凌是个老实人却不是个聪明人。

难得在他跟前露个脸,又被问了一句,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说点儿心怀天下的圣贤之言,怎么能说老老实实说自己只是为了陪伴妇人而意外行善?

聪明人见太多了,难得见个老实人倒也稀奇。

“听说你在户部任职,以你看,这户部所拨之粮可够应对今年之灾的?”

这是一道送命题。

江凌在户部任职,当维护上司。

可若是说户部粮草充足,却又得罪了太子与袁相。这分明是说他们赈灾不力。

就见江凌仍是半低着头,露出一个漂亮得不像话的额头与上半张脸。

他似乎想了一想,道:“今年雪灾确是百年难遇,户部之粮按例拨发,当可应一时之急。”

皇上:……

才说他是个老实人,却原来竟是个聪明人。

这话分明是说户部没错,而太子赈灾之举也未必有错。这个一时之急,到底是多久,各地灾情和人口都不同,却不可一概而论。

虽是稍偏户部,却也没太得罪太子袁相。

“好好好……那依你之见,刚才袁相所说之处置办法你以为如何?”

既然是个聪明人,就再发一道送命题。

“皇上,可否容微臣细说?”

听到这个答案,皇上不由有几分震惊。

袁相公三朝元老百官之首,他的主意,他这个做皇帝的要挑刺都要想上一想,江凌一个区区八品小官,出仕不过两年,不但敢评说,还敢细细评说,未免有点不自量力了。

还是因为见自己刚才骂了袁相公,他想着顺杆爬?

若是如此,未免也是谄媚之徒。

当下心中冷笑,点了点头。

却听江凌不紧不慢地道:“微臣当日能在聚福镇有所安排布置,侥幸无事,其实事出有因。一是王大姑娘陈尚书家还有李朱二家在宏福寺施粥都有经年。单说王大姑娘这边,也并非王大姑娘一人之功。当日内子曾说倒有十几位姑娘都出了银子,包括了宏图侯钟家的三姑娘,定北王府的长宁郡主,还有袁相家的一个孙女儿。他们既是经年所为,粮食自然准备得充足。二来是刚开始施粥,乱相未起,龙县令又肯鼎力相助,后来的灾民们一传十十传百,都守着规矩,自然容易控制。”

皇上听到这一大串的名字,已经有些明白,等听到袁相的孙女也在其中,不由心中大骂江凌这哪是细说,这分明是借机在四处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