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表白(第3/4页)

姜梨笑着摇头:“是我自己的主意。”

夜色正好,月色不浓不淡,像是也晓得这一夜值得铭记,便发了疯一般地美好。

“这不是离开,是逃亡。”姬蘅问:“姜家逼你做了什么?”

和姬蘅说完话后,姜梨也准备回去了。她今日本来是准备来和姬蘅道别,结果不知怎么的,稀里糊涂,反而和对方敞开心迹,她本就是坦诚的人,在替薛家报仇之前,尚且还留有几分余地,大仇已报后,前尘过往尽数如烟,她便又如从前豁达了。

姜梨犹豫了一下,摇了摇头,道:“我是瞒着他的,或者说,我要离开姜家,离开燕京。”

但值得庆幸的是,对方也喜欢她。

姬蘅挑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日后不会回来?姜元柏可知道此事?”

想到这里,姜梨便忍不住扬起嘴角来。

“这一年来,多谢国公爷照拂了。虽然一直说日后国公爷有需要,我定会用尽自己的全力来帮助,国公爷每次都说我在说谎,现在看来,可能国公爷说得没错,我大概是要食言了。”她笑得温软,“我要离开燕京城了,日后很可能不会再回来。临走之前希望和国公爷道别,否则不告而别这种事做出来,未免显得太没有良心。”

她曾以为爱过一次人后,便不会再轻易地爱上另一个人,相信另一个人,但喜欢这回事,大抵是没有道理的。她还能这不怕受伤地继续爱人,也是一件好事。父亲和阿昭要是知道了,也会为她高兴地。

姬蘅喝茶的动作一顿,他放下茶盅,看向姜梨,琥珀色的眸子里是意味不明的神色,他问:“道别?”

当然,这一回,她不会盲目地为对方失去自我,变成另一个人了。爱情从来不是靠一个人委曲求全支撑。

姜梨端起桌上的茶盅,夏天喝的茶是提前晾好的,带着晚风的淡淡凉意,微苦却清香。姜梨笑道:“其实我今日来,是同国公爷道别的。”

她心里想着这些,和姬蘅走了出去。姬蘅牵着她的手,这一回,他没有再牵姜梨的袖子。他的手掌修长宽大,把姜梨的手握在掌心,仿佛一辈子都不会松开似的。

姜梨忽然失笑,姬蘅说这话,好似每次她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带着一堆麻烦来寻求帮助似的。不过转念一想,姬蘅说得也没错,而且他嘴上说得厉害,事实上每一次都替她处理妥帖了。

“笑得这么开心。”姬蘅道:“看来你很喜欢我啊。”

桌上还是两只茶盅一只壶,他也自然地给姜梨到了一杯茶,和过去无数次做过的那样,这在他看来几乎已经是习惯了,在姜梨这里,也险些成自然。姜梨跟着坐下来,姬蘅把茶盅推到她面前,慢条斯理地给自己倒茶,一边倒一边道:“怎么不说话?出什么麻烦了?”

“牵得这么紧,”姜梨马上反击,“看来你很怕我跑掉啊。”

姬蘅坐在桌前,他在看折子一样的东西,桌子上摞得老高,见姜梨来了,他就站起身,没再管那些折子,走到小几前坐下,道:“你怎么来了?”

“有什么可怕的,”他轻哼了一声,“你跑到天涯海角,我总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姜梨跟着赵轲到了姬蘅的书房,书房的门虚掩着,姜梨推开门走了进去,赵轲在身后把门带上了。

姜梨嗤笑,懒得和他说。

她的异样举动被赵轲看在眼里,赵轲越发得莫名其妙,待到了院子里,赵轲先让姜梨在这里等待,自己去通报,又过了一会儿,赵轲道:“大人在书房,二小姐随我来。”

姬蘅要送他到府门口的马车上,二人路过花圃的时候,院子旁边,发现坐了一个人。那人正费力地双手扶着椅子,姿势奇怪。

每一次到国公府的时候,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事,姜梨也没有认真地,好好地端详国公府,今日她却看得格外认真,像是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镌刻在脑海中,记得清楚,这样一来,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能做贮藏多年,而不是经年一过,记忆日渐模糊,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来过的地方是什么样。

姜梨看见那个背影,只觉得心中一跳,莫名就问道:“那是……”

马车在国公府门口停下,姜梨跳下马车,随着赵轲一同往国公府内走去。

姬蘅也朝那边看去。

于是她的嘴角又轻轻扬起,之前的伤感也都不翼而飞,就算要道别,也应该笑着道别。比起刚刚成为姜二小姐的她来说,现在的一切已经比她开始想的要好多了。永宁公主和沈玉容的大仇已报,父亲还活着,她还可以有未来,到底也不赖。

“那是之前救回来的小子,”赵轲解释,“他腿断了,司徒小姐不让他走路,白日里他就坐在轮椅上,这小子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老是不认命,晚上偷偷地跑出来练走路。”他感叹一声:“倒也是个硬骨头,就是可惜了,武功都废了,司徒小姐也说过,他不可能再站得起来,怎么就这么倔?”

前半生一直禁锢在宅院中,也是时候飞出去了,人生在世,自由到底是可贵的。

姜梨瞧着那背影,那人果如赵轲所说,站起来极为艰难。那椅子是靠着屋门的窗户,他两只手撑在窗户台上,企图撑起身子,然而费了老大的力气,也只稍微撑起来一点点,而且很快,“扑通”一声就跌落下去,声音听得姜梨这边都替他觉得疼。

以后这样的举动不会有了,这样的心情也不会有了。那种不安忐忑,又包含着期待和安心,复杂交织的感情,想来都不会有了。姜梨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难过,也许想起来的时候会有一点伤心,但的确是不后悔的。虽然离开了燕京,离开了安定的生活,但她可以带着父亲,将薛昭带回家乡,或者甚至就带着薛昭的骨灰,游遍四海,也算完成了薛昭的旧时梦想。

姬蘅道:“让他回去吧。”

国公府和姜府的这条路,其实也不过一年半载的功夫,她就像已经很熟悉了。以至于在分别得时候,也生出不舍。从一开始的惊讶,觉得夜里出府的举动实在出格匪夷所思,到后来习以为常甚至会主动前往,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没有人发现。

月影下,这影子实在看得令人心酸,哪怕只有一个模糊的背影,却奇怪的,突然让姜梨觉得心痛起来,她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就停住脚步,目光直直地盯着椅子上的人,然而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人世间的缘分,大抵是很奇怪的,从桐乡到燕京城,相隔千里,没料到她从桐乡嫁到了燕京,有了前生和沈家的那么一番纠葛。而和沈玉容永宁公主之间的恩怨,又令她变成了姜梨,成为姜梨以后认识的诸多人,莫名令她和姬蘅有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