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追击(第2/4页)

白雪就道:“奴婢担心家里的爹娘,这场仗不知何时才能打完,也不知会不会连累家里人。”

殷之黎愕然地看着姜梨,大约他没想到姜梨会这般挑明,他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好似十分无奈,又有些好笑,“没想到姜姑娘这般直率。”

“怎么了白雪?”姜梨笑问:“想什么这么出神?”

“县主也很直率。”

前几日的恐慌还未散去,就又来了新的担忧。桐儿和白雪也是心事重重的模样,白雪煮茶的时候不小心差点把茶水倒在桌子上。

“之情她之前一直生活在云中,天真烂漫,不懂世事,肃国公很出色,她也只是随口问一问,没有别的意思。”殷之黎道。

听见叶府也没什么事,姜梨就放心了。这一日就算这么过了,也算有惊无险。到了第五日,成王的兵马没有继续第二次攻城,倒是昭德将军殷湛带着兵打出去了。

“我知道。”姜梨微微一笑,“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有别的意思,殷公子不要在意。”

小厮去得快回来得也快,叶明煜不想写信,只让人捎了口信给她,说叶府一切都好,叶世杰和薛怀远都挺好的。让姜梨呆在府里不要出来,照顾好自己,若是有什么应付不来的,就让人去叶家说一声,他就过来保护姜梨。

她的语气温和,几乎称得上是驯良了,然而说的话却总是闷得人心头发堵,让人生气起来也不能发火,又莫名其妙地尴尬了。

到了成王退兵后的第二日下午,众人才休息好,姜梨起床的时候,都快要到傍晚了。她就这么睡了一天,只觉得睡得昏昏沉沉,却还记得让小厮给叶明煜去捎封信,问问叶明煜那头的情况。现在这样混乱的局面,姜元柏是更不会可能让她随意出门的。

殷之黎就没再和姜梨说起姬蘅的事情,转而说起了别的事。询问姜梨过去的事,不过他十分贴心地略过了那些不太美好的过去,譬如被送到青城山那一段,还有姜梨被污蔑推季淑然流产的那一段。他所谈起的,都是些美好的事。

想来是不缺的,不过有一件事他也没有说错,他能收拾得了一个成王,自然也收拾得了其他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一出戏,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黄雀,谁是蝉。

只是殷之黎恰恰不知道的一点,姜梨并非真正的姜二小姐。那些美好的事,也不过是现在姜梨随口胡诌的。他倒是听得认真,并不怀疑。

太后笑了笑,不再说话了。洪孝帝看向远处,宫外的天空,格外湛蓝,是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谁都想要掌握天下大权,如画江山,处处杀机。走了一个成王,有没有别人呢?

看上去还真是个单纯没有心机的人。

“这也要多亏母后,”皇帝笑道:“是母后日日念经祈福,才能天佑北燕。”

姜梨默默想着,说了好一会儿话,殷之黎才离开。

太后的动作微微一顿,半晌才慢慢道:“这么多年,皇上也不容易。这位置,终究不是成王能肖想的,所以他是自讨苦吃。皇上这么做也好,等成王的事情过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姜梨没有去送殷之黎,她现在满心都是殷湛究竟要做什么,哪里还顾得上殷之黎。倒是院子里的丫鬟都围过来,面面相觑之后,明月小声道:“姑娘,这位殷公子,为何要特意过来看你?”

他这话是含笑说来的,只是年轻帝王的眼里,已经有了腾腾杀气和野心,让人听得心中发冷。

明月和清风在外院,不如桐儿和白雪跟在姜梨身边跟得紧,因此也不晓得姜梨和姬蘅的那些事。在他们的眼中,这位殷公子已经是无可挑剔的人选,比起当年姜幼瑶抢走,后来又被姜玉娥鸠占鹊巢的那门亲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别的且不说,郡王比一个侯爷要高明多了,况且周彦邦虽然算得上不错,但在那光风霁月,温雅俊美的世子爷面前,实在是相形见绌。

“当然,昭德将军和朕想的一样,朕也告诉了昭德将军。成王狼子野心,这么多年筹谋不断,却忘记了,朕同样也在防着他。想要坐上这个位置,也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

桐儿道:“去去去,人家就是替县主过来送东西而已,姑娘问了他点战事。我们姑娘本就心系百姓,他是将军的儿子,自然知道现在境况如何,姑娘就是问得久了一点,耽误了时间。别胡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也不是特意来看姑娘的。都散了吧,散了啊。”她一边挥手,一边把看热闹的明月和清风推了出去。

太后沉默了一会儿,道:“陛下是打算让夏郡王乘胜追击?”

姜梨走到了院子里,白雪把门掩上,桐儿朝外面撇了撇嘴,道:“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母后考虑得是。”洪孝帝道:“这一切,还得等成王的事彻底解决了以后,再做打算。”

她这两个丫鬟,白雪本是农户的女儿,不想别的家生子自小做奴婢,晓得那么多规矩,白雪老实本分,姜梨的想法就是她的想法。桐儿则是跟着姜梨在青城山呆了八年,也早就不服管教,倒是比这院子里的丫鬟们开明许多,看问题也不大拘束。殷之黎固然不错,可自家姑娘不喜欢,那就算了呗,强扭的瓜不甜,真要是姑娘不喜欢,还能绑上花轿不成?

“哀家也听说过此事。”太后道:“等之后皇上要论功行赏的时候,不妨赏赐他的儿女,而不是夏郡王本人。他爵位已经够高,金银财宝想来当年先帝也赏了不少。”

白雪把那匣子放到了姜梨面前,道:“姑娘,这扇子?”

“这次的确是昭德将军的功劳,”不是是有意还是无意,洪孝帝并没有称呼殷湛“夏郡王”,他道:“等之后论功行赏,朕也会好好赏赐他。”他又喟叹了一声,“听说当年昭德将军战功累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宝刀未老,听说他的一双儿女也极为出色,朕见过了他,还不曾见过他的儿女。”

姜梨本想让人把那扇子给收起来放好,但不知为何,她又改变了主意,就道:“也快入夏了,就放在桌上,哪一日热起来,正好可以用上。”

“哀家什么都没做,”太后也笑了,“不过是抄抄佛经罢了,哀家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回多亏了夏郡王。要不是他带兵赶回来,成王也不会这么快退兵。”

司徒九月说,天下万物相生相克,连大夫都晓得用以毒攻毒之法。她要是连只扇子都对付不过,还真是白长了这么大岁数。

“昨夜让母后担心了。”洪孝帝笑道:“成王能退兵,也有母后的一分功劳。”

她不喜欢殷之黎,但是姬蘅也不要了,索性自己好好地过,谁知道以后又会发生什么,纠结来纠结去,不过是徒增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