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第2/3页)

关于薛家一案的廷议,就这么结束了。

那朝臣拱了拱手,道:“当年先皇还在的时候,薛凌云曾为燕京兴修运河水利,先皇见他颇有才干,提拔为工部尚书。只不过薛凌云只做了一年工部尚书,就辞官离去。今日一见薛怀远,下官这才发现,这薛怀远与薛凌云一模一样,只是苍老了太多,下官斗胆猜测,薛怀远就是薛凌云。”

这一场廷议,以周德昭提审开始,成王讥嘲为先,却不知不觉得,被姜梨一手主导。一直到了最后的结束,一切都在姜梨的掌握之中。

洪孝帝问:“什么薛凌云?”

但这样的结果似乎没什么可辩驳的地方。

薛凌云?众人奇怪。

燕京百姓们同样关注这一场廷议的结果,姜梨带着桐乡人在长安门前鸣冤鼓的动作,已经让整个燕京城的人们都知道。无意中,也得知了这桩案子的来龙去脉。所有人都为薛家一案揪心着。

心里胡思乱想着,朝臣里,忽然有人开口道:“薛凌云,这不是薛凌云么?”

因此,廷议的结果出来后,短短一个时辰,几乎整个燕京城都传遍了。

不不不,姜元柏又立刻打消了自己心里这个荒唐的念头。肃国公自己生得绝色倾城,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姜梨顶多算个小美人,怕是还入不了姬蘅的眼。况且姬蘅此人阴险狠辣,并非良配。虽然他与姜梨不是很亲厚,但到底是自己的骨血,不希望姜梨落得凄惨结局,被人算计,最后还要连累姜家。

那薛怀远果真受了天大的冤屈,分明是好官,却被害得如此田地。众人也晓得了,薛怀远曾经叫薛凌云,做的是工部尚书,燕京城的运河,便是他主持修缮的。

莫非……他看着姜梨干净的脸,姜梨已经不是那个被送往青城山上,骄纵任性的女童了,她渐渐长大,容貌有了少女的楚楚风姿。清丽秀媚如同春日初生的雪白梨花,干净清新,招人喜爱。

运河一事,造福多少百姓,燕京百姓闻言,几乎要与桐乡百姓一般,为薛怀远的遭遇大感不平。那冯裕堂被判处绞刑,百姓们便自发地要去亲眼目睹恶人断气。

姜元柏连忙谢恩,心中却纳闷,他们姜家和肃国公可是没有一星半点的往来,姜梨和姬蘅也当没什么交情。何以这位喜怒无常的肃国公会突然帮姜梨说话?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传言传得沸沸扬扬,听说薛怀远入狱,是当朝永宁公主指使冯裕堂干的。这传言没甚么根据,且永宁公主和薛家也没什么往来,因此说的时候,并不能找到切实的根据。但说的人多了,渐渐整个燕京城的人都知道。

年轻人容貌俊美,形若妖孽,似笑非笑说这种带着几分恐吓的话,立刻就起到了效果。至少洪孝帝是听进去了。洪孝帝道:“肃国公说得不错,朕并非听不得真话之人,姜爱卿,”他对姜元柏道:“你这个女儿,养得很好。”

听说成王的人派人去查传言的源头从哪里出来,可传言的人却在短短时间里消失无踪。燕京不是桐乡,成王做不到冯裕堂那般让燕京城的人“道路以目”,最多只惩治了几个公然谈论永宁的人,至于私下里谈论的人,却是不能一一处置。

姬蘅恍然不觉自己一句话已经被在场诸位在心中揣摩了千万遍似的,漫不经心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姜二小姐所言虽然出格,听着还是有几分道理。不然本朝忠臣尽弃,任用奸臣,怕是国将不国啊。”

毫无疑问,放出传言的人,自然就是姜梨了。

虽然这肃国公素来爱美,但并不是个怜香惜玉之人,拯救姑娘于水火之中,更是不可能的事。偏偏就在这时,肃国公竟然与成王对上了,还说出这么一句有深意的话。

姜梨今日是去看冯裕堂处刑的。

只一句话,朝臣们都愣了一愣。姬蘅既然说话了,还是帮着姜梨说话?

她其实不大愿意看这些血腥气十足的场面,但每每想起来冯裕堂做永宁的走狗,在狱中如何折磨薛怀远,以至于薛怀远变成如今的模样,她就不能释怀。因此即便血腥,他今日还是要来看冯裕堂处刑。

姬蘅摇了摇扇子,轻笑道:“不巧,姜二小姐的说法,倒和我不谋而合。”

冯裕堂过后,就是永宁和沈玉容。

姜元柏敢明目张胆和李仲南呛,却不好这时候下成王的面子。正在迟疑说什么才好的时候,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肃国公开口了。

菜市口围满的都是看热闹的人群,桐乡的百姓还没有回去,每个人都到了。他们往冯裕堂脸上扔石子菜叶,表达内心的愤懑。姜梨远远地站在人群里,戴着斗笠,不让人瞧见她。

姜梨这话可算是大不敬了,成王冷笑:“看来姜大人教女儿,自有一套章法,姜二小姐说这话,对于女儿家来说,未免有些出格了吧。”

姜元柏如今配给她的侍卫,倒是多了一倍。在廷议上姜梨的做法,狠狠地得罪了成王。成王必定会寻机会报复,为了以防万一,姜元柏这些日子都不让姜梨出门。今日还是姜梨偷偷出来的。

“李大人,”姜元柏不悦道:“陛下都没说话,您这是说的哪门子话。”

姜元柏那一日在廷议后,曾问过她,为何这桩案子里最后牵扯到的竟是永宁公主。一早对姜元柏所说的,并非永宁公主而是右相李仲南。直到廷议开始后,听到永宁公主的名字,姜元柏惊诧不已,倘若早知道此案和永宁公主有关,姜元柏决计不会任由姜梨如此行动。

“大胆!”李仲南大怒:“姜梨,你敢质疑陛下!”

姜梨只道:“父亲,此案的确和右相李仲南有关,只是比起李仲南,永宁公主的信件更是准确。廷议上的事您也瞧见了,李仲南帮着成王,是成王的人,说永宁公主还是李仲南,到头来,都是一样的道理。”

姜梨对洪孝帝道:“陛下,这就是桐乡县丞薛怀远,因着被冯裕堂关进地牢里百般折磨,如今已神志不清,形如小儿。可怜一代清明忠臣,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此事传出去,天下多少清官忠臣会寒心,又有多少人还会忠心耿耿地效忠陛下呢?”

“可最后永宁公主也并未落实罪名!”姜元柏道。

薛怀远显然也十分依赖姜梨,姜梨在身边后,就不吵不闹,也安下心来,兀自玩着自己手中的拨浪鼓。

“是么?”姜梨当时只回答了一句,“可是父亲,再看来日,这罪名,总有一日会落实的。如今咱们就只当提早知道了结果,至于日后,走着瞧就是。”

总觉得姜梨面对自己这个亲生父亲,都不曾有过这般柔和的目光。

姜元柏仍是不信,但此事到了现在,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况且姜元柏也看得清楚,洪孝帝那一日在廷议上的态度,分明是偏向于姜梨的。或许就是希望利用薛家一案来打压成王。洪孝帝的态度,姜元柏无论如何都不能装作不知道。因此也只能将此事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