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手(第2/4页)

跪就跪呗,姜梨也没想过这次回姜府,会安然无恙。姜元柏只是让她跪下没拿鞭子抽她,让她免收皮肉之苦,她应该感到庆幸才是。

既然叶世杰已经给皇帝看过有关薛家案的折子,皇帝又是这么个态度,眼下的情形便能明白许多,至少这薛家一案,姜家小姐应当是稳赚不赔,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她正准备跪下,身旁的叶明煜手疾眼快,一把拉住她,对姜元柏中气十足地吼回去,道:“跪什么跪,凭什么跪!阿梨听好,不跪!”

说到此处,声音陡然转冷,苏公公不敢再接话,心中却很疑惑,户部员外郎叶世杰?叶世杰什么时候给皇帝呈折子了。

姜元柏大怒:“我是她爹!”

“和庶民们混在一起怎么了?”洪孝帝道:“天下本就是由庶民组成,没有百姓,也就没有江山。姜家小姐的庄子,户部员外郎叶世杰已经给朕呈上来,朕看过了!不看不知道,一看,朕才知道朕的江山,天子脚下,还有这等猖狂的匪寇!”

“我还是她舅舅呢!哦,是她爹就能让她跪啊,阿梨身上还流着我叶家一半儿的血呢,那是不是也该听叶家的话。我不让她跪,再说了,都说外甥像舅,要说起来,阿梨一点儿都不像你,还是像我多些,当然该听我的话!”

苏公公看着洪孝帝,笑道:“姜家二姑娘是个机灵人儿。皇上上回还赏了她呢,就是胆子忒大了些。世家小姐,谁敢做这些事?还和庶民们混在一起。”

秀才遇到兵,真是有理说不清。姜元柏是首席大学士不假,但遇上叶明煜这般胡搅蛮缠的无赖,还真是不知道说什么话才好。

“当然不知道。”洪孝帝一笑,“这姜家小姐,连姜府都没回,就匆匆忙忙地赶到长安门鸣冤鼓,真有这么急,回府的功夫还是有的。要是姜元柏,绝不会让她行程如此匆忙,很明显,姜家小姐是怕横生变故,被姜元柏阻挠,才决定先斩后奏。”

季淑然看着姜梨,道:“梨儿,好歹他是你爹,旁人管不了你,你爹总管得了你吧。你可是姓姜不姓叶。”

“这……老奴不敢瞎猜。”苏公公道:“只是不知道姜大人知不知道姜二姑娘这般行事。”

叶明煜闻言,转头看了季淑然一眼。季淑然被他盯得心中发毛,后退一步,侧身躲在姜元柏身后。

“苏公公,你以为她这事做得如何?”洪孝帝问。

姜梨站出来,道:“爹,是女儿错了,错在不该不与您打招呼就参与薛家一案,回京之后也没有先回府,而是去了长安门击鼓鸣冤。更错在在襄阳的时候,叶家古香缎一事,借用您的名声调令织室令,令织室令的人盘查。”

“皇上,这十几年来没人在天子脚下鸣冤鼓了……”苏公公道:“姜二小姐这回,可成了燕京城的大事。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

她自小犯了错和薛昭就在薛怀远面前来这一招,承认错误承认得行云流水,十分真诚。姜元柏都没办法继续骂她。

苏公公在一边瞧着,洪孝帝虽然这么说,面上的神情却没有一点震怒。心里便回过味儿来了,至少姜梨带着乡民进京鸣冤鼓这等大事,对于洪孝帝来说,并没有震怒。洪孝帝的心里,没有怪责姜梨的意思。

加上还有一个叶明煜在一边虎视眈眈。

不断地有内侍进来,将长安门的境况仔细地报与他听。当说到姜梨所说的“鸣冤鼓的人不止一人,一百来号人一共坐笞五十也不过一人半杖”时,绷着的脸也忍不住笑起来,笑骂道:“姜元柏这老狐狸,生的女儿也一样奸猾!”

姜老夫人坐在榻上,沉声道:“二丫头,认错的事,日后再说吧,我来问你,你与那薛家县丞非亲非故,好端端的,如何会牵扯进这么一桩案子里。还带了这么多乡民,听说你连那已经疯了的罪臣都一并带回了府中,你是疯了吗?做出这等事情。”

洪孝帝来到了御书房坐下。

姜梨沉吟了一下,道:“其实这件事情,和叶表哥有关。”

但她在宫中,虽然有皇帝宠爱,反而必须更加谨慎,不能轻举妄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叶世杰?不仅是姜家人,连叶明煜也一并朝她看来。

她身为季家的女儿,知晓季淑然在姜府里因姜梨而出现的麻烦,丽嫔当然不希望姜梨顺利,甚至也如季淑然所盼的一样,希望能借着这件事,兵不血刃地除掉姜梨。

“这件事情,我只能告诉父亲。”姜梨歉意地道:“我能和父亲单独谈谈么?”

但……丽嫔神色不定地想,关于姜梨和薛家一案之事,她倒是看不出来洪孝帝是个什么反应。要说震怒,分明就不是震怒的神情,要说支持,倒也不见得。皇帝一年比一年更加喜怒不形于色了,很多时候,她也辨别不出来洪孝帝的心思。

季淑然笑道:“有什么事情,是我们不能听的……梨儿,你……”

洪孝帝喜爱她,喜爱的就是这份云淡风轻,从不插手朝事,在她这里才最轻松。

“此事事关重大,我看母亲还是不要插手得好。”姜梨打断了她的话。

丽嫔也赶紧侧身,行礼送洪孝帝离去。她没有跟上去,跟了洪孝帝这么久,她也知道皇帝的性子,做正事的时候,她最好还是回避。小皇帝最讨厌的就是后宫干政,当年成王的母妃刘太妃仗着先帝的宠爱和娘家的势力,差点就让成王做了皇帝。若非如今的太后其中周旋,如今这地位,怕早就不是他的了。

季淑然的笑容僵住。

苏公公连忙跟上。

姜梨这一次回府,越发得有恃无恐了,如今当着老夫人和姜元柏的面,也敢这么待她,季淑然咬紧了牙关。

“闹事?”洪孝帝道:“也未必是闹事吧。朕知道,要敲鸣冤鼓,敲鼓之人自己都得坐笞五十,真是闹事,付出这样的代价,也实在不划算了些。”他站起身,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朕还是亲自去外头,听看看他们到底想怎么说吧。苏公公,你跟我来。”

姜梨看着姜元柏,目光坚定,姜元柏顿了顿,突然道:“你跟我来吧。”

丽嫔微微一笑:“是呢。”又有些诧异地道:“之前外面的风声,臣妾也听人说过一些。只是一直以为是传言,是旁人以讹传讹的。毕竟那小姑娘我也见过,温温柔柔的,不像是闹事的人。不承想外头的传说竟是真的,她真的带着人进京了。”

姜梨绽开一个笑容:“好的,父亲。”

洪孝帝看向丽嫔:“哦?是你妹妹的继女。”

她和姜元柏来到姜元柏的书房。

“是首辅大人府上的二小姐,”小内侍小心翼翼地道:“带着襄阳桐乡的乡民,已经到了长安门。听说是今日午后回来的,回来便直奔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