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营救(第3/3页)

冯裕堂本就应付姜梨应付得有些头疼,听见姜梨这么说,巴不得姜梨赶紧走。他好飞鸽传书给永宁公主递个信儿,看看接下来应当如何?这姜家二小姐分明是重新要调查薛怀远的案子,虽然不明白薛怀远怎么会和首辅千金扯上关系,但冯裕堂可不愿意在最后的节骨眼儿上出什么差错,惹得永宁公主生气,他可会吃不了兜着走。

文纪惊得向来平静的脸色都有些绷不住了,姜二小姐居然敢对大人说这样的话?这话,当初成王想拉拢姬蘅的时候,都不敢有胆子这样说。

姜梨瞥了一眼卷宗,确认的确是真的无疑,便对冯裕堂露出一个微笑,道:“多谢冯大人,我没什么事了。”

姬蘅静静地看着姜梨,姜梨嘴角的微笑不曾动摇,柔和的,妥帖的,像是春日的和风一般看向他。

桐儿接过送来的卷宗,递到姜梨手上。

“你是真聪明呢,还是假聪明?”他轻声问。

琼枝打听到的薛怀远既然入狱,姜梨就一定要看到薛怀远的卷宗,从其中找出不对的地方。为了早做准备,姜梨才制造了这封调令。只是眼下看到冯裕堂,才晓得并不用费这么多心思。冯裕堂就是个什么都不懂自知吃喝玩乐的流氓,她只要编个像模像样的借口,冯裕堂就会深信不疑。

姜梨笑了笑:“谁知道呢。”

姜梨唇角含笑。这封调令,说是调令,也不是调令,并不是佟知阳亲自批的,是借用唐帆的手,以燕京织室令查案的事得到冯裕堂的印信。唐帆还想要姜元柏在燕京的关系,当然会帮他。而姜梨深知北燕官制的不足,能钻这个空子,达到自己查阅薛家一案卷宗的目的。

屋里人沉默下来,谁也没有说话。

叶明煜不记得姜梨什么时候去找佟知阳要过这东西,而且佟知阳和叶家闹成这样,怎么还会轻而易举地给姜梨调令?

姜梨看了看眼前的茶水,滚烫的白毫银针,天气冷,已经瞬间变得温热,时间又过去了许多。

这个县丞是永宁公主赏给他的,能当官儿,哪怕是桐乡一个小县的官儿,冯裕堂也跟捡了天大的便宜一般高兴。要知道处在这个位置,能敛财不少。他当县丞,绝不会如薛怀远一般愚蠢,真的为民办事。又因为他本身就是被永宁安排过来的,对于官员的考核从没经历过,官令的大小事宜,他一概不知。什么调令,他完全一窍不通,下意识地接过桐儿递上来的调令,见上面有襄阳知府的印信,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令身边人去寻案卷交给姜梨。

“今日就寒暄到这里吧。”姜梨笑道:“舅舅还在外面等我,我得回去了。多谢国公爷对我的提醒,”她笑道:“希望我能将这出戏唱到最好,让国公爷看得尽兴。”

冯裕堂一愣。

她言语之间仿佛自己是个供人取乐的戏子,丝毫不提自尊,但看在人眼中,却又比燕京城那些拿腔作调,自诩尊贵的大小姐们,来得让人心生尊重得多。

“我不想怎么样,”姜梨微微一笑,和气地对他道:“我说了,我来就是为了问一问薛家为何被查封。案卷一事,只要上级调令,是可以查看的。桐乡隶属襄阳,我已经同襄阳那头递了官司,是可以看薛家案卷。”姜梨从袖中抽出一封行令,示意桐儿递上去,一边笑道:“冯大人,调令在此,我可以看看薛家的案卷了吧。”

姜梨的骨头,一点儿也不轻,不但很重,而且很硬。也许她的弯腰,是为了日后站得更高。

冯裕堂好整以暇地看着姜梨,他这会儿又成竹在胸,觉得姜梨也不能拿自己怎样,总不会让人将自己这个县丞抓起来吧。首辅的千金如此行事,朝中的御史不拿此参姜元柏才怪。

姬蘅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再会。”

虽然她此番前来也想要见一见狱中的父亲,不过早在来县衙之前,姜梨就猜到不会这么顺利。无碍,至少她见到了这位新上任的冯裕堂,从前和冯裕堂打过交道,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不是全无收获。

姜梨对姬蘅行了一礼,起身离开了酒馆。

只有姜梨明白为何冯裕堂敢耍无赖,他是仗着永宁公主在背后撑腰,只需要办好永宁公主交代的事就好了。

她走得很急,但这急,并不像是要急于躲避姬蘅,所以才走得很急。她走得很急,像是有更加重要,更紧急的事情要做,生怕浪费一丁点时间,几乎是小跑着往外走。

叶明煜皱了皱眉,这样耍无赖的县丞,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难道他不怕姜元柏事后迁怒?

窗前,姬蘅瞧着姜梨走到街对面,蹲着的叶明煜站起身,往这头看了一眼,和姜梨一道往外走了。

冯裕堂本就是个地痞,这会儿摆出一副无赖的嘴脸,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是啊,这里人多,姜梨没有人手,总不能直接让人劫狱。便是劫狱,也会牵连叶家和姜家。他冯裕堂就摆明了我承认你的身份,尊重你,但是不能不按命行事。你能奈我何?

“看来真的很心急。”姬蘅笑了一声。

冯裕堂冷汗涔涔,他当然不能说出永宁公主的名字。苦笑道:“下官都是按照章程办事,姜二小姐,下官不明白您究竟想做什么。您想打听薛家的事,下官都着实相告,如今你还想怎么样呢?”

“是因为薛怀远七日后就要处刑了的缘故。”文纪道:“可惜了,找不到姜二小姐和薛怀远有关联的地方。”

“奉命?”姜梨笑了:“你冯大人在桐乡说一不二,无人敢违抗你的命令。这薛县丞的案子,也是经由你手定夺,你就是桐乡的天,你这是奉的谁的命?要不说出来让我听听,或许我在燕京城里,还熟识呢。”

“不是薛怀远,是薛家。”姬蘅道。

“姜二小姐,下官,”冯裕堂赔笑道:“下官也只是奉命行事,还请不要为难。”

“沈如云是薛芳菲的小姑,姜梨算计沈如云,薛昭是薛芳菲的弟弟,姜梨拜祭薛昭。薛怀远是薛芳菲的生父,现在姜梨要去为薛怀远平反。”姬蘅声音很平静,“不觉得太巧了?都是薛家人。”

她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害怕。

文纪道:“薛家一案,事关公主殿下。”旁人不知道其中渊源,却瞒不过他们。

冯裕堂觉得十分棘手,姜梨来得突然,没有给他任何应对的时间。然而短短的交谈几句,这个姜梨并不是容易打发的人。她很有主见,并且不像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有的城府。

“还没看出来?”姬蘅道:“她早就知道了。她知道,她不怕。”

姜梨的话音刚落,冯裕堂的脸色已然变得十分难看。姜梨的言外之意他自然听得出来,姜梨是首辅千金,他的主子是永宁公主,姜梨和永宁对峙起来,彼此都有强大的家族作为后盾,而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无论如何,要是他被牺牲,那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