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招摇(第3/3页)

洪孝帝的身边站着一名年轻女子,这女子生得十分貌美纤弱,楚楚动人,然而衣裳并不华丽,甚至称得上是清简,一直噙着微笑。柳絮与姜梨咬耳朵:“那是丽嫔,姜幼瑶的姨母。”

和季陈氏说话的宁远侯夫人就蹙起眉头。

姜梨恍然,原来这就是季彦霖的嫡长女,季淑然的大姐,丽嫔。

女孩子嘴角也是含着笑容,但和姜幼瑶的笑容不同,姜梨的微笑更像是从心底发出的会心微笑,十分平和舒适,似乎没有烦恼,让人瞧着心里也跟着熨帖起来。

她上次跟着沈玉容进宫的时候,并没有见到丽嫔,不过早就知道有这么个人。有人说,丽嫔就如当初夏贵妃之于先皇,是先皇最爱的女人。不过丽嫔和夏贵妃的不同之处在于,丽嫔背后有季家,夏贵妃的背后却什么都没有。

她是很“灵”。

姜梨瞧着丽嫔,丽嫔看起来甚至比季淑然还要年轻几分,不知平日如何保养,像个妙龄少女一般,很温柔,也十分和气,并不指点什么,和高高在上的永宁公主比起来,简直不要太平易近人。不过姜梨也清楚,丽嫔真如表面上这般柔弱无争,便不会在后宫之中也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洪孝帝的宠妃了。

有人就想起,姜梨是在山上庵堂里呆了八年,虽说那庵堂如今知道是个藏污纳垢之所,可好像一点也不影响,姜梨在其中沾染的灵澈和佛性。

没点本事的,早就成为了弱肉强食的牺牲品,又怎么能安然站在洪孝帝身边,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故作谦卑?都是做戏。

有人眼尖地瞧见姜梨纤细的手腕上没有任何玉镯首饰,而是挂着一串黑色的佛珠,佛珠温润,衬得她的手腕如玉一般皎洁。

丽嫔与洪孝帝说了些什么话,洪孝帝挥了挥手,丽嫔便上前来与季陈氏和季淑然打招呼。

姜二小姐步子平缓,不慌不忙,比起姜幼瑶的轻快看起来更温和稳重一些。姜幼瑶若是燕京城里烂漫的官家小姐,这女孩子更像是山里清秀灵慧的小仙女,前者适合花团锦簇的增色,后者适合不食人间烟火的淡然。

姜幼瑶理所应当地去见这位姨母了,周围贵女们俱是艳羡地看着姜幼瑶。有丽嫔这样的姨母,甚至比有位皇后姨母还要风光。虽然皇后生下了太子,但太子年幼刚满五岁,倘若丽嫔也生出一位小皇子,依照洪孝帝对丽嫔的宠爱,太子这个位置将来花落谁家还说不定呢。

比起姜幼瑶的盛装,她实在显得太清淡太清淡了。但在清淡中,她分明的五官又像是山水画中的浓墨重彩,给人以无限韵味。

毕竟改立太子的事,前朝也不是没有过。

众人就眼睁睁地瞧着花一样的姜幼瑶身后,走出来一个水一样的女孩子。

不知季淑然与丽嫔说了什么,丽嫔也笑着看了姜梨一眼,那一眼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情绪,姜梨却莫名地很不舒服。

其实论起家中排行,姜梨应当走在姜幼瑶前面,不过没有人告诉姜梨,姜幼瑶就自顾自地走在了前面。姜梨也不在意这些,在她看来,谁先谁后并不重要。

柳絮问:“你不去见礼?”

姜幼瑶身后走着的,是姜梨。

“他们又没叫我去。”姜梨不在意道:“不去了。”

姜幼瑶将众人的艳羡尽收眼底,心中不免得意,步子也轻快了许多。

柳絮目瞪口呆,过了一会儿像是方明白过来,挺高兴地道:“还真是你的脾性。”

长养在让人羡慕的官家,拥有无可比拟的容貌,家人宠爱,天真烂漫,亲事顺遂,夫君俊美温和,门当户对,这不是人人羡慕的?即便在场的小姐们大多出自富贵人家,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富贵人家的小姐,有的人生也不是如表面上看到的风光,苦在心里。

姜梨失笑。她又不像姜玉娥,需要巴结着季淑然上赶着讨好,也不像姜幼瑶和丽嫔有血脉联系,她和丽嫔只是名义上的姨母,说不定,原先的姜二小姐此番还是第一次见丽嫔。

姜幼瑶就如盛开的花骨朵儿,袅袅娜娜地进门,她容貌极盛,让玉明殿也增色几分,一些容貌平平的小姐们望着姜幼瑶,不由得生出自惭形秽之感。

说到底,丽嫔是季淑然的姐姐,自然要站在季淑然那边,与自己注定是敌人,这种敌对的立场,并不会因为姜梨上前见礼而改变什么。

姜幼瑶越是出众,却越是说明这桩亲事里,姜幼瑶配周彦邦绝不是什么高攀,而是绰绰有余。

不要做无谓的事,尤其这事还是你所不愿意做的。薛怀远这样说过,姜梨也记在了心里。

尤其是周彦邦前些日子妄图悔婚,更是让季淑然气恨不已,若非后来宁远侯夫人亲自登门赔罪,加之姜幼瑶又的确倾慕周彦邦,季淑然定然不会让周家如此好过。

正当洪孝帝与太后说话的时候,太监来报,又来人了。

姜幼瑶面带笑容,十分甜美精致,穿着举止一看就是生活优渥、不食人间疾苦的大小姐。除此以外,季淑然还着力让姜幼瑶看起来端方、稳重,要知道男子看女子,看的是美丽、智慧,是女子自身,可大户人家挑媳妇,除此之外还要看媳妇的性情、本事,能否管好一个后宅的安宁。

能比当今陛下来得晚,这人也算是胆子忒大。要知道如成王这样的人都还是遵循礼法。姜梨抬眼看去,见宫殿门外的长廊外不紧不慢地走来一人。

老夫人身后,季淑然和卢氏在前,杨氏在后,女孩子们走在最前面的是姜幼瑶。

年轻人穿着大红的织金长袍,袍角迤逦,在璀璨的灯火下划出的光彩比大殿柱子上镶嵌的宝石还要夺目。

所有人都盯着季淑然的身后。

这样繁复华丽的衣裳,但凡容貌不够盛,都会被衣裳压住,显得是“衣裳穿人”。可这衣裳穿在年轻人身上,非但不是说勉强相衬,还能说是相得益彰。看他穿这件衣裳,不禁让人心中生出叹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衣裳,世间只有他穿,才不叫辜负了华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外人对姜梨的印象。但是没去观看校验的人对此却不置可否,以为不过是以讹传讹的传言,姜梨并不像传言中说得那么好。因此宫宴,反倒成了证实传言的一个机会。

华服比宝石还璀璨,而他的美貌,比华服还招摇。

而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姜梨接连两场校验、一场琴乐、一场马场校验的风姿。

正是肃国公,姬蘅。

对于姜家女眷,殿里的夫人小姐们都不陌生。姜家作为燕京城首屈一指的官家大户,但凡哪位夫人家中宴请宾客,总不会忘记邀请姜家夫人。除了杨氏以外,季淑然和卢氏常常与这些夫人们相见。二房没有女儿,大房里在姜梨离开的八年,就只有姜幼瑶一个,许多人都忘记了还有个姜梨,她们见姜幼瑶的次数多,见姜梨的次数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