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离天堂太远,距中原太近(第2/2页)

安南的读书人本来在文化上就不如大明,但是阅读这些通俗作品是没有任何障碍的。

随着市民文学发展而涌现出来的各种通俗、戏剧,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中原国度。

无论是发生在江南的爱情故事,还是东南读书人笔下的神怪故事,又或者是辛辣讽刺的滑稽剧,原本在文化上和中原牵连甚深的安南,根本无法抵御。

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几乎让整个安南的识字阶层都对中原产生了向往之情。

精英阶层开始追求中原的穿着,开始学习汉语汉字,开始使用在中提到的生活用品,开始追求东南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风潮,和东南商品倾销一样相辅相成,形成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倾销。

阮潢不是傻子,这一路上,沈一贯和池弘谟根本不像是出访外国的使团,反而是像是在本国游山玩水的读书人。

他们凭吊和中原有关的名胜古迹,探寻安南每一座城市和汉家的渊源。

阮潢已经明白了东南那位大都督的心思,怕是又要来一次安南征服了。

两位上国使者,在自己这个懂得汉语的安南臣子面前,肆无忌惮的表露这种想法。

阮潢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那就是要让自己去做这个出卖黎朝的人,做一个带路党和安南奸。

阮潢思考再三,终于在使团进入中郡城之前,夜里求见了沈一贯,献上了自己的承诺和效忠。

在北方。

东南的商品和文化不仅仅涌入安南,朝鲜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比起文化层次还不足的安南,朝鲜的读书人更多,而汉化程度也更高。

朝廷的王庭开会都是用汉文汉字的,他们的大臣都是能写一手好字的,他们的奏章打口水仗,引用的都是中原的典籍。

而朝鲜受到的文化冲击,甚至要比安南更大。

新学的书籍,也随着东南商人传入朝鲜。

伪装成渔民的李舜臣从船上下来。

登陆济州岛之后,李舜臣很快就开始了安置流民,准备春耕,并且通过东南的商队,和东南取得了联系。

在知道了李舜臣的离奇遭遇之后,就连苏泽都感觉到了命运的巨大玩笑。

李舜臣和木下藤吉郎一起参军?

两人一起落草梁山?

然后又被李成梁驱赶东渡朝鲜,还登陆了济州岛?

如今李舜臣带着一千多梁山好汉,以及一些在济州岛上的土著,又扯出了一片根据地来。

苏泽接到军情处的报告之后,这比他所写的内容还要离奇!

不过在知道了李舜臣登陆济州岛之后,苏泽立刻命令水师部立刻组织商船,运送了大量的武器和食物去支援李舜臣。

这并不是苏泽对历史人物的偏爱,而是济州岛这个位置太重要了!

在陆权时代,朝鲜实行闭关锁国,济州岛这个孤悬本土的小岛,自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

这也是朝鲜小朝廷可以撤销济州岛的官府,禁止百姓登岛,放弃这座岛屿的原因。

对朝鲜这么一个陆权国,济州岛没有价值,而管理这个岛屿还需要额外的成本,甚至可能成为叛乱的温床。

还不如直接放弃了了事。

这就和明廷对待大员岛和琼州岛的态度一样。

但是时代变了。

济州岛位于北方航线的关键位置上,中朝倭贸易的关键航道上。

距离济州岛不远,就是倭国和朝鲜之间关键的对马岛。

历史上,无论是元朝攻打倭国,还是后来倭国攻打朝鲜,最重要的踏板都是对马岛。

对马岛的对面,就是朝鲜对倭国贸易的重要城市釜山。

李舜臣控制了济州岛,就等于控制了北方的海上运输线路。

当然现在的李舜臣还没有这个实力,他带来的这些人还没能下海。

但是只要有东南的支援,济州岛很快就能成为一枚影响东北亚的暗子,发挥巨大的作用。

而李舜臣在年前离开济州岛,隐姓埋名在朝鲜游历了一番,年后才扮作渔民返回了济州岛。

木下藤吉郎立刻说道:“大当家的,你老家局势怎么样了?”

李舜臣沉默了一下,脱下渔民的斗笠帽子说道:

“朝鲜已经到了鼎沸之前,我要给东南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