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2/2页)

可是王本部和三镇统制官也不吃他这一套,王本固说道:

“军心未齐,战略未定,如何进军还要请徐部堂示下。”

王本固性格刚直,自然也不惯着徐文壁,直接说道。

徐文壁恼怒的看着王本固,王本固又看回去,气氛更加僵了。

徐文壁一拍桌案说道:“还不是尔等畏战!我要向朝廷参奏你!”

王本固更怒了,自己带兵好歹是矜矜业业,徐文壁到任山东之后,不顾大军在前线,直接躲在济州城内,连军营都不巡视。

王本固干脆也将自己的统制官印扔在地上说道:

“不用徐部堂弹劾,本官自会辞官!辞官之前本官也会将徐部堂到任山东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

王本固也是驴脾气上来了。

原本山东三巨头,山东巡抚韩楫和山东总督陈以勤,都被朝廷撤职,派来徐文壁统兵作战,是朝廷要统一军政命令,尽快让新军出征。

在这种时候,王本固和徐文壁起了冲突,明廷肯定是支持徐文壁不会支持自己的。

王本固干脆也不想着上奏弹劾徐文壁了,而是准备直接向报纸投稿,将徐文壁所作所为公之于众。

自从高拱开始新务之后,北方除了《皇明新报》之外,也出现了很多公办和私人办的报纸。

王本固随着胡宗宪打过倭寇,眼看着大明一日一日的烂下去。

王本固反正准备辞官了,自然也不介意撕破脸,他将徐文壁到任后的所作所为投到报纸上,抨击徐文壁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只管个人享乐不管新军将士死活。

王本固挂印而去,徐文壁这下子被朝廷催的坐不住了,他只好再次召集新军协以上的军官开会,商议如何进军。

李如松坐在军官中,第一次见到这位新到任的新军大臣。

徐文壁还是穿着那副银色盔甲,李如松却颇为不屑,这种盔甲看似威猛,实际上在战场上毫无用处,反而是敌方的标靶。

明廷的新军也是新军,不得不说李成梁也是个有能力的。

在痛心研究了东南新军的火器之后,李成梁在京师武备学堂的课程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在火器时代厚重的铠甲已经毫无用处。

并不是说铠甲已经挡不住火枪了,如今东南最先的火枪,依然会被重甲挡住。

但是笨重的重甲步兵,根本没办法和机动性强的东南火枪方阵作战,更不要说对方还有炮了。

在火炮面前,重甲步兵就是活靶子。

那骑兵呢?

辽阳铁骑的战败,已经说明了结果。

所以明廷新军几乎是照搬了东南的军制,以火枪手为主体,配合一部分火炮部队。

不过李成梁也是研究出一种新的兵种,这是以擅长骑马射箭的九边精锐骑兵为基础,组建的一支使用短铳火枪的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被命名为翼骑兵,专门负责侦查和突击,只不过这种骑兵用的短铳造价高昂,三镇也只有两个协翼骑兵。

李如松所在的第一镇第二协,就是一支翼骑兵的部队。

徐文壁穿着这套银色铠甲,就知道他根本不懂新军作战,明廷竟然派遣这种人来担任一军统帅,简直就是儿戏。

和李如松一样,很多协长在亲眼见过徐文壁之后,也坚定了要保存自身实力的想法。

和徐文壁对比之下,王本固都算是知兵的了。

徐文壁也知道这时候不能再拖了,他只能亲自宣布自己的进军计划。

等到徐文壁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之后,众将士鸦雀无声。

“怎么,本部堂的计划怎么样?”

李如松用看傻瓜的目光看着徐文壁,这家伙果然是草包啊,竟然想出如此“睿智”的计划。

徐文壁的计划不是沿着运河攻打沛县,也不是从泗水南下攻打徐州城,而是两路并进,分兵攻打这两座城市!

李如松看着自己的长官,第一镇统制官孙亭芝硬着头皮说道:

“徐部堂,万万不可啊。”

“东南贼精锐,又擅守城,我军合兵一处尚且还有胜算,若是分兵被各个击破,那可就是大败了!”

有了起了头,其余诸将自然也跟着附合,一时之间整个议事堂都是反对的声音。

徐文壁皱起眉头,自己好不容易想起来的战略,竟然遭到众将反对,他不悦的说道:

“我看尔等就是畏惧东南贼,不肯出战!”

徐文壁直接拂袖而去,留着议事堂中众将面面相觑,也只能各自散去。

第一镇统制官孙亭芝返回自己的军营,忽然听到手下李如松求见。

孙亭芝原来是宣府的一名千户,也是被李成梁提拔推荐才成为第一镇统制官,对于李成梁非常尊重。

他虽然不算是李成梁最嫡系的辽西圈子,但一直都对李如松非常照顾。

“少将军。”

虽然孙亭芝是李如松的上司,但是他称呼李成梁为老将军,自然称呼李如松为少将军。

“统制,咱们三镇新军再被徐文壁那个草包折腾下去,怕是要精锐尽丧了!”

李如松清楚孙亭芝是武将,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哎!可是朝廷军令。”

李如松说道:“我有一计,统制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