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九边,救俞(第2/2页)

陈洪执掌锦衣卫之后,对待属下也更加酷烈。

上次前往南直隶抓捕谭纶的那匹锦衣卫已经被全部革职,听说还要下狱问罪。

陈大年也怕走漏了风声,立刻让姜应雄的亲兵带着他去河中堡。

“千户,这河中堡是大同镇最远的戍所。”

听到这么说,陈大年点点头,看来这个俞大猷在大同并没有被优待。

亲兵又说道:“等到了河中堡,还请千户稍等片刻,让我们将俞大猷诱出来再抓。”

陈大年在京师可是横行霸道惯了的,上次抄一个严党大臣的家,他可是直接将正门踹开的,听到这总兵亲兵如此怂样,他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总兵亲兵说道:“千户您有所不知,这河中堡彪悍,以前就闹出过很多事情来,就算是总兵大人来了也要小心安抚着,不然要生乱的!”

“这区区一个戍堡,至于吗?”

“至于至于,折在这河中堡上的总兵官就有三位了。”

“最初是本朝初年,皇爷刚继位的时候,为了设置河中堡就出了乱了。”

“时任总兵张文锦修建河中堡,抽调士卒远戍,因为张文锦酷烈,士卒杀了张文锦攻占大同,朝廷花了一年才平定叛军。”

“河中堡又是闹过几次叛乱,最严重的一次干脆投了蒙古,后来边镇花了不少银子才从蒙古人手里买回来。”

陈大年一下子惊了,没想到边镇竟然骄纵到这个地步。

河中堡其实并不是一个荒凉的沙漠古堡,相反这还是一个草原河流边上的小城堡。

如今是秋冬季节,草色枯黄如同污浊的海浪,若是在春天夏天来到这里,应该就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了。

大同戍卫控制的地区,其实是以前王朝都非常重视的河套地区。

黄河在河套地区转弯,形成了一个口袋状的平原地区,从汉唐开始中原王朝就一直在经营河套,将这里作为抵御草原民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大宋立国不稳,没有能收复河套地区,所以一直都被北方游牧民族暴揍。

大明朝立国之初是收复了河套的,但是随着明代中期的国力日益收缩,如今基本上是放弃了河套地区。

河中堡已经是大同镇延伸到河套地区最深的堡垒了。

河中堡中,俞大猷正在和士兵操练。

被发配之后,俞大猷的心态倒是很好。

河中堡距离大同最远,因此军官平日都不爱去,整个河中堡一百多戍卒,却只有一个总旗常驻。

擅长练兵,也擅长和士兵打交道的俞大猷,立刻成了这群戍卒的头领。

此时俞大猷正在带着这群士卒操练,突然负责警戒的士兵发出了哨声。

“敌袭?”

河中堡的戍卒们动作非常迅速,他们立刻冲进府库拿起装备,就在这个时候两匹马出现在河中堡门口。

“俞将军可在!?”

两匹马上只骑着一个中年人,他风尘仆仆,对着河中堡内喊话。

弓箭手爬上河中堡的城墙,俞大猷喊道:“俞某不是将军,只是河中堡一戍卒,你是何人!?”

“苏相公的故人!”

说完,这个中年人喊道:“俞将军,快和我走,锦衣卫来抓你了!”

士兵们哗然,俞大猷则走过去,看到这个中年人有几分熟悉。

来的人正是前锦衣卫陆二,他在京师打探到了朝廷要抓俞大猷的消息,就立刻出京来到了大同。

不过大同戍卫很大,陆二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了俞大猷在河中堡,立刻买了两匹好马,然后一路来到河中堡通风报信。

“为什么要抓俞将军!”

“朝廷都已经冤枉了俞将军,现在还不放过吗!”

士卒们义愤填膺,这段日子俞大猷带着他们打蒙古人,带着他们巡防戍边,河中堡才得到了安宁。

以往躲在河中堡内瑟瑟发抖,被蒙古人欺辱的日子这才过去。

可好日子还没过多久,现在朝廷就要抓俞大猷。

“你是苏相公身边的人?”

陆二点头。

陆二继续说道:“锦衣卫就要来了!俞将军若是束手就擒,袍泽兄弟们能答应吗?”

“不能!“

士卒们纷纷大喊。

陆二说道:“将军!若是袍泽兄弟们为了您反了,定然要被朝廷镇压?为了兄弟们,您随我走吧!”

俞大猷想了想,最后还是无奈的点头。

陆二说的没错,以他在河中堡的威望,就算是乖乖被擒,恐怕河中堡的戍卒也不会放任锦衣卫带走自己。

那时候河中堡一百多人造反,肯定也会被大同镇压。

俞大猷对着河中堡的戍卒拱手说道:

“诸位兄弟,俞某还是去了。”

众人虽然不舍,但是也不可能眼看着俞大猷被锦衣卫抓走,士卒们打开河中堡大门,齐声向俞大猷道别。

陆二和俞大猷刚走,陈大年的锦衣卫就到了。

陈大年手下对着河中堡大喊:“罪卒俞大猷何在!”

河中堡内没有任何反应,姜总兵的亲卫又上前喊话,才有士卒站在城墙说道:

“俞将军已经离去!”

陈大年脑袋嗡的一声,又让俞大猷跑了?

“我们是朝廷锦衣卫,我们要进去搜!”

过了半天,河中堡的城门打开,陈大年一众锦衣卫进去搜索,果然没有见到俞大猷。

陈大年大怒,还要抓这些戍卒去审问,却被姜总兵的亲兵拦下。

看到这些戍卒手里的武器,陈大年也很快就怂了。

陈大年只能恨恨而去,返回大同又让姜总兵派兵搜捕,自然又是无果。

草原上,和陆二并排,俞大猷问道:“苏相公想让我去哪里?”

这段是过渡章节,拉出九边的局势,就不求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