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更)(第2/2页)

“我大明一共有六个转运盐使司和八个盐课提举司,这其中盐运司负责盐的仓储运输,而盐提举司则负责管理盐场生产。”

方望海喝了一口气茶说道:

“这开中法大概是这么运行的,首先是由各地军卫验报我们南京户部,明确各地卫所所需要的粮食,然后由我们南京户部确定各卫所的盐引数量,这个步骤就是‘开中’。”

“盐商根据各地盐提举司的榜文,将指定的粮食运送到指定的卫所,从卫所换取的凭证叫做‘仓钞’,这一步叫做‘报中’。”

“盐商完成运粮之后,手持仓钞前往盐运司将仓钞兑换成‘盐引’,‘开中’的阶段就结束了。”

“当然,各地盐运司是不能自行印盐引的,盐引需要他们上报仓钞核对之后,由我们南京户部核对各地‘开中’和‘报中’的账本,然后在南京户部印刷盐引给盐运司,再由他们发给盐商。”

“盐商拿到了‘盐引’之后,就要前往指定的盐场提盐,这个步骤叫做‘守支’。”

“盐商拿到盐后,还只能将盐在指定的区域来贩卖,所以这些盐要送到各地的批验所核验,核验完毕之后才能在本区内贩卖,一旦贩卖完毕就要将盐引上缴,这就是一次开中制的全过程。”

苏泽听完,对于大明朝盐务的体系有了一些了解。

其实说白了,开中制的出现,其实是为了配合明初卫所制度,朝廷是想要通过开中制度来解决卫所粮食后勤供应的问题。

因为明初设立的大量卫所,光靠卫所的军屯,是肯定解决不了这些卫所的吃饭问题的。

开中法,就是朝廷将粮食采购和运输外包给了商人,商人通过给偏远的卫所运输粮食,获得仓钞和盐引,然后取得盐这个国家垄断产品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益。

苏泽也承认,开中法在设立的时候,确实是非常精妙的法,算是同时解决了偏远卫所粮食供应和朝廷盐业销售这两个问题,算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不过穿越了这么久的苏泽,也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再好的办法到了这个时代,也会发生变化。

苏泽问道:“那请问岳父大人,现在盐法有什么问题呢?”

新卷,求票,这章3000字,晚上7点还是4000字,晚上12点前加更一章。

不是为了凑字数,是这一章这个字数正好。

这一卷可能有点概念性的东西,我一向认为,制度也没有好和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

盐法问题很大,但是具体还是执行的问题,如果只是一个新制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那历史就不会这么复杂了。

肥鸟这么写其实是非主流的,还是感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