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立储(第4/5页)

徐皇后微微睁开眼睛,看到朱棣焦急的神情,她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陛下,臣妾怕是不久矣……臣妾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储君之事。”

朱棣心中一紧,他知道徐皇后一直对册立储君之事放心不下。

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全都是从她徐皇后肚子里出来的孩子,当娘的哪舍得厚此薄彼呢?

朱棣沉默片刻,将最近发生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

然后朱棣低声问道:“你觉得炽儿和煦儿,谁更合适为储君?”

徐皇后微微摇头,声音微弱却坚定:“陛下,储君之争关乎国家未来,不能轻率决定。依臣妾之见,不妨先派几位公正无私的大臣去北直隶彻查作弊一事……若真有此事,则依法严惩不贷;若无此事,则还煦儿一个清白。”

朱棣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徐皇后的这番话是在提醒他,储君之选不能仅凭个人喜好。

他紧紧握住徐皇后的手:“你放心,朕一定会慎重考虑,选一个合适的储君。”

徐皇后听后,微微点了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她的呼吸渐渐变得微弱而平稳,仿佛已经陷入了沉睡之中。

朱棣默默地坐在床榻边,陪伴着这位即将离他而去的皇后,心中五味杂陈。

很久之后,朱棣才走出坤宁宫。

很快,朱棣就派出了由大理寺寺卿陈洽、审法寺寺卿金幼孜、兵部右侍郎师逵这三位他信任的官员前去北直隶调查。

日子在紧张与等待中一天天过去,直到永乐五年的新年,派往北直隶的大臣们,在经过漫长的调查后才终于回来。

陈洽、金幼孜、师逵带回了一份联名签署保证真实性的详尽调查报告,证实北直隶在变法发展的统计中并未作弊,所有的成绩都是实打实的,虽然最后几个月突击生产了新式火药,但确有用处且手续齐全。

朱棣在书房中仔细阅读了这份报告,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而这份发布在供官员参阅的《邸报》上的报告,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瞬间打破了朝野短暂维持了几个月的平静。

永乐五年正月,朱棣于奉天殿召开大朝会,由于正值新年,所以除了九边总兵官这些没法动弹的勋贵以外,几乎所有在外的勋贵武臣和中高阶文官都被召来了,几位皇子也都在场。

这一天,就是决定大明未来储君的日子。

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奉天殿重檐庑殿顶的黄色琉璃瓦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奉天殿前,数百名宫廷侍卫身着铠甲,手持长戟等仪仗武器,威严地站立在两旁。

随着鼓乐声响起,文武百官按照品级依次进入奉天殿,他们身着平日里几乎不怎么穿的大朝服,头戴官帽,神色庄重而肃穆。

这时,随着礼仪官的唱赞,朝会正式开始。

整个奉天殿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鼓乐声和内侍的走路声在空气中回荡。

朱棣缓缓起身,用洪亮的声音宣布了调查结果,详细阐述了朱高煦在北直隶的政绩和才能,朱棣的话语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朱高煦的认可。

群臣听着皇帝的讲述,心中各有思量……朱高煦的政绩确实卓越,但他的性格和手段也颇受争议。

然而,此刻无人敢出声质疑皇帝。

接着,朱棣话锋一转,宣布了册立朱高煦为储君的决定。

“储君之位,关乎国本,不可轻授,然朱高煦此次变法有成,实乃我朝之福。从今日起,朱高煦便是我大明的储君,众卿当尽心辅佐,共保江山社稷。”

朱棣的话音刚落,朝堂上便响起了一片山呼海啸般的喝彩之声。

武将们个个面露喜色,他们知道朱高煦若是登基,必将重用他们这些武人。

而文官们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随声附和或是沉默不语。

朱棣看着下方的群臣反应不一,心中明白这个决定会引起一些波澜,但他相信自己的决断是正确的,朱高煦有能力承担起储君的重任。

这时,朱高煦从群臣中走出,跪倒在朱棣的面前。

他激动万分,眼中闪烁着泪花。

朱高煦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储君之位来之不易,更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

“儿臣定当不负父皇厚望,尽心尽力辅佐父皇治理天下。”

在奉天殿内,当朱棣宣布册立朱高煦为储君的那一刻,朱高炽仿佛被雷击中,整个人僵在了原地,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眼神中充满了失落和不甘。

朱高炽一直以来都是个稳重而仁厚的皇子,他虽然没有朱高煦那种锋芒毕露的勇力和脾性,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执政风格,他重视士绅的声音,关心百姓的生计,深受文官们的爱戴。

然而,在这一刻,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为了泡影。

朱高炽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仿佛被无数根尖刺同时扎入,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父皇还是不喜欢不像他的自己。

朱高炽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站稳肥硕的身子,他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失态……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然而,他的眼神却出卖了他,朱高炽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目光失焦地望向远方,仿佛在寻找一个可以逃离现实的出口。

在册封大典结束后,朱高炽默默地离开了奉天殿,他没有跟随群臣一起向新储君道贺,而是选择了独自离开。

他胖胖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助,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了。

这场储君之争虽然结束了,但朝中的风云变幻却才刚刚开始。

朱高煦被立为储君后,整个朝廷都为之震动,尽管有些文官心中不满,但无人敢公然反对皇帝的决定。

与此同时,大皇子朱高炽的日子却越发难过,他原本就身体孱弱,加上这次打击,更是心力交瘁。

回到府邸后,朱高炽将自己关在书房中,整日闭门不出,拒绝了所有来访的宾客。

在这段时间里,朱高炽仿佛变了一个人。

他除了读书,还开始在府邸中栽种花草,每日亲自浇水施肥,看着那些生命从种子一点点破土而出,逐渐茁壮成长,朱高炽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朱高炽甚至还养了一只白毛小狗,这是朱瞻基捡回来的。

这些小小的生命仿佛在告诉他,即使遭遇了挫折,也依然有重新开始的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炽的心情逐渐平复下来,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未来。

坚韧如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韬光养晦,暗中积蓄力量。

朱高炽明白,自己虽然失去了储君之位,但仍然是父皇的嫡长子,在朝廷中拥有强大的势力,是父皇用来制衡太子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