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心绪(第2/3页)

所以姜星火饮尽了杯中的酒,想了想,才说道:“太祖高皇帝既然已经驾崩这么多年,陛下的心结,想来不是什么名分大义之类的,而是肩膀上的责任,陛下想知道的结果,是自己的雄心是否能够实现,如果陛下能够做出超越太祖高皇帝的功绩,那么想来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出乎姜星火意料的是,朱棣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其实朕听说,当年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前,是有一份真遗诏的,不是公布的那份。”

姜星火稍稍一愣,朱棣不会接下来要说,遗诏就是让燕王继位吧?这种话对外面说说就行了,可别自己都信了。

毕竟,按照宗法制来说,虽然朱棣当时是在世的最年长的皇子,可就算把朱允炆兄弟几个都排除了,也应该是轮到第二代秦王朱尚炳的,按照顺序,是秦王、晋王,然后才是燕王。

但朱棣显然没有这么魔怔,他只是说道:“遗诏早就没了,当初见过的宫人,也全都被建文杀了个干净,能查到的也只有太祖高皇帝让建文无论如何都不能削藩。”

姜星火眸中的神情猛地变幻:“陛下的意思是?”

朱棣显然不是会在乎削藩的人,他跟朱允炆的区别就在于朱棣不会杀藩王,而是把这些藩王都养起来,但对于削藩维护自身皇位这件事,朱棣干的比朱允炆可狠多了。

“老三的事情,给了朕启发。”

朱棣叹了口气:“无论是谁在三年后当了太子,另外一个人,朕都打算放他去海外封藩,以后若是无事就别回来了,做个独立国王,也好过日后落得湘王那般下场。”

“剩下的当了太子,以后当了皇帝,也少却了如朕这般的烦恼,午夜梦回,也用不着担心朕寻他要个说法。”

“陛下舍得吗?”

朱棣哼了一声,说道:“国师你认为朕是唐太宗汉武帝那种老来糊涂的人吗?朕太了解皇位的诱惑力了,若有一日朕真的驾崩了,朕的儿子们必生嫌隙,不仅如此,同室操戈血流漂杵亦是寻常之事……当初朕还觉得太祖高皇帝想太多了,现在朕也明白了,他老人家不仅没有糊涂,反而是算准了这一切,不过是朕得天命,建文不得天命罢了。”

天命之说,这里指的自然不是真有什么老天爷的安排,看完扭秤实验以后,本就对这些说法不太相信的朱棣更不信了。

朱棣这里说的天命,是他的运数,是他在数次关键抉择中,都做出的最正确选择。

燕藩的家底太薄了,能以一隅之地干翻百万南军继而逆袭称帝,这里面确实存在着相当关键的运气成分,对于朱棣来说,有的时候,一步走错,都不用说步步皆错了,而是直接就没有下一步了。

正因如此,朱棣才深有感触,江山来的不容易,如果能趁着现在一切还可控,就把规矩立下来,那么不说以后不会产生同室操戈,就算是会,藩王封到海外,也不可能再出现一次靖难之役了。

朱棣站起身来,酒喝的太多,一时间竟有些轻微的踉跄。

他抚摸着宫殿里的器物,有些眷恋,又有些解脱:“再过些时日,朕就不用做这些梦了。”

说到这里,朱棣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神情。

从心底里讲,虽然朱棣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是在南京度过的,可他不喜欢这里,他更喜欢自己的封地。

北方的风足够凛冽,能够抚平他内心的伤疤。

而且在南京待的这三年,朱棣并不快乐。

朱棣是皇权的化身,是大吸血虫,但他也是个有情绪的人。

朱棣喜欢披坚执锐驰骋在战场上,而不是每日穿着龙袍困于偌大的皇宫中,与大臣们玩权衡之道。

除了这些,在这个他父亲朱元璋曾经统治大明帝国三十多年的地方,朱棣总有一种不能完全掌控的感觉,就仿佛朱元璋的身影,始终笼罩在南京的上空,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因此,朱棣想离开这里。

他想要做真正的那个自己。

名将朱棣,而不是皇帝朱棣。

“等朕离开南京以后,包括变法在内的这些事情,就交给国师你了,到时候算算时间,曹国公也差不多回来了,让他暂时接替成国公在五军都督府的职责,成国公要跟着朕一起北上,淇国公还留在军校。”

朱棣拎起酒壶,又饮了一口,竟是自哼自唱了起来。

“你若和他厮杀呵~你则多披上几副甲,穿上几层袍,便有百万军,可挡不住他千里追风骑;便有千员将,闪不过偃月三停刀。

须无那临潼会秦穆公,又无那鸿门会楚霸王,遮莫他满筵人列着先锋将,小可如百万军刺颜良时那……一场嚷!”

这是元曲《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的一小部分,当年李景隆在日本也哼过,不过哼的是里面的《驻马听》。

这首元曲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因为辞藻简明又不失豪气,在明初的武将群体里广受好评,很多武将都能唱上里面自己喜欢的几段,朱棣自然也不例外。

姜星火也被朱棣的情绪所感染,亦是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朱棣虽然平常不会太多地掩饰自己的情绪,但作为皇帝,保持威严与神秘,同样是必修课。

所以,朱棣平时喜怒形于色,但也仅仅是通过情绪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并不会失态。

今天的这种情况,用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在夫子庙考场里被迫蹲了十天的考生,终于要离开那个狭小的房间了,高兴是必然的。

“凡尘俗世摧人身心啊,姜先生。”

朱棣举着酒壶,跟姜星火碰了碰杯。

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姜星火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苦笑了一下。

可不是嘛。

“仙人高高在上,自不必经受尘世之苦,可尘世也有尘世的好处。”

“比如?”

“比如历经山川,比如看众生百态,比如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能改变世界的事情。”

“那姜先生觉得,自己现在做的事情,真的有意义吗?”朱棣忽然问道。

姜星火回答的很肯定。

“有意义,做一件事情就有一件事情的意义。”

不知道是不是喝醉了,朱棣的问题愈发尖锐:“若是投入了这么多心血的变法,一朝倾覆了呢?”

“我那小徒儿有首诗。”

姜星火大笑道:“名为《石灰吟》。”

“便如石灰一般,总会留下痕迹,便是真的粉身碎骨又被风吹散,总是能留在人心里的。”

不待朱棣询问,姜星火自顾自吟道。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