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元宵(第3/3页)

可哪怕是之前志在必得,必须要露个大脸的解缙,也没想到风头竟然不是他的。

臣子们的诗作里,尤以跟随周王一起赴京的周王府长史瞿佑的一首《看灯词》最为出挑。

“风帘珠翠动纷纷,笑语声喧隔户闻。

明月满街天似水,不知何处著行云。”

这首诗一出,几乎就是毫无争议的最佳了。

“好一个‘明月满街天似水’!”

姜星火笑吟吟对身旁的姚广孝说道:“颇有‘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之意境了。”

这时,有人起哄说道:“国师工诗词,怎地不赋诗词一首同乐?”

倒是没有什么挑衅的意味,包括外国使臣和王子在内的大部分人,看着平常基本接触不到的姜星火,都非常好奇。

他们好奇这位年轻的、传闻中近乎无所不能的国师,究竟会有怎样的表现。

姜星火也不怯场,我本来不想装逼,是你们非要逼我的。

元宵诗词,以宋为绝巅。

无论是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生查子·元夕》,还是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元夕》,都可称之为难以超越,姜星火自然也做不到。

但今日的各位词臣,水平明显不行。

不是刻意粉饰太平,就是重蹈五代宫闱体的脂粉气,格局不够大。

都说了,如今乃是千古未有之变局,格局得打开。

姜星火沉吟片刻,提笔在奉过来的案上写道。

“高台夜永鼓逢逢,蜡炬金樽烂漫红。

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笛奏遍江左乐,火树能禁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它乡故国此宵同。”

自有人在旁边一字一句给他念出来,当念道“惟有清光无远近,它乡故国此宵同”的时候,便是方才有些复杂心绪的外国王子们,此时也不由地原地怔了起来。

朱棣也是愣了愣,旋即开怀大笑道:“国师这首诗好的很!四海之内,皆是大明的子民,汝等无论来自天南地北,今日今夜,何妨度此良宵?”

众使臣轰然称是。

姜星火的这首颇有格局的诗,将整个宴会的氛围推向了最高潮。

众人开始畅饮,直到各自酩酊大醉方才出宫离去。

尽职尽责的杨士奇几乎是唯一一个没喝酒的人,他在纸上记录道。

“是夕,上设宴于宫,放灯观赏,又明诏文武臣工同观之。既夕,赐坐于鳌山之前,万灯齐举,光焰烛天,晃焉如昼。上命传宴,教坊呈百伎,同群臣乐饮至醉,既醉罢出,而月当午矣。”

放下笔,看着身前的场景,杨士奇却不由地微微蹙起了眉头。

过了今天,文官方面就要开始京察了,武臣方面也要进行三大营的军改,而他们年前策划的事情,经过了朱高炽的默许,也不知道能否实现。

显然,眼前一切美好时光都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