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出兵(第2/3页)

但这毕竟也是三皇子主动要求的,而且还是姜星火的请求,郑和自然也不好拒绝,否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所以他原本的意思是,先把马尼拉城的防御工事建设好,然后派遣一支水师在这里驻扎一年半载压压场子,最后再考虑下步计划。

郑和这么觉得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认为马尼拉的防御体系,恐怕比起大明正规的要塞城墙防御体系来,差别不是一点半点儿。

而马尼拉的城墙,建造起来耗费巨资、精力不说,还需要大量的劳役,而且还要防御敌人的偷袭、破城。

而大明远洋水师的战舰,一些两千料的宝船,装备有强大的舰首主炮,可以承担很大的防守反击火力,减轻城防的负担。

换句话说,郑和接到信以后,一开始的计划,还是比较保守的,主要因素是明军野战兵力勉强够用,但想要占领吕宋国,是根本做不到的。

这个道理在场的文武属下也都知道,所以听到这里,倒也没什么反驳,而是静静地等待着,郑和所谓“变化”的后续。

“但如今看来,固守的计划,还是太过保守了,要做两手准备。”

郑和摊牌道:“一手是一旦谈不拢,吕宋国不肯放弃马尼拉,那么就要打,另一手便是原计划,继续修复城墙,如果吕宋国与我们签订通商契约,那么就留下一支舰队驻守,将马尼拉建设为大明的海外基地。”

不过有人问道:“既然如此,那么若是吕宋国主动出击且被我军击败,为什么不趁势夺取吕宋王城呢?”

王景弘解释道:“吕宋国如今明面上安稳,实则内里四分五裂,即便击败了吕宋国王的军队,彻底摧毁吕宋国的有效统治,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个好局面,因为大明吃不下。”

比较好战的朱有爋此时也认同道:“吕宋国的军队虽然不算精锐,但是岛屿中间的地势很险峻,我们只有数千士兵,要想攻入并且清扫干净,必须要经历数月的艰苦奋战,甚至还要付出一定伤亡,可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吕宋吧?一旦撤走,这些空缺的势力范围必然会有人填补,那就是为人做嫁衣了。”

“而且,我们要想彻底掌握这块地方,光有强大的舰队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沿途站稳脚跟,进行殖民发展人手,招募新兵,组织部队,然后逐渐蚕食吕宋,直至最终消灭掉所有势力,才算是彻底统治这里。”

“不过,这些事情都急不得,得一步步来。”

众人听了之后,均是频频点头,深表赞同。

郑和又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不管之前的两手用了哪一手,以后都得把马尼拉周围的城镇拿下来,建立我们的殖民据点,同时这里也是一个补给港口,所以运输是不发愁的,等我们慢慢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后,才会向下一阶段进发。当然,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将另外两座临近的城池控制在手里,以便我们更好的管控这个地方,毕竟马尼拉繁荣富饶,但却极度缺乏防御纵深。”

而郑和的想法,也正是想通过对马尼拉的控制,以及在海上的航运优势,可以在未来扩充势力。

郑和的设想不错,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明军能在此立足。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流逝着,双方却如同两辆扔掉了缰绳,拼命地挥舞着马鞭的对冲战车一样,马上就要撞在了一起。

吕宋人的反应,比预想的要大得多,也迅速的多。

使臣迟迟不归,明军也始终没有向北做任何推进,这两件事情,都不符合吕宋国君臣的预期。

而有一件事情,也很出乎吕宋国君臣的预料,那就是地方各部族对于这件事情的积极性,有些反常的……高涨。

事实上,这就是信息差的缘故了。

吕宋国君臣里,是有不少人亲自去大明朝贡,见识过大明是何等强大的,所以他们决策的时候,顾虑会多很多。

但地方的部族,却压根连自己的势力范围都很少出,待在山里,能有什么见识?

他们对于大明的唯一认知,就是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国家,那里来的人很勤奋,抢走了他们的生意,并且很有钱,是不折不扣的肥羊。

过去,如果不是吕宋国王拦着,他们早就把马尼拉的汉人富商洗劫一万遍了。

而这次马尼拉的反叛事件,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宰肥羊的大好机会。

至于风险?什么风险?我不道啊。

也不要笑,别说是这个时代,就是再往后,这种由于认知不对等产生的信息差,最后闹了笑话,都是很常见的事情。

地方部族积极请战,明军龟缩在马尼拉港不出来,此消彼长之下,也给了原本存有几分畏惧心理的吕宋国君臣一些很有道理的勇气。

似乎……明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不然为啥直接扣了使臣不敢回话,也不敢出兵。

“这次大明登陆的军队,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

“他们也仅仅只是占据着一座港口而已,在他们的后面,来自安南的战争尚未彻底结束,大明帝国还有很多的威胁还没有彻底解除,所以他们不敢贸然出击,只能选择龟缩在这座小小的港口中,期盼我们能够选择退让,但这次,我们偏偏不能退让,否则就会让大明觉得我们软弱可欺!”

“但是大明既然吃到了嘴里,肯定是不会愿意放弃马尼拉港的控制权的,所以我们也必须要给他们施加压力。”

就在吕宋国分掌兵权的王子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之前被软禁的使臣,却带着大明的条件回来了,很遗憾,大明不仅没有交还马尼拉的意思,还提了一些其他的条件。

使臣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被扣押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回来,很担心国王会不会在喝多了的情况下,一怒之下杀掉他。

但使臣却发现,国王这时候,有着从未有过的清醒。

“这条件断然不可答应,俱是一些暗藏玄机的东西。”

看着眼前这些建立天使馆、平等通商之类的契约条款,吕宋国的国相一眼就看出了熟悉感,因为他平常也跟安南国、占城国、真腊国这些国家的高官有所来往,这玩意不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吗?

但朝鲜国是被大明兵威所迫;占城国是快要灭国了不得不同意大明的条件;安南国是直接被灭国了,剩下的国土复辟的陈朝,国君陈天平是大明扶持的傀儡;而日本国则是足利义满有实力且缺钱,认为这是基本互惠互利的条件。

吕宋国却不一样,吕宋国本身其实没什么贸易,更没有什么所谓的技术和产业可言,就连移民过来的汉人都能给他们转移技术,可想而知,吕宋国本身的技术是个什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