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光学(第2/4页)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经过“王霸、义利、古今”三辩,以及后续的论战争鸣,儒家内部,此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原本作为官学的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而堪比魔教邪功的新版心学,则是以病毒传播一般的速度开始迅速地蔓延开来……没办法,人人皆可成圣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谁不想走捷径呢?

至于浙东和江南的实学思想,发展倒是没有心学那么快,但走的路子却很稳,是正经的“经世致用”那一套,朝廷恢复三舍法,建立大明行政学院,同样是以实学思想为主,这就相当于在科举系统的理学以外,又重新弄了一套规模不大的选官体系和思想。

最关键的是,这一切是由姜星火主导的,而各个实学学派的门人们,也或自发或被动地认同了姜星火作为实学当世唯一宗师的身份。

其一当然是姜星火在大明学术界的声望和能力无可置疑,其二便是走这条路,终归是能出仕的嘛……经世致用这四个字翻译翻译什么意思?先得当官不是?

儒学内部的三大派别又恢复了南宋时期的情况,虽然没有到三足鼎立的份上,但看这个趋势,估计也不远了,理学瘦死骆驼比马大,心学人人趋之若鹜,实学自有晋升通道立于不败之地。

而学术界内部都出现了混乱,作为官学的程朱理学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民间的思潮自然就很难受到管控了,更何况朝廷也不想管。

而在这种情况下,便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思潮开始在民间蔓延。

“这也是无奈之事!”

高逊志叹了口气。

曹端这时候也买了一份报纸,看到上面的讯息,问道:“左右闲来无事,中午一起去看看这光学实验吗?就在国子监前面的广场上。”

国子监,位于南京城的北侧,前面有个很大的广场,之前孔希路登场的时候,数千监生,就是在那里迎接他的。

而那里,也有着一个巨大的日晷,用来根据太阳的影子计时。

之所以选择举办光学实验的场地是在国子监前面,而不是钦天监前面,是因为钦天监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是在皇城里面(非宫城),总不好让百姓进来。

而礼部尚书卓敬跟钦天监的人比较熟,便吩咐他们来国子监一趟。

这里要提一句,钦天监在管理制度上,是属于礼部管辖的,但是这个部门比较特殊,里面的人不管是升官还是致仕,都得皇帝说了算。

因为老朱在洪武开国的时候,搞了户籍制度,军户当兵,匠户做工,各籍百姓只准子承父业,不准随意转职,故此钦天监也是这么弄的,基本都是父子相传……而且之前便说过,老朱是不让民间学关于天文和卜筮的知识的,因此钦天监在百姓心中比较有权威性。

而钦天监分别有天文科、漏刻科、回回科、历科四个部门,天文科观测天象;历科确定日期;漏刻科则是确定每一天的时刻,报时报更;回回科,是以回回之法推算天行之度,算是对预测天文的一种补充。

如今来的,就是天文科的人。

让这种官方的权威机构出面做背书,显然更能让人信服。

“那走吧。”

高逊志本来是想本能地拒绝,但想了想,反而欣然从命。

在时代变迁的浪潮前,做一个抱着旧时代大船的殉道者,显然是没什么意义的,人活着总得看看一路上的风景。

……

午时,国子监门前。

在随机抽取99份玻璃棱镜的利益诱惑下,有很多国子监的监生和南京的市民来到了此地,很有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不过好在广场够大,倒是也没出现因为人流密集而导致的踩踏事件。

大家都不傻,就算是一万个人来了,那也是百分之一的几率,玻璃这东西现在就很值钱,别管棱镜跟普通的镜子有什么区别,只要白嫖到,转手卖了肯定是血赚的。

“这到底是干嘛的?难道还真能弄出个彩虹来吗?”

“哎,你懂个屁!”

旁边有同伴听见他的话,笑骂道:“你知道前两天,这国子监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嗯?”

听说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周围的其他行人都停住脚步侧耳倾听。

只见刚才那位压低声音对身边的朋友神秘兮兮地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快点儿,别磨蹭,让老子也跟着好奇死了。”

旁边的人急不可耐道:“你倒是快说呀。”

“国师抽空在科学厅亲自授课的时候,拿了一根蜡烛,一个木板,一面玻璃,你猜怎么着?”

“我猜你个鬼!”

“嘿嘿……”那位同伴得意洋洋地笑道,“这发生的事情可了不得呐!据说是把那木板中间戳了个小孔,然后你猜怎么着?”

“再不一口气说完老子打死你!”

眼看再卖关子就要挨打,他说话终于利落了起来。

“蜡烛的光透过木板的小孔,玻璃上蜡烛的影子,直接倒过来了!”

“啥?”

“我说,蜡烛的影子倒过来了!”

“这……”

“这是为啥?”

“你问我我问谁?”

众多路人议论纷纷。

“这倒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老祖宗就研究明白了。”

此时,曹端忽然说话。

见这位个头很高,肤色很黑的读书人说话,众人纷纷望来,而其中就有眼尖的国子监监生,直接认出了二人的身份。

“是高太常和月川先生!”

听到是这两位大儒亲临现场,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

曹端抬手压了压人们的呼声,开口说道:“《墨经》中就曾记载,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要简单解释几个字,‘到’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端’在先秦汉语中有‘终极’、‘终点’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午有端’指的是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而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

‘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是说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而后面的意思则是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所以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

‘库’指暗盒内部而言,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