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地道(第3/4页)

安南国这些平素极为骄傲的贵族骑兵们被打懵了,他们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火器!这种身临其境成为明军装备质检员的体验,简直就是地狱一般啊!

在城墙上观战的胡烈也惊呆了,原来明军的火铳竟然是这么猛?

再看看自己手里那从蒙古人手里传承下来的废铜烂铁,这也叫火器?

真是货比货得扔,此时安南人恨不得把这些老古董都给砸了了事,看着明军的新式火器眼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

不过正在交战的贵族骑兵少爷们,此时就只有脑浆子能流出来了。

他们排着密集的楔形阵,被震天雷和三眼铳轮流洗礼了一遍,好不容易熬到近距离交战,明军骑兵拎着三眼铳当榔头、骨朵来用,长枪马刀更是轮番伺候。

这些安南国的骑兵失去了组织度和阵型,即便明军的阵型更加松散,又拿什么跟这些参加过靖难之役的精锐骑兵相抗衡呢?

要知道,虽然征安南的明军主力,基本上没有多少燕军,但这不意味着一点都没有。

这些出阵的骑兵,可都是将军们的亲卫,里面既有归顺的蒙古鞑官,也有胡化严重的北地健儿,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生性凶悍、身经百战,这要是料理不了这些安南国的贵族少爷,反而是怪事一件。

不多时,安南国的骑兵便被击溃,四散而逃了回来。

见鸡翎关前的安南军寨堡里,弓箭手纷纷放箭掩护,明军骑兵也不深追,径自耀武扬威地拎着斩获的首级退去。

胡烈等安南国将领在城头上全程旁观了战斗,此时更是深刻地意识到了与明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面色难堪和愤怒不堪倒也不提,总之经此一战,双方初步交锋后,胡烈是打定主意固守待援,只是死守鸡翎关,等卫王胡元澄的援兵到来。

可明军却不给胡烈这个机会,一个白天的时间,诸军轮番上阵,先啃鸡翎关前的寨堡,双方是逐寨逐堡地血腥争夺着,往往明军刚刚攻克下来,便被安南生力军给反推,如此一天下来,明军才将将攻克两组梅花寨。

而第二天,明军则是学聪明了,改了打法,重炮虽然对关墙无效,但对土木结构的寨堡还是有效的,重炮洗地过后,明军派出精锐部队夺寨,而安南军的生力军一旦上来,便马上后退,又是一轮重炮,把安南军炸的人仰马翻,可谓是苦不堪言。

如此这般,第二天明军靠着这种战术,终于彻底扫清了鸡翎关前的小寨,只剩下最后两个左右依靠山脉建立的石质堡垒群没有攻克。

第二天夜里,鸡翎关前。

“兄弟们,跟我冲!”

负责夜袭的鹰扬将军吕毅拔刀低喝道。

他举刀向前,率领着身旁的数百步卒冲了上去。

“杀!”

数百身披扎甲的兵卒如同黑压压的乌云似的,卷向鸡翎关,虽然身披重甲,但这些人的速度并不慢,顷刻之间,距离鸡翎关两侧的堡垒仅剩几十步了。

“射箭!”

两侧堡垒的守军反应及时,纷纷拿出弓弩,对准吕毅所部射来。

“盾牌掩护!”

吕毅大吼一声,然后抽出横刀,朝前方一挥,霎时间,一排大盾兵举盾冲了上去,挡住了飞驰而来的密集箭雨。

箭矢落在盾牌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吕毅带来的士卒都穿着全身扎甲,样式类似宋军的步人甲,防御力很强,即便有大盾没能完全挡下的箭矢也没造成什么杀伤,可以说守军的这轮箭雨并未伤害到他们分毫。

很快,吕毅所部抵达堡垒下,他们纷纷开始填平壕沟,尝试突击。

后排也有弩手举起军用强弩,对准了敌人的弓弩手,瞄准射击。

因为是黑夜的原因,火绳铳发射会带来巨大的亮光,所以明军并没有选择让火铳手上阵。

“咻!”

明军当然有神射手,还是那种在夜里眼神都贼好使的,很快就将堡垒外侧围墙上的守军击毙。

吕毅一鼓作气,带人撞破了营墙,进入了堡垒内。

堡垒内乱作一团。

“快,快去禀报胡烈将军!”

……

胡烈正在关城的屋里休憩,忽然听到外面乱哄哄的声音,不禁睁开了眼睛。

“来人!”

胡烈披衣起身,吩咐左右:“给我披甲。”

待披甲完毕,胡烈来到外厅,看到副将们已经在等候,他不由得问道:“外面到底发生了何事?”

副将回答道:“敌人突袭了两侧的石垒群,守军已经在请求援助了。”

胡烈顿时微微睁大了眸子:“明军真敢夜战?这么近的石垒群,就算是他们夺下来,此时也注定是守不住的。”

胡烈说的当然没错,因为石垒群离鸡翎关太近了,守军从小门出去支援非常便捷,明军攻克一部分,也是没法完全占据的,就算是坚持到了天亮,鸡翎关关墙上的远程投射还是完全可以死死地压制住明军,再派兵夺回来。

不过两侧石垒群一旦被敌人突破,那也就意味着,安南军的侧翼失去了屏障,如果他们不能尽快做出反应的话,明军大举压上也说不定。

所以胡烈没有犹豫,当即就派兵前去增援,务必要把明军赶出去。

说实话,明军不要命的打法和凶悍的攻势,这两天实在是把胡烈给吓到了。

外围的梅花寨,仅仅坚持了两天时间就被彻底推平,这个速度,让胡烈都不仅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到胡元澄援军的到来。

不过下一瞬,胡烈就明白,这不过是他的过度担忧而已。

毕竟鸡翎关是雄关,他手下又有这么多兵马,即便外围据点丢失,其实也没什么。

这种雄关,就是真的两军消耗几个月乃至几年,其实都是寻常事。

哪有几天就丢了的道理?

果然不出胡烈所料,不多时,明军就被打退了。

然而明军颇有点锲而不舍的意味,胡烈刚卸了甲,没迷瞪一会儿,就又有明军来夜袭,如此三番五次,一晚上都睡不消停。

“张辅,你就只有这点疲敌的手段了吗?”

起床气不小的胡烈瞪着熊猫眼,冲着关外大叫着。

然而此时胡烈不知道的是,大批的明军正在挥汗如雨地埋头干一件事情。

——挖地道。

张辅不是一个死脑筋的人,从之前他攻克坡垒、隘留两关的战术可以看出来,要么迂回,要么诈关。

而此时鸡翎关显然难以正面攻克,张辅的主意也就打到了别的方法上。

说实在的,在华夏,挖地道也确实不是什么先进战术,有成功的,但失败的也不少,著名的譬如诸葛亮打陈仓、高欢打玉璧,甭管是武侯还是高王,面对敌人的大瓮听音和反挖地道拦截、放火熏烟等手段,都没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