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孤愤(第2/2页)

“此四助者,邪臣之所以自饰也。重人不能忠主而进其仇,人主不能越四助而烛察其臣,故人主愈弊而大臣愈重。”

这就很有意思了,宋礼想要暗示皇帝的内容,就是说,变法是好的,但是您得防着有“邪臣”借由变法的由头,篡夺您的权力啊!

而且宋礼这个引用典籍,最妙的是,所谓的“四助”,除了学士,每一个都能对应上,但又没明说。

什么叫诸侯不得不依靠邪臣?这说的不就是二皇子朱高煦嘛。

百官呢?自然是荣国公姚广孝、户部尚书夏原吉等人。

郎中(原指宫殿廷廊,代指宿卫人员),指的便是郑和了。

而这些还不是宋礼操作的终点,宋礼给朱棣提了一个主意,怎么能确保变法是在忠臣手里进行,而不是邪臣手里进行呢?

陛下莫慌!

我是忠臣啊!

我是您一手提拔起来绝对信得过的忠臣啊!

我给您潜入变法派里面当卧底去!

看着宋礼的密折,朱棣有些哭笑不得。

宋礼这个人,朱棣是知道的,自幼聪颖悟知,好学有志,为人敏练,精于河渠水利之学,属于技术型官僚,而且人品很不错,相当地廉洁。

跟他的顶头上司李至刚相比,其实名字应该反过来才对。

但问题就在于,人到了某个位置,心境和眼光,就注定不一样了。

当了右侍郎,就不想更进一步当左侍郎?当了左侍郎,不想当尚书?

而宋礼正是因为敏练,所以才认为变法确实可行,所以才想到更高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显然是捞不到更多的好处的。

所以宋礼干脆给皇帝提出了“去变法派里当卧底”的提议。

朱棣乍一看,只觉得有些荒诞,这又不是打仗,还搞什么卧底。

但在某一瞬间,朱棣又想起了姜星火刚才说的话,“战争里该有的东西,舆论战也有。”

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发生的争论,难道真的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吗?

站在朱棣这个统治者的视角来看,一切,似乎又都变了味道。

在这一刹那,朱棣有些动摇了。

朱棣敲了敲龙案,三皇子朱高燧从阴影里走了出来。

“父皇。”

朱棣沉吟刹那,吩咐道:“去召礼部右侍郎宋礼,记住,不要让太多人注意到。”

朱高燧的眼底闪过一丝意外,不过还是躬身道。

“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