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这才是第三把火(第3/3页)

可见这个判决,其实不仅仅是为了熙州百姓,更多是促进商业发展。

当然,以当下的交通来看,即便给予更多自由,大多数百姓还是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如果他们要离开,多半就是逼不得已。

不会造成大规模的百姓迁徙,只是让那些商人更加方便。

……

这张斐走后,司马光问道:“诸位怎么看?”

文彦博道:“这里面肯定有问题,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想借西夏太后和西夏国主的矛盾,来制造西夏内部的混乱,从而削弱西夏。”

司马光皱眉道:“但是这合规矩吗?这可并没有经过政事堂和枢密院的商议。”

富弼笑道:“这可是张大庭长亲自谋划的,能不合规矩吗?到目前为止,全都是商人在跟西夏士兵作战,其实范镇他们心里肯定也清楚,只是苦于没有证据,故而才急于上诉,而如今他的这个判决,更是为此打开大门。”

文彦博突然道:“其实还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这套制度,以至于总是被动行事,被张三牵着鼻子走。”

司马光问道:“文公打算怎么做?”

文彦博道:“关于这个策略,我认为并没有太多问题,所谓上兵伐谋,所以我们可以建议陛下,利用西夏太后和西夏国主的矛盾,制定相关政策,来削弱西夏。”

吕公著不禁眼中一亮。

现在是皇帝和张斐暗中行事,但如果政事堂提出这个策略,不就将一切掌控在手里了吗?

富弼点点头道:“这倒不失为一个办法,如此一来,的确是可以将主动权夺回来,但是我以为此事,还是装糊涂比较好。”

文彦博问道:“为何?”

富弼道:“如今发生的事,并未有影响到国家总体战略,但如果政事堂要求这么做,那可大不一样,这可能令地方官员误会,朝廷又改变了战略。

另外,现在这种情况,朝廷是能够做到进退自如的,如果是政事堂拟定的政策,到时想要往后退,可能会面临很多阻碍。”

这所谓的总体战略,其实就是以修内政为主,哪怕允许熙州商人去西夏贸易,也是保护商人的利益,其实还是属于内政,但如果政事堂下令,针对西夏制定战略,地方官员会肯定认为,马上就要打仗了。

司马光点点头道:“富公说得不错,此事还得慎重,王介甫那边肯定是支持的,如果我们也支持的话,可能真的就会促使,对西夏发动战争。”

大家全都是支持,这不打都不像话了。

文彦博思虑再三,点头道:“好吧!这事那咱们就继续装糊涂,但是往后,我必须要主动行事,不然的话,将会一直受制于人。”

……

文彦博也是说到做到,虽然他最终没有将此事放到台面上说,以此来夺回主动权,但他仍旧上奏皇帝,表示鉴于熙州边境的情况,要求边防将领做好防守,避免西夏突袭,同时严令边防将军,不得擅自出战。

赵顼是非常爽快地采纳了文彦博的建议。

因为跟据他们的战略,目前也是要以防守为主,只是私下以商人的名义,出兵进入西夏境内作战,进退不是关键,关键是实验新式火器,为将来对付辽国做准备。

然而,文彦博的这一道奏章,在别人看来,虽然也是在坚持当初定下的战略,就是以主修内政为主,那么边州自然是以防守为主,这没什么毛病。

但这也是默许了大庭长的判决,大庭长的判决是不得阻拦商人进入西夏贸易,政事堂不是阻止他这么干,而是要求做好防守,这不就是为大庭长的判决兜底吗。

错了!

全都错了!

起初大家认为,那户籍制度就是张斐的第三把火,如今看来,这个判决才是张斐的第三把火啊!

到底户籍制度,是政事堂拟定的,张斐也就是汇报此事,给出自己的建议。

是他们自己在那里自作多情,喊打喊杀,张斐根本就没有理会。

然而,他的这个判决,却令政事堂政令屈居其次。

足见大庭长的权威。

因为他的判决,大家全都得配合。

然而,张斐的这个判决,也是给整个公检法体制注入了一阵强心剂。

整个公检法是士气大振。

大庭长这么威武,那我们还怕什么权贵,士大夫,你们要是敢违法,老子就抓你。

在没有大庭长的时候,其实大家并不是那么在意,当时都认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就挺好的,大庭长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专门审理一些非常复杂的案件。

然而,有了大庭长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大庭长这么重要,以前的公检法毫无灵魂可言啊!

此消彼长,朝中那些权贵,终于还是默认这一规则,就是这么回事了,不要去轻易挑战大庭长的权威,他就是这么屌。

生活就像似那个啥,当你不能去反抗的时候,那你就只能默默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