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启动(第3/4页)

赵顼很是欣慰道:“要是朝中权贵,个个能够如你一样,何愁西夏不灭啊!”

张斐赶忙道:“陛下过奖了,我能有今日,全蒙陛下照顾,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赵顼笑着点点头,又道:“对了,王韶的来信,还提到一点,就是这个计划,整条西线都得配合,故此,要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一个统帅。”

提到这个问题,张斐其实也很郁闷。

放眼望去,真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统帅。

不像唐朝有李靖、李绩、苏定方,一代接着一代,根本停不下来,哪怕就是在几十年后,也有宗泽、种师道,吴玠、岳飞、韩世忠这些统帅之才。

而当下是一个统帅真空期。

这也与宋朝的体制有关,培养不出统帅。

张斐思前想后,道:“暂时来说,我以为王韶最为合适,这个计划主要是分裂西夏,不是正面硬碰,种谔他们并不适合,而王韶在熙河拓边,就是玩得这一招,并且他也证明自己是统兵之才。”

赵顼笑道:“你可知道王韶举荐的是谁吗?”

张斐问道:“谁?”

赵顼不语,只是笑吟吟地看他。

张斐不敢置信指着自己:“我?”

赵顼点点头。

张斐立刻道:“陛下,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这王韶不是统帅之才,他根本就识人。”

让他去外交,就已经够勉强,好在也只是让他拖延,没让他真的谈,让他去当统帅,那跟自取灭亡没啥区别。

赵顼哈哈一笑,道:“王韶举荐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那场军事审判,你有恩于种谔等西军将帅,而种谔他们又对王韶颇有成见,所以王韶不是举荐你去带兵打仗,而是让你去负责说服那些西军将领配合这个计划。”

这个渗透分裂计划,王韶是非常赞成,他比较喜欢这种盘外招,但是光凭熙河地区,是很难完成的,必须要整个西线都齐心协力。

但是西军目前非常不爽王韶,也不可能听他的。

王韶知道这个计划,张斐也有参与,他希望张斐去说服那些将军。

张斐权衡半响,“如果只是去说服那些西军将领,我倒是愿意跑一趟。”

赵顼点点头,“朕其实也希望,你能够去一趟,因为如今整个西北地区,唯有延州、府州等地,暂未推行公检法。”

如府州这些地方,制度是比较特殊的,基本上是折家节度一切,蔡卞、苏辙他们也没有办法在当地推行公检法。

但是赵顼显然希望利用公检法去制衡这些军阀。

其实他原先对于王韶也不大信任,之前都还准备将王韶调回来,毕竟王韶在那边太久,都快要达到节度使的地步。

是后来是他从枢密使口中得知,王韶主动将近一半的军队,全部转为皇家警察,由曹评来接受,他这才放下心来,也因此考虑过,让王韶担任统帅。

张斐道:“但是贸然在那边推行公检法,会不会引起西军将领的误会?到底这文武不和,会影响到前线将帅作战。”

赵顼问道:“对此,你可有更好的建议?”

张斐思索一会儿,道:“我建议只引入公检法制度,至于这人选问题,充分参考西军将领的意见,如此也能够确保当地的团结。”

赵顼点点头道:“就依你之意。”

这个不急,可以慢慢来。

张斐点点头道:“那……那明年我就去跑一趟,顺便将火器作坊这些事全部落实。”

“又要辛苦你了。”

“不敢,这都是我分内之事。”

“对了!漕运那边的事,你们处理的怎么样?”赵顼突然问道。

张斐道:“现在就等吕尚书从河北回来,王学士意思的是,将这个任务交给吕尚书。”

赵顼心里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张斐突然道:“不过这也刚刚好。”

赵顼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经过改造后的漕运,是能够加强对江南的粮食运输,那么西北的粮食就可以囤积起来,专门应对这个计划。”

说着,他忽然想到什么,“对了!陛下可还记得,上回我跟陛下提到京东东路海运一事?”

赵顼点头道:“当然记得。”

这里面可是包含对付辽国的策略。

张斐道:“根据目前粮食调度来看,岭南那边的粮食是很难运送到京城来,粮食署从那里去购买,其实也不大划算。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海运,先将那边的粮食运送到京东东路,才通过河道运送到京城来。”

赵顼问道:“这能行吗?海运风险甚大。”

张斐道:“如果将漕运拆分成事业署,我认为他们一定会去尝试海运的,因为他们需要节省成本,这样就能够赚更多的钱。”

……

对外,赵顼只是将南边与交趾冲突一事,告知大臣们,并且表示,已经与交趾解除误会。

保守派对此是非常满意。

这足以证明,赵顼确确实实要将重心放在国内。

王安石虽然有些不爽,但也没有办法,这是大势所趋啊!

就在这时,吕惠卿终于是从河北赶了回来。

王安石也是在第一时间,将犒劳吕惠卿的大礼送上。

吕惠卿是激动不已,这份大礼,可是非常重的,他可以借此事,掌控整个漕运,这权力可是不小啊!

“恩师如此恩待惠卿,惠卿定不会让恩师失望的。”

“你办事,为师向来放心。”

王安石呵呵笑道。

……

张斐在得知吕惠卿回来,也不再藏着掖着,正式向皇庭递交起诉状。

这令不少大臣感到极为愤怒。

都这么劝了,怎就劝不住呢?

这其中利害关系,你们怎么就不明白。

就张斐以往的作风来看,一旦在皇庭争讼,天知道会扯出多少事来。

就在这时,吕惠卿是挺身而出,在第一时间就赶到皇庭,并且带来了不少的证据。

“这是我们户部对漕运支出的账目,以及漕运要负担的责任,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漕运仍旧努力完成朝廷布置的任务,他们使用年久失修的船,也是可以原谅的。”

吕惠卿义正言辞道:“如果要追究漕运的责任,这对漕运非常不公平,也会寒了那些漕兵的心。”

赵抃看过吕惠卿递交的证据后,又看向张斐。

虽然他非常不喜欢吕惠卿这个人,但不得不承认,他说得确实有道理。

张斐道:“可是那些商人也是无辜的,如果放任不管,这种情况,只会更加恶劣。”

吕惠卿道:“闹上皇庭,情况就不会变得更加恶劣吗?你们检察院不能只顾着执法,而不顾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