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义薄云天”(第3/4页)

因为根据我们的观察,辽国内部现在也是动荡不安,而且辽国的国主、权臣,年纪都不小,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派出更多的探子,打探他们内部的情况,只要我们内部发展稳定,那我们一定能够等到一个绝佳的机会。”

赵顼却是摇摇头,道:“这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们的问题可不仅限于北朝和西夏,还有南边的交趾啊!”

张斐愣了愣,“交……交趾?”

赵顼点点头道:“近几年来,那交趾李氏,不断对外扩张,最近又从占城国那里夺得不少土地,而他们一直都觊觎我朝钦州领土,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我们在熙河拓边的消息后,就变得更加猖獗。”

张斐呆了半响,不由的感慨道:“陛下若能成功,其文治武功必然是要超过汉武唐宗啊!”

这真是太难啊!

南边还有一个交趾。

赵顼听到这话,略显尴尬,道:“你的意思是,朕不可能取得成功?”

张斐忙道:“当然不是,那汉武唐宗又不是不能超越的。”

旋即又问道:“不知王学士他们打算如何应对?”

赵顼道:“其实在交趾攻伐占城时,朝廷就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行动。早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先生认为该给李氏一些教训,故此他举荐了两位主张对交趾强硬的官员治理钦州,让他们去那边练兵,同时断绝与交趾的贸易往来,打击交趾的财政。

但是当时你建议朕因以内政为主,故此朕一直都在犹豫之中,哪知今年又遇到灾情,这事就耽搁了。

如今朕正好决定,暂时停止对西夏的围剿,故此先生应该趁此机会,先消灭交趾这个后患。”

对了!记得熙宁年间,宋朝跟交趾还打过一战,虽然取得胜利,但对国力消耗巨大,也为今后兵败西夏埋下伏笔,应该也就是这一两年。那现在跑去练兵?是不是晚了一点啊。

张斐突然想起这事来,也不由得感到有那么一丝丝紧张。

但他并不知道的是,他其实已经扇动了蝴蝶翅膀。

如果是按照历史的流程,青苗法已经在岭南诸县全面执行,这也引发了一些当地民怨,于是让交趾看到了机会,因为交趾一直想要往宋朝领土扩张。

王安石也看出交趾的动机,同时他是也需要战功,来给予改革变法的支持,于是他更换南边的官员,派了一批强硬派过去,在那边厉兵秣马,又断绝与交趾的贸易,试图先打击他们经济,再出兵交趾,最终在这诸多因素下,交趾决定先发制人。

但如今两件事都没有发生,青苗法目前还只是到江南、湖广地区,并且因为京东东路的动乱,大家是有所收敛的,官员们也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去强制摊派。

而更换官员、断绝贸易这件事也没有发生,因为赵顼当时更偏向张斐的战略,就是着重内政,再忍上两年。

但是交趾还是在不断侵占宋朝的领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故此,王安石再向赵顼提及此事,反正这北线,西线都转打算为防守阶段,不如先拔出南边这颗钉子。

这也确实有道理。

要出门打仗,得将自己的后花园清扫干净。

但张斐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挥动了蝴蝶翅膀,他只知道有这么回事,而且是发生在与西夏开战之前,具体时间,他倒是不太记得,以及什么原因发生的,他也并不是很清楚。

张斐觉得很紧迫,不能练兵,应该直接派兵过去,他思索一会儿,道:“陛下,我觉得应该直接派军队过去。”

赵顼惊讶道:“直接派军队过去?”

张斐点点头。

赵顼道:“你知道直接派军队过去驻扎,要耗费多少军费吗?”

“这我当然清楚。”

张斐点点头,又道:“但是据我所知,那边许多地方都是一些什么洞主、寨主在维持着当地治安。”

赵顼点点头,“但这与派兵过去有何关系?”

张斐道:“正是因为当地的制度,有别于中原,所以想要在那边推行公检法,是非常困难的。我建议直接派军队过去,一来是为了防备交趾入侵,二来,是利用军队控制住当地,然后再在当地推行公检法,到时士兵可以就地转为皇家警察。”

赵顼诧异道:“你是想要在那边推行公检法?”

张斐点点头道:“目前朝廷对那边掌控还是不足,但是公检法能够为陛下更好的掌控那边的州县。而且,我不认为现在是出兵交趾的最佳时机,应该采取恩威并施,一方面增加当地的防御,另一方面,加强两边的贸易往来。

因为根据熙河方面的消息来看,其他民族是能够更快的融入公检法制度,相比起他们的酋长制度,百姓也更愿意活在公检法的制度下。

故此,我们可以效仿熙河的成功,在南边边境也推行公检法制度,以此来笼络当地民心,从而来一步步削弱交趾。

我们可以用制度去进攻,用兵马来防守,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足够的皇家警察,但如果直接派皇家警察过去,会引起当地酋长的警惕,但如果是派军队防御交趾,那就在情理之中。”

在边境推行公检法制度,没有军队控制,是几乎做不到的,因为边境很多地区,采取的是羁縻制度,要推行公检法制度,必然会受到武力反抗。

之前张斐设想的是,一步步慢慢推过去,但是交趾危机和熙河的成功,让他突然想到,可以先边境推行,只要先军队控制,然后军队直接转为皇家警察,再派官员过去。

现在禁军士兵,都想进入警署,因为警署的俸禄、奖金都非常及时到位,关键百姓更喜欢皇家警察。

士兵的地位非常低,跟皇家警察没得比。

如果就地转换,很多士兵会非常愿意,但你让他长期在那边驻守,他们肯定又不愿意。

“制度进攻?”

赵顼微微一怔,这个名词头回听说。

张斐点点头道:“任何一个百姓,都会愿意活在一个可以捍卫自己正当权益的制度下,而不会愿意活在一个视人命于草芥的野蛮制度下。

熙河地区已经证明这一点,但同时也证明,那些蛮人一定会动用武力手段来制造混乱的。

战争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相较于进攻,防御起来是更加节省人力物力,且不容易出现太多意外。”

他也不能告诉赵顼,到时会损失惨重的,而今后的进攻,也会令宋军损失不小,必须得马上做好防备。

他得找个理由去解释这一切。

赵顼点点头道:“朕在前不久,也收到枢密使的来信,王韶新制定的策略,与你说得差不多。他也认为,现在只要稳定住熙河地区,将来就会更多的部族,自愿归降我们。而且,他认为面对敌人小规模袭扰,皇家警察要比军队更好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