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外交事故(第3/4页)

“唉……看来他们也就这点本事了。”张斐叹了口气,道:“准备一下,我们要回去了。”

“是。”

老龟走后,张斐又去到对面的包间。

“哼!”

正在屋里喝闷酒的曹栋栋见张斐入得屋来,当即道:“懦夫!”

张斐挥挥手,示意涛子先出去,等到涛子离开后,他立刻反唇讥讽道:“你才懦夫。”

“我呸!”

曹栋栋拍桌而起,“本衙内是要往北应敌,你却要南逃,到底谁懦夫?”

张斐道:“你能不能动动脑子,为何辽人要这么干,就是要激怒我们,等着我们去,然后再好好羞辱我们一番,我们才几个兵,他们一万多人,你还傻乎乎跑去,人家想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不是懦夫是什么。我不一样,他们想我北上,我偏偏要南下,此乃硬汉也。”

曹栋栋被他这番狡辩,弄得浑身抓狂。

“你先别激动,这结果已经说明一切。”

张斐道:“如今辽使到处在找我们,甚至还往后撤了,哭着求着请我们去谈判。”

曹栋栋狐疑道:“真的?”

张斐道:“当然是真的,不信你让涛子去问问。我告诉你,我还就不去,让他们在那里等着,我这还不够硬汉吗?”

曹栋栋眨了眨眼,道:“张三,那咱们还是得去,这大事为重,万一真弄砸了,咱怎向陛下交差。”

对方来挑衅,他这暴脾气自然是不能忍,必须予以回击,但你要说不去谈判,那他也不敢,他还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曹评揍死,就因为在大是大非,他还是很清楚自己干什么。

“不去!”

张斐道:“当初他们爱理不理,如今我就让他们高攀不起,今儿咱们兄弟不醉无归。”

说着,他坐了下,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悠哉地喝了起来。

曹栋栋眸子滴溜溜转得几圈,道:“行,咱就不去,怕他作甚。待我上个茅房来,咱们痛饮一番。”

“等你!”

“等我!”

曹栋栋屁颠屁颠地跑了出去,马上将涛子叫过来,低声吩咐道:“涛子,你赶紧去打听一下,外面是不是都在找我们。”

“哎!”

……

仅仅过得一日,张斐就在曹栋栋的催促下终于出发了,准确的来说,是曹栋栋和涛子将他给抬上马车的。

他这一露面,吕大忠他们很快就得知消息,因为如今整个地区的官府都在找他们,还生怕张斐回京城去了。

又经过数日的赶路,张斐重新回到天池附近。

见到张斐那一刻,吕大忠他们都快要落下热泪来,这真是折磨人啊!

“抱歉!抱歉!这迷路了,我对这里的路况不是很熟悉,跑着跑着就跑到太原去了。”

张斐拱拱手,很是歉意道。

一个南,一个北,你这都能够迷路。

我信你个鬼。

吕大忠也没有跟张斐计较,人回来就好,道:“张检控这也是错有错着,要不是张检控逃……咳咳,迷路了,辽使那边也不会就出兵一事向我们进行解释,而且又从车场沟那边回到大黄平。”

张斐喜道:“是吗?”

“是是是。”

随行官员也都是纷纷附和。

如今在气势上,辽人反而是凶不起来了。

吕大忠又道:“不过大黄平仍然是属于我国境内,下官三番五次与辽使交涉,他们仍然不肯退让,再加上之前他们入侵横都谷,又直接去往车场沟,看来他们的底线是以古长城为界。”

张斐问道:“有没有图纸。”

“有得。”

吕大忠立刻拿出一张图纸来,铺在桌面上。

张斐上前一看,虽然这地图非常不规则,但是不难发现,横都谷、大黄平、车场沟是西东走向,几乎是一条平行线,横都谷是往南最深,而车场沟则是往东最深。大黄平在二地中间,比较靠北。

吕大忠一手指着图纸道:“而原本界限是在牛头山分水岭这里,几乎就是以连长城为界,如果让他们得逞,将会往南拓宽十七八里地。”

张斐点点头道:“吕县令,谈判的时候,你来当我的副官。”

“是。”吕大忠下意识地点头下来,但旋即又道:“但不知张检控打算如何应对。”

张斐道:“边谈边说。”

吕大忠又道:“张检控答应他们在大黄平谈吗?”

张斐叹道:“他们死皮赖脸要在那里谈,这不答应又有什么办法。”

吕大忠见他回答的这么随意,心里有些着急,外交这种事,怎能如此随意,可转念一想,他动辄就跑路,这可能已经算是严谨。

张斐又道:“不过谈判归谈判,双方都不能在当地驻扎,要空出这个场地来,否则的话,我不去。”

吕大忠眼中一亮,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因为现在对方就驻扎在大黄平,这等于是让他们先迁出去,忙点头道:“是,我这就派人去与对方磋商。”

而那边萧素他们得知张斐回来了,心里的大石头可算是落地了,碰了这么个神经病,也真是无语,可是面对张斐的要求,他们有些迟疑。

如果是别人的话,那定不会搭理,但这小子太不惊吓,他们驻扎大黄平,那小子还真不敢来,于是也就答应下来。

他们将营寨撤出大黄平,但也就是撤到大黄平边上,其实大黄平就是一个寨子,没有多大,在外在内,区别不大,只是在外交上,多一步,少一步,都是一个大问题。

张斐这才答应来到大黄平,与对方举行谈判。

拂晓之时,张斐就带着随行官员赶到约定地点,哪知道刚好在大帐外面遇见萧素、萧颖等辽国使团。

这辽国使团没有一个有好脸色。

因为约定的是辰时,但是张斐要早来,就是证明,我才是这里的主人,早早在此迎接宾客。

辽人一直监视着宋朝使团,一看他们这么早出发,立刻就明白过来,赶紧出发。

就没有一个睡好的。

心里能不生气吗。

“早啊!”

萧素哪里还有心情进行那客套且虚伪的寒暄,气不打一处来道:“但是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约定的是辰时。”

张斐反问道:“那诸位为何早早就来了?”

萧素激动道:“分明就是你们早到。”

张斐道:“但我们好像是一同抵达的,难道这就是默契。”

默契?萧素差点爆粗口,突然打量了下这位年轻官员,“你就是那珥笔张三?”

张斐拱手道:“正是。”

他倒不反感别人这么称呼他,京城还有百姓称他张大珥笔。

一旁的萧颖突然皮笑肉不笑道:“可真是年轻,难怪身手如此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