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2/4页)

你妹的。

利用灾情贪污,就是不给我王安石面子啊!

张斐又道:“我想说的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公检法也不能压制住他们内心的贪婪。”

王安石问道:“那你又何建议?”

张斐道:“跟酒曲一样,由国家出资,与商人进行合作开采,但必须由商人来全权主导,至于税的话,肯定是要交的,但也是从利润中收取,过税什么得,全都免了,如此就能降低煤炭的开采成本,促进商业繁荣。”

王安石点了点头。

……

入夜不久。

韩府。

“陛……陛下。”

韩琦在儿子地搀扶下,慢慢从后堂走出来,见到厅内那个坐着的年轻人,不免有些诧异。

来者正是皇帝。

皇帝突然跑自己家来,而且还是在晚上,这真是太令人害怕了。

韩琦寻思着,我家的粮食,也全都拿了出去,老夫最近很是低调啊!

见到韩琦,赵顼是立刻起身,制止要行礼的韩琦,一脸关心地问道:“韩相公身体可好。”

韩琦忙道:“蒙陛下挂念,身体倒是比之前好一些,但这顽疾难治啊!”

赵顼道:“韩相公一定要珍重身体,朕还需要韩相公的辅佐。”

韩琦呵呵道:“如今我朝是人才辈出,后起之秀,一个比一个厉害,早已不需要老朽了。”

“并非如此。”赵顼摇摇头道。

韩琦稍稍一愣,又向儿子道:“你先回屋去。”

“是。”

韩忠彦向皇帝行得一礼,便离开了。

等到韩忠彦离开后,赵顼便将辽使一事,告知韩琦。

韩琦闻言长叹一声,“不瞒陛下,此事在老臣意料之中,也是老臣反对熙河拓边的主要原因。”

赵顼道:“可是如果不灭西夏,我大宋始终就要受制于辽国,韩相公难道就不觉窝囊吗。”

韩琦沉默了。

赵顼急切道:“这里只有我君臣二人,韩相公有话不妨直说。”

韩琦叹了口气,“其实陛下所忧,老臣哪能不知,其实富彦国心里也都非常清楚,但是……但是自从澶渊之盟后,河北军备废弛,军心涣散,根本就不是辽军的对手,倘若开战,那是必败无疑,到时只能用京师禁军来防卫。”

“什么?”

赵顼不禁骇然,又是激动道:“韩相公既然知道,为何在经略河北时,不加强军队训练?”

韩琦只是叹道:“老臣无能,令陛下失望了。”

赵顼愣了下,道:“韩相公先莫叹气,朕想知道,这到底是为什么?”

韩琦瞧了眼赵顼,犹豫半响后,才道:“自澶渊之盟后,马知节、曹玮、王德用等武臣被排挤,之后又是数十年没有战事,武备皆废,将士们早已丧失斗志,已无一战之力,与京东东路清平军也差不多。而河北财政,也被那水患弄得是疲惫不堪。”

是那连草寇都能威胁的清平军吗?

赵顼只觉一阵头晕目眩。

想起这事,他就恨得牙痒痒。

韩琦又道:“目前我朝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就是西军,一旦西军被西夏拖住,就根本无法防御辽国南下。”

语气中充满着绝望。

他也好,富弼也罢,其实都不是那种怂人,许多人就看历史结果,总是觉得他们太过担心,实则不是。

富弼在外交上对辽国那是非常强势的,宁死也寸土不让,但要说到开战,富弼又是坚决反对。

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太清楚禁军的战斗力。

打不过啊!

但这种事情,他们也不好跟皇帝明说,因为这里面涉及到皇帝与武将,文臣与武将的利益纠葛。

澶渊之盟后,主和派占得上风,能打得武将都受到排挤,属于自废武功。

可要不压制武将,又怕重现唐朝节度使的情况。

他们其实也很无奈。

要不是韩琦已经彻底离开朝野,再加上皇帝亲自上门,他也不会说得这么明确。

从韩家出后来,赵顼仰面长叹一声,过得片刻,他将身旁的护卫叫过来,“你立刻派人去京东东路,看看那边的皇家警察训练的怎么样,如果训练好了,就让殿帅去河北训练皇家警察。”

“卑职遵命。”

……

之前赵顼一直还是有些犹豫的,对于仓库税始终未有表态,还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也就是说保留与西夏开战的选项,但如今这辽使一来,以及韩琦的忠告,让他是彻底死心,西线肯定是要采取比较保守的战略,先发展国内,以及集中精力应对辽国的威胁。

第二日,他突然下旨给宗正寺,表示往后宗室外戚若是逃税漏税,全都将交由公检法来审理。

这里面当然就包括仓库税。

这也是赵顼首次表明态度,并且是直接拿宗室外戚开刀,态度十分强硬。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是必须要强势起来。

两个月前,他就只是稍稍迟疑下,内部势力就开始全方面向他施压,到时在应对辽国问题上,万一内部又躁动起来,那他又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先将这事给定了,不能变了,别再抱有一丝侥幸心理。

当然,之所以拿宗室开刀,也是为了财政,没有钱怎么打仗。

这回也真是狠了心。

他一狠心,权贵顿时就死心了,也不做他想,家家户户各留五百石过日子,其余的全都卖了。

仓库税?

不可能交的。

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交啊!

凭什么啊!

百分之五十,你们怎么不去抢。

而工部经过前期的一番手忙脚乱后,也终于出台一份算是比较完善的计划,确定以巩固河道为先,其次,则是修建公检法的官署,最后,才是兴修水利工程。

因为水利工程是需要实地勘察的,但是灾民是等不起的,他们需要立刻获取生计,这个是放在最后执行。

……

南郊外。

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三个老头来到郊外视察民情。

一看,道路上还是拥挤的粮食队。

“这都已经过去多少天,怎么路上还有这么多粮食?”

司马光不禁都纳闷了。

文彦博笑道:“这你得问晦叔,听说他家的粮食现在也都还没有运完。”

“还请文公高抬贵手。”

吕公著拱拱手,又道:“有不少人估算他们仓库里面的粮食,至少是相当于京畿地一年的收成,这同时放出来,一时半会肯定运不完。”

一年?司马光听得是直摇头,又道:“不过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仓库税能如此顺利的执行下来。”

他以前总是认为不缺良法,就缺执行力,做不到,这仓库税刚出来时,他也认为这绝对做不到,但没有想到,还真就给拿下,虽然中间也是一波三折,但也超出他的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