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舆论先行(第3/3页)

王安石看完之后,不禁道:“这等小报,真是可恶至极,陛下且放心,臣一定会严查此事。”

“你查得过来吗?”

文彦博冷冷一笑,又向赵顼道:“陛下,前几年所发生的事也有不少,但是街上不见一张小报,皆因各大报店,都能够正常发表文章,让小报无法生存,因为在当时的情况,没有谁会相信小报。

而且根据朝廷之前所定下的规矩,文章必须署真名,能够在报上发表文章的,那皆是颇有名气的士大夫,他们爱惜名誉如同鸟儿珍惜羽毛一样,又岂敢随便乱写,纵有指责,亦是忠心赤胆,陛下也应该广纳直言,如今禁止他们发表文章,反而让小人趁虚而入,这得不偿失啊。”

赵顼也觉文彦博说得有道理,以前就抓过小报,从来就没有完全禁止过,而且是越禁止,越泛滥,反倒是报刊出来之后,小报就销声匿迹,思索一会儿,点点头道:“文公所言甚是有理,朕也相信士大夫们是真心为国家着想,不过礼部这么做,其实也是出于为国着想,毕竟这是特殊时期,反应稍有过激,也是值得理解的。”

说到这里,他看向王珪道:“王尚书。”

“臣在。”

“暂时先允许那些拥有资格的报店继续售卖报纸,不过礼部也可以好好想想,该如何制定这出版的规定。”

“臣遵命。”

出得殿门,等文彦博离开后,王安石躬身便向王珪道:“禹玉兄,这回是安石拖累了你呀!”

王珪赶忙扶起王安石,道:“介甫切莫内疚,倘若我不认同,我是不会答应的,只可惜这文宽夫是宝刀未老啊!”

在这事上面,他肯定是支持王安石的,因为改回三省六部,就是他的主意,他不支持,谁支持啊!

宝刀未老?王安石忽然一怔,突然问道:“禹玉兄,来的可见过有人卖小报吗?”

王珪抚须道:“倒是没有。”

王安石道:“糟糕!我们中计了。”

王珪忙问道:“中什么计?”

王安石懊恼道:“我也真是大意,如今那么多人有活字印刷版,就是小报也不应该会笔抄,这定是文公临时让人写得,唉……文公真的是宝刀未老啊!倘若换做司马君实,那是决计不会这么干的。”

心道,可惜那小老儿,死也不愿当这宰相。

……

在文彦博一番操作下,各大报店重回获得发表文章的权力。

而这些报店,背后多多少少都有士大夫的支持,报纸是离不开文人的,没有士大夫的支持,没有文章可以刊登。

只有一份报纸比较特殊,就是风月报。

士大夫也不傻,报纸出现之后,他们也意识到,要继续维持自己的舆论霸权,必须拥有这报纸。

再加上张斐并未就这方面的技术进行垄断,反而是对外出售活字,士大夫们很快就建立自己的报纸。

顿时这舆论发生逆转。

他们不敢直面皇帝,只能是拿着王安石来出气,是大肆抨击王安石的三不足思想。

他们现在只想着,如何彻底消灭这颗“毒瘤”。

其目的还是要限制皇权。

然而,对王安石而言,这屋漏偏逢连夜雨,淮北、河北相继传来旱情,尤其是淮北地区,那边早就在施行青苗法,但同时又没有公检法的监督。

如今这灾情和还款期,刚好撞在一起。

许多借贷青苗钱的百姓,顿时陷入绝望。

与此同时,京城物价开始疯狂上涨,市民们是叫苦连天,市民是不种粮食的,是需要购买,如今这粮价谁买得起啊!

这又给保守派提供攻击新政的素材。

王安石是双拳难敌四手,被他们喷的是狗血淋头,这也是为什么他推崇法家,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属于另类,没有权力加持,他是很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种开放式的斗争,王安石怎么可能敌得过。

赶紧来找张斐商议对策。

“唉……。”

王安石长叹一声,“这都怪我,当时真是大意了!着了文彦博的道。”

张斐笑道:“王学士并非是大意,而是正在陷入对方诡计。”

王安石问道:“此话怎讲?”

张斐道:“那些文章我也看过一些,都是自己人写给自己人看的,王学士之所以认为后悔,那是因为王学士也是这山中之人,但其实百姓现在根本就不在乎到底是谁的责任,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百姓唯一在乎的就是,朝廷将会怎么救助他们。只要我们拿出相应的政策来,很快王学士就能够掌控主动权。”

三不足,四不足,百姓才不关心这些,你王安石在乎,那是因为你王安石也是士大夫,所以你的周边都是士大夫的言论。

王安石道:“我已经安排人在勘察河道、城防、河防等工事,既然这钱是一定要花,肯定得做一些真正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工事。”

以工代赈,也得把钱花在刀刃上啊!

“这是当然。”

张斐道:“但是我们可以先公布主要计划,同时,王学士应该赶紧派人去淮北地区,延缓催缴青苗钱,待救济政策确定以后,再来商谈这些债务问题。”

王安石点点头,又略显尴尬道:“不过你要知道,青苗钱可都是出自常平仓。”

常平仓是主要救济的官署,如今这钱都拿出去放贷,如果收不上来,淮北就拿不出钱来救灾。

河中府就没有这问题,苏辙领导的检察院,只要有空,就一定去查,谁敢乱来。

张斐点点头道:“但是我们发得是税币,至于粮食方面,我已经准备好一份法案,只要通过的话,就能够迫使那些地主将粮食拿出来。”

……

在张斐的谋划下,王安石立刻又组织起一轮新得舆论攻势。

他联合三司、户部、工部,正式对外发布赈灾方案,将大规模整修河北、京城、淮北一代的主要河道,以及水渠。

但具体金额,以及用什么来发酬劳,他并未写明。

没了制置二府条例司,他要发税币,以及发多少钱,都是必须要经过朝廷商议,不再是他跟皇帝商量着办。

每隔两日,检察院突然刊登文章,指出京城物价上涨的问题,并且让市民安心,检察院很快就递交立法会一份全新的包括粮食、酒的法案。

王安石的文章,这是在大家意料之中的。

但是检察院突然下场,可真是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啊!

什么粮食法案?

什么酒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