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2/4页)

张斐道:“什么情况?不是同一时间收吗?”

李豹道:“按理来说,西北要比京城晚收半月,但那边全都是盐钞,又是自主申报,拿着税单和盐钞,就将税给交了。”

张斐不禁骂道:“MD,树是老子栽的,乘凉却是别人。”

李豹嘿嘿道:“话也不能这么说,今年你们在京兆府、河中府的事务所,光税就交了一万多贯。”

“真的假的?”

“这钱都交上来了,还能有假吗。”

“唉……可惜我对钱没兴趣,除了交税,我也没有啥花钱的地方。”张斐不禁感慨道。

李豹嘴角抽搐了几下,昧着良心道:“三郎不爱财,这大家都知道,但大多数人还是挺爱财的。大狗认为西北逃税的人是越来越少,可是咱们西北又是兵强马壮,别看京东东路打得厉害,但要论收税技巧,还是咱西北税务司更强。”

张斐道:“大狗是不是收到公检法南下的消息。”

李豹直点头道:“他的来信,三成是报喜,但七成是希望去东南六路,那边可真是一个大蜜罐啊,这一轮下来,全都能发家致富。”

张斐呵呵笑道:“正好那边也缺人,你们自己安排吧。”

李豹直点头。

“对了!”

张斐问道:“你拿不拿抽成?”

李豹搓着手:“多少也拿一点点。”

张斐笑了笑,又道:“还有,这人也不能光进不出,全都指望着别人逃税来过日子,这赚的钱,也可以自己去做些买卖,给自己留个保障。”

李豹点头道:“这一点忘记跟你说了,其实不少人早就开始做买卖了,尤其是前面两年加入咱们税务司的,但这二者也不冲突,做买卖的同时,可以更好查对方的税,从中赚点赏金,还能弥补自己交的税。”

张斐点点头道:“这倒也是哦。”

……

这历史上元丰改制,效果不太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改变地方上的格局。

但如今的情况,是恰恰相反,地方上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政法分离,导致行政官署变得非常团结,拧成一股绳。

又由于事业法和债务重组出炉,导致官员们也很紧张自己的官服,变得是非常有效率。

如京城才刚开始大规模交税,京兆府那边早已经交税完,检察院的税务官司都快打完了。

京兆知府吕公孺望着数百人在码头上忙碌着,却还井然有序,不禁都咧开嘴,笑了起来,“这公检法当真是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这前线有战事,身为京兆知府,却觉得无比轻松,甚至还可能提前过年假,这辈子他从未有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旁边的转运使元绛颇为不满道:“这税能够收得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盐钞,如今乡村百姓全都是用盐钞交税,这一个村,可能不到一个时辰就全部收完。”

吕公孺呵呵一笑:“话可不能这么说,哪怕是盐钞,这一户一户的去收,也需要时日的。而且,以往收税期,府衙都不开门的,如今皇庭可都没有歇息过。

近日这来往商人是与日俱增,道路上的安全,市集里面的安全,可都得公检法负责,以前官府是不可能做到得到,同时间兼顾这么多事情,但如今是一点纰漏都没有出。”

元绛道:“那是因为他们人多,皇家警察加税警,再加上庭警、狱警,人数是之前所有衙役的二十多倍,能不处理好吗。”

抛开人力谈效率,那纯粹是扯淡。

由于赵顼的战略,禁军流向警署,是非常顺畅的,各地警署都有充足的人力,同时没有给财政增加负担,都是禁军士兵转为皇家警察,支出是差不多的。

但皇家警察做的事,可是多多了。而且还不影响到战备,因为本就冗兵。

吕公孺呵呵道:“若将皇家警察换成之前的衙差,你看能不能做到。”

元绛郁闷道:“吕知府,咱们才是一边的,你为何总是帮他们说话。”

吕公孺呵呵道:“我也不过是就事论事啊!如今才感觉到当官的趣味啊!”

以前效率太慢,吩咐完一件事,就要开始等,无聊之际,时不时上青楼品茶了,斗志就消磨掉了。不像如今,效率是大规模提高,每天都有很多事,同时很快就能看到成果,反而不觉辛苦。

一个政令发出去,马上就有回应,这才有成就感。

这时,码头上的一个年轻人和一个文吏,走上过来。

那年轻人将一张契约递过去,“吕知府,元转运使,这批粮食已经全部交接,若无其它问题,麻烦二位在这上面盖个章。”

吕公孺点头笑道:“有劳大郎了。”

这年轻人正是樊正。

“这是小民分内之事。”

樊正赶忙拱手一礼。

元绛审视过契约后,便在上面盖了章,又道:“樊大,现在市面上的粮价怎么样?”

樊正道:“还算是比较稳定。”

吕公孺好奇道:“朝廷这几日就已经买了近十万贯粮食,为何粮价没有上涨。”

樊正忙道:“这是由于百姓全都是以盐钞交税,导致现在盐钞全部到官府手里,民间全是粮食,严重缺乏货币,故此始终还是能够维持住。”

吕公孺抚须点头道:“原来如此。”

樊正又问道:“下一批粮食,是要送往延州吗?”

“是的。”元绛点点头,“熙河地区暂时不用。”

他们已经收到消息,皇帝送了一百万贯过来,这可是极大减轻西北地区的压力。

关键盐钞已经在西北地区普及,在收完税后,解库铺可以直接就近购买,节省了很多消耗。

吕公孺不由地感慨道:“此与均输法有何异?”

这一点元绛没有反驳。

事实还就是如此,如今收上来的全都是盐钞,官府就必须拿着盐钞去买买买,自然就是求近,求便宜。

不就是均输法所追求的吗?

而且比均输法还要节省开支,东南六路发运司,还招了不少人,这都是要花钱的,这边的话,都是通过解库铺去做,这人力成本都给省了。

忽听身后有人道:“就是省再多的钱,也是不够用的。”

几人转头看去,只见苏辙走了过来。

“原来苏检察长。”吕公孺笑着点点头。

苏辙向二人拱手一礼。

樊正向苏辙行得一礼,然后识趣地离开了,他现在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转运司越发依赖解库铺来操作,别说盐钞、盐债,如今近七成的军饷,都是通过解库铺在运转,到底这钱进钱出,实在是太方便了。

樊正走后,苏辙瞧了眼码头上的粮食,又道:“转运使,在下以为不能的一味往前线送粮食,这会导致那些武将不断地向外拓边,可稍有差池,就会出大问题的。如今西北地区发展地这么好,应该积蓄民力,做到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