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行其是(第2/3页)

此时此刻,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如果王安石倒了,那以他目的地位,根本不足以撑起变法的大旗。

他必须立刻赶回京城。

可刚刚到郊外,忽见对面迎来一匹快马。

“吁!”

对面那飞骑先停下来,马上那人喊道:“对面可是吕校勘?”

吕惠卿也停了下来,定睛一看,“王显。”

此人正是王安石身边的护卫。

王显下得马来,抱拳一礼,“王显见过吕校勘。”

吕惠卿也急急下得马来,上前拽着王显的衣袖,“恩师可好?”

王显忙道:“吕校勘放心,相公一切都好,正是相公还怕吕校勘担心,故而特地派我来告知吕校勘一声。”

“京城……!”

说罢,他瞟了眼四周,又拉着王显来到路边,问道:“京城现在是什么情况?”

王显直接掏出一封信函来,递给吕惠卿。

吕惠卿急急接过,立刻拆开来,仔细看过之后,他挣扎半响,长叹一声:“罢了!事已至此,我回去也没有用了。”

虽然他对张斐有所保留,但是他知道张斐一直都在捍卫公检法,没有公检法,张斐将失去一切,根据信上所述,现在革新派与公检法绑定在一起,张斐就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正当他准备回去时,忽见东面河岸上行来一辆马车,他只觉那辆马车有些眼熟。

踌躇片刻后,他便往路口上走去。

一会儿,他便与那辆马车在路口上相遇。

只见马车上,下来两个风尘仆仆的老者,正是大名府水利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侯叔献和刘彝。

“是转运使,这真是巧啊!”

“二位院长,这是刚从哪里回来?”

“二股河那边。”

“如今那边情况如何?”

吕惠卿又立刻问道。

侯叔献、刘彝相视一眼,皆是抚须不语。

吕惠卿忙道:“二位有话大可直说,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那边情况不太妙啊!”

侯叔献道:“正如韩相公所言,咱们在这里拓宽河道的同时,那下流淤泥也在与日俱增,此非治本之法。”

刘彝道:“况且河防大臣其实也未真正解决二股河的问题,澶州还是经常闹水患,并且由于这几年程都监大兴水利,砍伐树木太多,反而是损坏了不少河堤。”

吕惠卿道:“所以二位都认为应该选择北流?”

侯叔献道:“并非是我们要选择北流,而是河水选择北流,可是如果放河水北流,能否避免水患,这我们也不敢保证。”

刘彝道:“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东流是难以避免水患。而我们之前就是顺着北流河道来得大名府,我们发现北流前几次水患,是在于河道失修所至,如果加固堤坝,其实是可以减轻水患的。”

吕惠卿道:“这也是我最头疼的问题,目前朝中绝大多数大臣,都是支持东流的,因为这关乎我朝北疆的防御,如今虽然我们有权选择北流,一旦出现水患,那我们是难辞其咎。”

侯、刘二人皆是不语。

那怎么办?

他们只能是提供技术建议,拍板还得是吕惠卿这位新上任的河北转运使。

吕惠卿又道:“看来为今之计,只能做两手准备。东流河道以监视、巩固程都监留下的河防工事,主要目的是避免更多百姓因水患丧命,这样能够减轻舆论的压力。

同时依从刘副院长的想法,集中人力加固北流河道,倘若东流再决堤,河水还是选择北流,那我们就顺势改为北流河道。”

侯叔献、刘彝同时点点头。

吕惠卿从来就反对王安石大张旗鼓治水,在他看来,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他来到这里,主要就是弥补当初的一些错误,以及撇清这个责任,最终将河防交给水利学府,他就及时脱身。

……

相比起还处于动荡中的河北地区,京东东路,已经慢慢恢复往日的安宁,青州是因为债务重组和事业法,使得财政增加,负担变轻,日子越国越滋润。

而齐州等地,则是因为提举常平司往外面撒币,兴水利工程,百姓有了活干,而且土地得到灌溉,自然也不会去抱怨。

而近日,苏轼也来到青州,主要是修复青州与齐州的关系,因为之前两法竞争,导致青州完全与其它州县断绝联系。

但青州到底是京东东路省府,而目前公检法完全在京东东路铺开,得赶紧建设好公检法的层级关系。

另一方面,苏轼也是来拜访欧阳修的。

欧阳修对苏轼、苏辙可都有提拔的恩情,关键他们的政治理念也非常像似。

中午时分。

范纯仁请苏轼来到检察院边上的一家酒楼。

刚刚入得酒楼,就见里面的客人是人手一张邸报,看得是津津有味。

范纯仁赶忙问道:“又出新邸报了吗?”

那掌柜道:“新鲜出炉的,东南均输案,再生变数,公检法终于介入。”

如今青州事业官署,就属邸报院是吸金利器,京城那边一有动静,邸报院就马上刊登文章,关于均输案,已经快被检察院给弄成连续剧了,这一个消息,他们还分两张报纸发。

但没有办法,由于官府垄断着消息,回回就是大卖,如今很多官员都后悔选择学院,没有选择邸报院。

“是吗?”

范纯仁忙道:“快给我拿一份来。”

那掌柜讪讪道:“都已经发出去了。”

范纯仁皱眉道:“真是岂有此理,邸报院的邸报竟然是先发酒楼,而不发我们官署。”

苏轼笑道:“人家酒楼可是花钱订的,当然优先,他们事业官署,图得不就是挣钱么。”

范纯仁虽然不耻这么做,但想想事业法为青州解决冗官之重,要不挣钱的话,那些官员不又得回来吃俸禄。

那掌柜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但是心里倒是爽歪歪。

其实这是沈括要求晏几道这么干的,官员是读物的消费主力,如果先发官署的话,那官员没有必要上酒楼去看了,如果先发酒楼,就能迫使官员去酒楼消费,这邸报价格就能够提高。

过得一会儿,终于有人交还邸报,那掌柜立刻将邸报给苏轼、范纯仁送去。

“东南均输案,再生变数,公检法终于介入?”

苏轼手拿邸报,偏头看向掌柜的,“你方才说得就是这标题啊!”

“是啊!”那掌柜直点头,眼中有些疑惑,这很奇怪吗?

“没事了!你先去忙吧。”

“那小人就先去忙了。”

等到那掌柜走后,苏轼笑道:“这个晏几道可真是深得张三的真传,舍弃他们晏家的文采,光靠这噱头去博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