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软着陆(下)(第3/4页)

蒋之奇道:“你这纯属欲盖弥彰,这有心和无意,很难区分吗?”

张斐问道:“那蒋御史认为程都监是有心挖掘百姓坟墓,还是无意的?挖了百姓坟墓,他能够得到什么吗?”

蒋之奇道:“但你不能视而不见,你应该赔偿百姓。”

张斐道:“说到这赔偿,我们也是认真审查过的,首先,关于征用和赔偿,都属地方官府负责,其次,地方官府也没说不对百姓进行赔偿,同时律法也没有规定,赔偿多少,又是否有期限。”

御史彭思言笑道:“这话听着都像似在狡辩。”

“此非狡辩。”

张斐摇摇头,“司法也不容狡辩,事实就是朝廷在这方面的规定,是非常模糊的,而司法不能光以对错来判定,而应该是成文规范来判定。”

赵顼问道:“那依张检控之意,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张斐道:“臣以为应该完善相关律法,比如说,可以推行法制之法,利用法律去捍卫百姓的权益。

而当百姓个人利益与国家政策相矛盾时,朝廷也应该写明规则,比如战争期间,朝廷征用民屋,又比如说天灾期间,官府是可以毁坏良田和民屋,以保全国家和大部分人的权益,但同时要规定清楚,将对百姓进行赔偿,数目多少,期限多少。

当然,朝廷可能也难以考虑周全,但这些都可以慢慢去修补,主要是确定能否征用,是否赔偿,赔偿数目,赔偿期限,等等。如此一来,司法官署就有法可依。”

赵顼点点头,“言之有理。”

司马光突然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光凭完善司法,是难以弥补这些漏洞,因为此事复杂的真正原因源于制度的缺失。

如果程都监事先就将一切关于劳役、田地、等等所有支出,都呈给朝廷,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臣建议完善这方面的制度,任何工事,都必须先统计好一切,最终再由朝廷裁定,而不能光提供一个建议,就贸然动工。”

赵顼轻轻点了下头。

王安石突然站出来,道:“司马学士可知道开浚二股河,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司马光道:“如此类事可以大家来商定。”

王安石道:“那永远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我认为需要二百人,你认为需要一百人,那将永远无法得出一个答案,到时又跟以前一样,什么事都办不成。”

赵顼立刻问道:“王学士对此有何建议?”

王安石拱手道:“在回答陛下这个问题前,臣想向张检控询问一个问题。”

赵顼点点头。

王安石又向张斐问道:“张检控,在那场听证会上,你为何选择几个巡河卒上来做供,而不是挑选水利官,据我所知,许多水利官也有很有经验的。”

张斐道:“这主要是因为水利官是有政治倾向,且要考虑许多人和事,巡河卒就不会有这些,他们只能如实说,而我们检察院希望得到最为纯粹的技术分析。”

“与我想得一样。”

王安石点点头,又向赵顼道:“陛下,治理水患,需要得是技术和经验,那么确定人力、物力,确定工事期限,也都应该以技术和经验为准。

正好事业署打算在大名府建立一所水利学府,召集天下英才,以求提高治理河道的技术。

臣建议,由河防大臣来提出计划,再由水利学府根据这计划,提供一份预算,朝廷将以水利学府提供的预算为准。”

刘述当即质疑道:“这水利学府可不是官署?”

王安石道:“在听证会上,韩相公有句话说得很对,必须朝野上下同心协力,可是我自问也难以与一些同僚达成统一的意见。借用张检控的话来说,水利学府也不会有什么政治倾向的,若大家都水利学府为主,那便可做到同心协力。”

韩琦笑着点头道:“王学士所言,甚是有理,老夫十分赞成。”

说着,他又偏头看向富弼,“富公以为如何?”

富弼隐隐瞪他一眼,旋即点点头:“这确实值得考虑。”

司马光很是郁闷。

水利学府属于事业法,是王安石弄得,不还是你说了算,你无非就是换了个壳。

你们真是太会玩了。

但这话说出来,好像就有些小心眼了,因为事业法又不是王安石私人的,那些闲赋官员,人人都可以报名。

赵顼点点头道:“都说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朕也想听听一些非官员人士的看法。”

韩琦又是高呼道:“陛下如此胸怀,真乃我大宋子民之福啊!”

吕惠卿、陈升之、曾公亮等人也纷纷出来,表示支持。

文彦博他们也陆陆续续站出来。

王安石又是再接再厉,“陛下,在此案中,争议最多的就是滥用民力,听证会上面,也说明这一点,关于百姓服役,是没有明确规定的,且也难以规定的,因为每户百姓的情况都不一样,官府若要调查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应急方面,是很难照顾周全的。

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扩大免役法,往后直接出钱雇佣百姓干活。根据我朝制度,主要劳役,还都是厢兵承担,大规模征发百姓服役,一般也都是在天灾之时。

而在这时候,选择花钱雇役,不但可以征召到许多百姓,同时还能够以工代赈,完成对百姓的救济,是一举两得。”

“甚是有理啊!”

赵顼听得频频点头,目光却看向司马光。

张斐也瞟了瞟司马光。

司马光却在那里挣扎。

文彦博心里着急,立刻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要推行法制之法的理念,必须是公检法,臣建议即可在河北推行公检法。”

“准奏!”

赵顼毫不犹豫地点头。

吕公著小声道:“君实,你在犹豫甚么?”

司马光道:“京东东路都还没有处理清楚,又急着在河北道试行,万一用人不当,这公检法的名誉将会毁于一旦啊!”

吕公著没好气道:“这事总得有人去干,要别人干得好,那何须指望你啊!”

司马光道:“大家就指望公检法,那就更不能着急,得将事情做好,而不可能急于求成。”

“……!”

吕公著气得直接背过身去。

赵顼咳得一声,“关于那场听证会,朕也去看了,无论如何,河北许多百姓确实因为朝廷河防工事受到损失,但河北官府无力赔偿,故此朕决定从内藏库拿出三十万贯,用于支付对河北百姓的赔偿和救济。”

司马光眼中一亮,转忧为喜,立刻站出来道:“陛下圣明。”

保守派也都激动地高呼:“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