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4/4页)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正当大家专注于事业法时,那司马光建议整合皇帝司法官署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这顿时就引来铺天盖地的反对声,一些官员急得都快将笔杆子给折断了。

他们现在已经是非常忌惮公检法,恨不得削弱公检法的权力,你还在这里增强公检法的权力,你这是要我们死啊!

而反对的带头人,就是传出这消息的幕后主使人——吕惠卿。

因为此事就他们几个人知道。

王安石主要考虑的是国家财政层面,而吕惠卿则是要帮助王安石获得更多的权力,如此才能将新政执行下去。

吕惠卿心知,革新派中很多人并非是理念与王安石相近,只是利益让他们倒向王安石。

这跟保守派那边是有很大的不同,那边完全就是理念相同。

如果仅凭理念之争,是根本斗不过对方的。

只能通过利益斗争,才能够团结身边的人。

事实也正如吕惠卿所料的那般,他们这一反对,很多权贵、官员立刻就团聚在新政周边。

司马光那边也是立刻给予反击。

两派再度争斗起来。

其实赵顼心里早就有打算,但他这回没有急着表态,而是通过他们的争论,去了解每个官员对于此事的看法。

因为这事,他与王安石的看法不一样,他希望对官署进行全面改制,但是王安石却认为在此事上,现有官署各司其职就行,不需要大动干戈,以免得不偿失。

关键,王安石并不像张斐一样,是充分考虑到赵顼的态度,依旧还是一副说教的态度。

但是赵顼都已经二十多岁,不再是那个十九岁的小皇帝。

赵顼现在也有些跃跃欲试,他要寻找与他理念相近的大臣。

不过在此事上面,他倒是没有自作主张,最终还是遵循王安石的建议,将司法官署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官署,也就是提点刑狱司一分为二。

一方面整合公检法的权威,另一方面,则是增强御史台监督权力。

也算是安抚两派。

别抢,一人一半。

不过赵顼却是安排翰林学士王珪和监察御史蔡确来负责。

这么算下来,两派倒是打了个平手。

到底给予了御史台一个监督公检法的权力。

而公检法则是捍卫自己的制度,御史台只是监督,而无法干预公检法的制度。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你要平息党争,可偏偏有人不让你如愿。

一个非常劲爆的消息传了出来。

就是大名府团练副使程颐犯上作乱,包庇逃卒一案。

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大吃一惊。

程昉是王安石举荐的,肩负着治理黄河的重任,同时也关系王安石农田水利法。

而程颐更是司马光、文彦博他们的知己好友。

这两个人要是对上了。

两派必然是头破血流,也不会轻易让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