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笼子来了(第2/3页)

王安石稍稍一愣,沉吟少许,摇头道:“这不大可能,他们这一挑拨,朝廷就会顺势让税务司接管税务,他们是得不偿失啊!”

吕惠卿听罢,却是沉眉不语。

王安石瞧了眼吕惠卿,问道:“难道我说得不对吗?”

吕惠卿道:“恩师,这京城可不比河中府,这里宗室、外戚、功勋遍地都是,这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王安石问道:“能出什么问题?”

吕惠卿道:“我总感觉太急了一点,且京城或许并不适合这公检法,在地方上,公检法是可以代表皇权,但这在天子脚下,自然是皇权至上。”

王安石道:“当初刚刚执行免役税时,不也有这担忧,但最终也没有什么问题。”

吕惠卿道:“免役税就只是一种新税,且数目并不多,与两税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王安石稍稍皱眉,想得半响,摆摆手道:“税务司迟早是要接管税务,咱就不要瞻前顾后,我可不是那司马老贼。”

正当这时,下人通报,开封府知府,曾巩来了。

王安石赶紧出门相印。

来到屋内,坐下之后,王安石便是笑问道:“子固今儿怎有空上我这里来。”

曾巩道:“有件事我要与商量一下。”

王安石道:“什么事?”

曾巩道:“是关于夏税的,京畿地各县的税吏都表示不敢再去收税。”

王安石皱眉道:“这是为何不敢?”

曾巩道:“就是前些天张检控在庭上的那一番关于税法的论调,导致百姓对当今税务是议论纷纷。可你是知道的,税吏几乎不会完全根据税法去收税的。那么要收到与往年一样多的税,其中肯定会有一些违规之举,可能会面临公检法的起诉,若完全按照税法去收,可能根本收不到多少税。不管怎么做,他们都会面临麻烦,他们希望朝廷先给予一个答复。”

王安石与吕惠卿对视一眼。

这一下几乎可以确定,这可能真不是张斐安排的。

因为张斐是不可能操纵那些税吏的。

王安石道:“我会马上跟官家反应此事的。”

……

不过张斐已经早他一步,来到皇宫,向赵顼汇报此事,因为李豹已经调查结果来。

“你急着见朕,可是为了京城税务一事?”

赵顼向张斐问道。

张斐愣了下,“官家已经知晓?”

赵顼点点头,“李豹已经将调查结果告知朕,有迹象表面,确实是有人在后面推动这些舆论发酵。”

顿了下,他又道:“不过,你不是也打算这么做吗?”

张斐点点头道:“是王学士建议我借此案,制造一些舆论,为税务司接管京畿地一切税务司做铺垫。”

赵顼点点头道:“朕知道,朕是想说,既然这与你想得不谋而合,难道不是好事吗?”

“或许不是。”

张斐摇摇头道:“如果不是我们在这么干,这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

赵顼听得纳闷,道:“有何不一样?”

张斐道:“如果是我们所为,那就是我们要对付他们,但如果是他们所为,那就是他们要对付官家。”

“对付朕?”

赵顼不禁震惊道。

张斐点点头,道:“看来他们比我们预想中的要醒悟的更早。”

赵顼道:“你的意思是,他们是想要借公检法来约束朕的权力?”

张斐摇摇头道:“准确来说,他们是要借官家之手,去突破公检法的约束。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与官家也解释过,他们必然是会走一步的。

因为只要我们严格执法,以及坚持公检法的审理制度,他们几乎是不可能赢的,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法律上,我们都是占尽绝对优势。

他们唯一可以赢的机会,就是在于官家。”

“朕记得,权力的笼子。”赵顼点点头,笑道:“唐太宗曾言,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他们若想从朕这里突破,那他们真是痴心妄想啊!”

关于这一点,很早之前张斐就跟他说过,皇帝必须要牺牲自己的部分皇权去维护朝廷的法权,否则的话,这很容易就会被人攻破。

赵顼最终是答应了,因为他是极具野心的,他要将财政恢复过来,然后去打仗,再造汉唐盛世,他的目标非常明确,为此他当然愿意牺牲部分皇权。

而且,他曾是唐太宗的小迷弟,而唐太宗其实就玩过这一招,牺牲小部分皇权,来换取朝廷法度。

张斐还是非常谨慎道:“他们可能不会选择直接面对官家,他们也没有这胆量,但他们也许会从官家身边的人下手,以此来令官家陷入困境。”

赵顼稍稍皱眉,又问道:“朕该如何应对?”

张斐道:“只能是官家约束好他们,以及加强消息来源,只要能够先一步得知对方的计划,那我们多一分胜算。”

赵顼点点头道:“朕知道了,你放心,朕这回是有足够的决心,绝不会轻易动摇的。”

张斐愣了愣,只觉赵顼这回的态度,可比上回还要坚决。

赵顼似乎也看穿他所想,不禁苦笑道:“就连强盗都能羞辱朕,朕还有甚么可去计较的。”

张斐这才恍然大悟,看来上回吴天给了他极大的刺激,他心里装着雄图霸业,可现实偏偏是一个小太岁都能够将他的禁军来回羞辱。

落差太大,他也想得很清楚,没有财政,没有规矩,这皇权又能干什么。

……

虽然赵顼表现出极大的决心,但是张斐还是有些忐忑不安。这是最难过得一道坎,而且这是一场持久战,一旦开始,将会一直进行下去,因为皇权与法权,几乎就是无解,只能依靠皇帝的主动牺牲来换取法权落地。

为什么公检法能够在各地得以执行,可不是司马光的功劳,他只是一面旗帜,真正的推动者其实是皇帝。

没有皇帝的支持,这是不可能的。

但赵顼到底能够牺牲到什么地步,张斐也不清楚,而且这种事,你嘴上说说很容易,但要做起来真是不要太难。

如唐太宗都好几次都差点破功,而且在生涯晚年,唐太宗其实也有些志得意满,将笼子里面的权力又给取了回来。

但是这伴君如伴虎,张斐也得谨慎行事。

到底这比他预想中的要早一些。

因为他觉得,目前的局势还未伤及到那些人的根本利益,他们不会选择这种自损一千,伤敌八百的行为。

但很显然,对方比他想象中的要更有危机感,而且这个时期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那些权贵也都不傻,他们知道国家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们也害怕赵顼会采取大清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