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票(第2/3页)

只要他们双方的人都不赞成此事,那就算是你白的,也可以描成黑的。

蒋顺杰道:“大魏在建国前,九州各地是诸侯并存,分而治之。”

“先祖皇帝自云州北上,一路横扫八合,建立大魏。”

“也正是因为先祖皇帝拥有着经天纬地般的修为,才能一统九州,建立这泱泱大魏,并传承五百年之久。”

“对于以武立国的大魏来说,天子的修为如何,将关系到大魏江山的安稳。”

“依下官之见,大魏既是以武立国,就当遵循这个先祖皇帝打天下的优良传统。”

“既然新君之位悬而未决,那想要选出新君,就以比武切磋的方式来进行。”

“大皇子,二皇子,三公主三人切磋一场,由最后的获胜者继任皇位!”

“不需等到明天,只要半个时辰就能选出新君。”

“不知在座的诸位意下如何?”

哗!

蒋顺杰的这番话,顿时在朝堂上引发了一片哗然。

谁都没有想到,蒋顺杰给出的提议竟是如此的简单粗暴。

以比武的方式,选出最后的新君?

大皇子魏宗元和二皇子魏宗岳表情错愕之余,两人对视一眼,脸色不禁有些讪讪。

魏涟漪现在已经晋升潜龙境,而他二人却还是鱼跃境的武者。

若真是以比武的方式选出新君,那他二人就算是一起上,都不是魏涟漪的对手……

就和王景徽、霍宇所想的法子一样,他们想的是把魏涟漪率先踢出局。

而魏涟漪想出的法子则更加简单粗暴,是直接把他二人给逼出局,然后自己继位。

“啪!”

“肃静!”

公公再次手持长鞭重重的抽在大殿之上,厉声喝道。

王景徽沉声道:“以比武切磋的方式选出新君,这固然是一项不错的提议,但对于大皇子三人而言,刀剑无眼,难免会有误伤的可能。”

“先皇尸骨未寒,若是大皇子三人为了争夺皇位,而出现任何损伤,岂不是要寒了先皇的心?”

“不错。”

霍宇也出列附和道:“当年先祖皇帝打天下,确实是需要仰仗武力,但是现在大魏已经建国多年,是守江山的时候,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非也。”

蒋顺杰摇了摇头,朗声道:“若是先皇拥有绝对的武力,又岂会有贼子敢谋逆?”

“若是先皇翻手间平定这场逆乱,又岂会在朝堂上出现大皇子三人争夺皇位?”

“如今逆贼白虎指挥使宋经赋不敌先皇远遁,谁又敢保证他何时会卷土重来?”

听到宋经赋这几个字,在场的文武百官心头皆是一沉。

就如蒋顺杰所说,如果宋经赋重新卷土重来,那刚刚遭逢大乱的的大魏,还能抵御得住吗?

如今先皇已经驾崩,大魏境内已经无一人是宋经赋的对手。

见众人陷入沉默,蒋顺杰趁势说道:“在下官看来,只有绝对的武力,才能让大魏的江山稳固。”

“诸位觉得如何呢?”

“下官同意此事!”

就在这时,朝堂上一名中立的官员,终于是站了出来。

接着又是第二名官员站出来,朗声说道:“下官也同意!”

显然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宋经赋卷土重来,那么大魏依然逃不掉被倾覆的可能。

魏涟漪已经展露出不俗的战力,未来也更有机会和宋经赋扳手腕。

若是大皇子和二皇子之一继任帝位,那可能他二人还没有成长起来,宋经赋就已经将大魏给覆灭了。

看到朝堂上选择中立的一方,此刻选择站队魏涟漪一方,王景徽和霍宇面色皆是异常的难看。

他们想到了魏涟漪可能会发起反击,但没有想到她的反击竟然是如此的简单粗暴。

以比武的方式决出新君,放眼大魏建国五百多年来,那也是头一遭啊。

两人没有想过这方面的应对之法,自然是有些招架不住。

王景徽心头轻叹一声,然后说道:“既然朝堂上出现第二种方法,那诸位先回去好好想想,看看到底何种办法更好,今天的早朝就到此为止吧。”

“推选新君一事暂且搁置,明日再议,退朝!”

看到王景徽慌乱的结束此次早朝,魏涟漪嘴角不禁闪过一丝冷笑。

看着文武百官各自走出太和殿,魏涟漪心头喃喃道:“这场好戏,才刚刚开始呢。”

她离开皇宫后,便一路往镇武司的方向走去。

在镇抚府的会客厅里,她见到了等候在此的苏御四人。

“大人。”

正在闲聊中的苏御四人,看到魏涟漪的回来,急忙停止了闲聊,起身恭声说道。

“嗯。”

魏涟漪颔首,然后说道:“没有其他事,大家都各自回去忙吧。”

“是!”

苏御四人应声,然后转身往外走去。

“对了,苏御,本官找你还有事,你随本官去书房。”

苏御脚步一顿,在梁玉轩三人疑惑的目光中,折返身形跟着魏涟漪往书房的方向走去。

“情况如何了?”

苏御来到书房,笑着问道。

他也有些好奇,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在听说了要以比武切磋的方式推选新君,会是何等的错愕。

“哼,两个老狐狸。”

魏涟漪冷笑一声,然后将王景徽他们想到的投票推选新君的方式和苏御说了一遍。

听完投票的这个办法,苏御也不由暗乐,失笑道:“看来现在他们双方都认为你是心腹大患啊。”

魏涟漪道:“关于如何将朝堂上的消息宣扬出去,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苏御点点头,笑道:“你放心吧,不出半日,保证整个太安城都会知道这件事,到时候朝堂上或许不会支持你,但整个太安城的百姓和江湖武者,肯定会认为你才是最适合继任帝位的人。”

在这个时候,喉舌的重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它能煽动民意,让许多子虚乌有的事情,在广为流传的时候,渐渐的就演变成了铁律,甚至是言之凿凿的事情。

一旦将朝堂上以武切磋来选出新君的方式流传出去,再说大皇子和二皇子不敢应战,再到最后就是,三公主魏涟漪巾帼不让须眉,乃千古难遇的女帝……

随着喉舌在百姓中煽风点火,让魏涟漪的名声渐渐深入民心。

到了那时候,就算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得掂量是否还要违背民意。

就算他们强行将民意视而不见,但也绝对没办法忽视这股力量。

他们不再是对付魏涟漪一人,而是对抗天下百姓。

当天下百姓都认定魏涟漪该继任帝位的时候,那朝堂上的角逐,可就会变得愈发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