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新思路(第2/2页)

赵佗说到这里,也激动起来。

“这样一来,楚国再无力支援项城,只能疲惫的派遣兵马来搜寻将军的踪迹。而项城处听闻将军在其后方肆虐,城中军心定然不稳,那项燕也要方寸大乱,这样就容易露出破绽,蒙将军便可寻机破城。若是项城一破,将军便可挥师北上,追杀楚军溃卒,歼灭楚国军力。”

“依我计策,将军就可以将楚国的兵力歼灭大部分,只剩一个空虚的寿春,等待我大军围攻。”

赵佗一口气将心中的计策说完,然后紧紧盯着李信。

他想出的这个计策,算不上多好,甚至因为昌平君将会叛乱的缘故,最终歼灭楚军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肯定是完成不了,他赵佗说的,只是一个画饼。

但总的来说,这策略又比李信奇袭寿春的奇策好上太多。

李信临时改变策略,放弃突袭寿春,以攻击楚国城邑和歼灭楚军力量为主,就不会按照原定的路线前往寿春。

这样一来,纵使昌平君真的将李信的计策泄露给项燕,项燕也只会按照原本的李信路线去堵截,最后肯定会落一个空。反而李信利用车骑优势,在淮北转战如风,只要秦军将哨骑放的够远,甚至还能提前发现前来堵截的楚军,从而避开或是找机会歼灭。

如此便可破去昌平君泄露情报所带来的危险。

第二,当然还是采用赵佗此策后,就不用再去寿春冒险了。

寿春太远了,秦军在其附近被堵截围杀,一旦战败,他们想跑都没地方跑。反而李信在淮北转战,就算战事不利,真的在正面战场被项燕堵住,然后惨败。至少战败的地方离秦国的地界更近,逃跑起来,远比寿春来的容易,活下去的人肯定会更多。

第三,则是昌平君在后方叛乱,李信在淮北,至少能更快的知道,距离也离淮阳更近,可以更加灵活的做出反应,不管是战略撤退,还是北上支援蒙武,都远比在寿春附近方便。

在赵佗看来,光是这三点,就足以改变李信所处的必死之境。

哪怕战败了,他们活命的机会总要大一点,秦军的损失也会更小一点。

赵佗目光灼灼的盯着李信。

他没有否决李信的奇策,而是提出了另一条,介于奇袭寿春和北上淮阳之间的新思路。

这样一来,就不会激怒李信,反而多出了一个选择。

接下来,就看李将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