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玉脂菁华浑圆果(第2/2页)

这种叩问本身,并非是幻觉,而是在这一闪瞬间真切发生着的事情。

可惜,悠悠古史之中,即便是最为经世古老的圣地大教的存在,也已经无有古籍完整的记载着那些先天灵脉之中所蕴养出原初版本神通种子的详细过程。

楚维阳无从有经验可以依循,但这一刻,至少楚维阳能够有所明悟,这种自然而然的灵韵变化并不是甚么坏事儿。

并且,道人已经有所猜度。

果然,伴随着那些繁盛的纯粹的道与法的显照在那玉光清辉的洞照之中的同一时间,楚维阳也同样感受到了那玉光清辉之中所传递而来的纯粹的自然道法灵韵的气息。

那气息本身混同在了这样的关乎道法的叩问过程之中。

那气息本身的显照,锚定了那神通级数的层阶所在,也同样锚定了这神通种子的元胚与雏形上的意蕴流转。

那是与这古老一界却趋同的诸阴浊煞的驳杂而浑一的气息。

而也正此时,伴随着这样的相互间的气息交错,渐渐地,依循着那灵韵气息的锚定与遴选,诸般繁盛的符箓篆纹在相继显照之后复又相继黯灭了去。

非是神通经篇者,无法与之真正的交织与共鸣。

于是,浩如烟海的篆纹洪流之中,几乎顷刻间,便在烟消云散的过程里,仅只剩下了纯粹的两道半的古老篆纹经篇。

完整的两道,是《天人五衰》与《太阴炼形》,而那所谓的半道,则是已经跃入了神通的层阶之中,但是尚还未曾彻底被打磨成圆融经篇进而落于文字的《法相天地》。

于是,属于《法相天地》的那一部分的经篇辉光在稍稍有所映照之后,复又同样黯灭了去。

在之后的那“漫长”的一瞬息之中,伴随着气韵本身的交织与共鸣,更为细致的灵韵层面的印证与遴选似是在必然之中得出了早已经被楚维阳所预料到的结果。

属于《天人五衰》的完整经篇同样黯灭了去。

进而,霎时间,那洞照而至的玉光清辉浑似是在这一刻汇聚成了某种接引的灵韵桥梁,进而依循着这样的一道桥梁,那真正属于《太阴炼形》的珠玑篆纹相继化成收尾连缀的篆纹洪流,朝着远空之处所在的一切菁华凝炼的源头灌涌而去。

最后,当那灵光蒸腾与晕散开来的时候,属于道与法最为瑰丽的那等变化,便真切的显照在了楚维阳的注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