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移民的重要性(第2/2页)

就好比以前出现灾荒,纵然赈灾的再好,百姓们能够在这次灾荒之中度过去,但是老百姓依然很艰苦,依然很难。

又来一个灾荒的时候,他们依然饿殍满地,依然烽烟四起,依然民不聊生。

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老百姓没有自己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要被剥削掉,老百姓的家底太薄了,风雨一吹打就日子艰难了。

再看看现在,灾荒依然还是年年有,不是河南大旱就是长江发洪水,但现在老百姓怕灾荒吗?

根本就不怕灾荒,家里面有存量又有银子,纵然是灾荒之年,也可以过的潇潇洒洒,粮食便宜,别说一年不种地了,三年五年不种地也没事,再说了还可以进城打工,一个月赚几两银子买的粮食都够一家人吃上几年了。

所以现在纵然是有灾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都大量的移民到各地去了,一个地方发生了灾荒,人口也是有限,其它地方也是可以快速的支援过去。

现在受到灾荒的奏疏,弘治皇帝是一点都不急,奏疏里面所描写的情况也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是大旱、几月无雨,百姓饥荒,饿殍满地、烽烟四起、盗匪呼啸山林等等,然后就是要朝廷拨款多少银子、粮食、兵马之类的前来赈灾、平乱、剿匪什么的。

往往一折腾就是让人头疼许久,有时候一旦蔓延,可能几个省都会折腾半死,自己也是要少不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吃不好、睡不好。

现在地方官员的奏疏一般都会说大旱,几月无雨,庄家颗粒无收,请朝廷拨一些粮食和银子来赈灾,另外请求免除今年的税赋之类的。

至于百姓,生活该继续的依然继续,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和变化,毕竟现在种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土地在地主士绅的手中,都没什么给他们种地了。

一般来说,这些地主士绅之类的都需要自己开机器来种地了,他们有钱,各种各样的沟渠、抽水设备等等都可以买得起,纵然是颗粒无收对他们影响也不大,无非就是少收点粮食,反正粮食也卖不了几个钱。

现在的地主士绅,很多都已经转型去开工厂、作坊做买卖了,谁还来守着那点土地的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