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城管和城建规划(第2/2页)

这些大臣是什么心思,弘治皇帝和刘晋心里面那是一清二楚。

这太子要是一步步的从知县做起,到知府,再到布政使,这一步步的做上来,到时候对于大明地方以及方方面面都会有更深的了解,对官场的很多东西都会清楚。

等以后当了皇帝,想要忽悠就不好忽悠了。

如果太子是一直在宫中妇人手中长大,在他们儒家大儒的教导下学习,在朝堂之上占着听一听大家的治国之道什么的。

这样出来的天子,那肯定是才更好忽悠的,比如弘治皇帝就是如此,大家都差点将他给忽悠瘸了。

而且朝中的这些大臣,基本上都进士、翰林院这条道路出来的,其实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执政和管理经验。

这太子都一步步的历练上来了,到时候对他们的要求就更高了,你要是没点本事的话,估计着有都不好混了。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反对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培育路线违背了一直以来历朝历代都遵循的太子培育路线,让他们无所适从,很不适应。

但是,他们的反对弘治皇帝完全不理会,依然是让朱厚照去管顺天府,看看朱厚照这边能够管成什么样。

朱厚照一接管顺天府,也是立即开始展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制,首先就是像刘晋所说的对京城进行划区,总共分成若干的区域,根据这些区域,相应的再设置分管这些区域的衙门,级别和县衙门平级。

接着就是单独的分出司狱衙门,专门掌管治安和缉拿盗匪,设立城管衙门,专门管理城市的卫生、交通和绿化等等,设置城建衙门,专门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建设。

这三个衙门,司狱衙门是原先就有的,只是并没有单独的分列出来,置于府衙的管理之下,职责不明,划分不清,各种各样的事务极多,以至于京城治安情况并不乐观。

城管和城建两个衙门则是新增设起来的,专门用来对城市进行管理的两个新衙门。

朱厚照这边还是知道要循序渐进的,并没有一下子分的太细,而是仅仅对这三块先进行分列和管理,先试试看,看看效果和情况再来慢慢的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