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八章,这速度也太快了(第2/2页)

灾情蔓延到周围的地区,奏报不断上来。

天子和朝中的大臣这才知道灾情的严重性了,赶紧去处理,又是调拨银子,又是调集粮食。

但是等到了灾民手中的时候,可能又过了十天半个月,甚至于一个月的时间了。

灾区这边的情况可能已经到了易子而食、饿殍满地的境地了,烽火四起、盗贼无数,朝廷这边还需要调遣大军来赈灾了。

如果朝廷赈灾有力,粮食和银子都及时下来,老百姓能够喝上赈灾的稀粥,再停一停,灾情一过,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事情了。

可是,如果遇到贪官污吏,又有粮商肆意哄抬粮价,天灾加上人祸,那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流民动乱、烽火四起,再加上原本百姓就生活困苦的话,改朝换代都是有可能。

这就是古代为什么帝王最怕出现灾祸的情况了,因为一旦发生了灾荒,江山就会动荡,社稷不稳,各种各样的事情就会层出不穷。

然而现在,出现了如此重大的灾情。

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旱涝同时出现,而且都非常的严重。

可是大明却必须要担心什么。

刘晋这边收到消息和报告之后,都可以马上做出安排。

有电报的存在,可以第一时间内掌握灾区的情况,然后第一时间内安排赈灾,从周围省份调集粮食过去,从发生灾情到朝廷的粮食调集过去,可能仅仅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够了。

几天的时间,老百姓家里面肯定都还是有存粮的,这有粮食吃,就不用怕。

朝廷的赈灾粮食一到就更加不用担心什么了。

那些想要发国难财,想要趁机哄抬粮价的商人都没有任何的机会,老百姓的粮食还没吃完,朝廷这边的赈灾粮食就已经到了,甚至于规模庞大,粮食价格都要下跌很多。

你还想发国难财?

你的生意可能连平时都不如,平时好歹还是正常生意,这有了灾情,朝廷的粮食调集过来,大量的粮食给老百姓发下去,都不需要买粮了。

这样的赈灾速度,不仅仅可以讲灾荒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朝廷这边赈灾的花费也可以降到最低。

银子都不需要出,直接出的粮食,而现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了,朝廷设置在各地的粮仓早已经爆满了,只需要运过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