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第2/2页)

他才没那么傻呢!

这段时间他已经获得王弼效忠,后者很自信的表示,自己坐拥数十万大军,虽然护送监国进京不太现实,但割岭南而据之却足够。

既然这样他也就相信了。

孝陵。

享殿。

杨大使磕头中。

话说老朱都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一下他五拜三叩的大礼了。

杨大使身份特殊,毕竟大明目前平等邦交的友邦使者,也就只有他这一个,其他那些都只是藩属贡使,他享受藩王待遇,因为他代表一个同级别的国家,所以他是单独拜祭。老老实实行礼完的他默默退出,然后依旧单独站在自己的位置,看着前面巨大的陵墓,而在孝陵下面的山坡上,还有一堆新修的坟墓,这些就是蓝玉等人了,就像侍卫般守卫着孝陵。

不管他们最后以什么样心情,对着自己脑袋扣动扳机的,现在他们都已经在这里世代守卫老朱了。

至于陪葬的女人……

这个当然没有了。

不过这不是小公主搞的,朱允熥活着时候,就已经下旨废除殉葬制。

他好歹也是一个受现代思想影响了七年的,还不至于继续这种野蛮的制度,因为这事他都被杨丰和刘姐嘲笑过无数次,登基后不久就宣布永久废除殉葬。

其实他还准备废奴的。

但被杨丰劝住了,毕竟现在杨大使手下一堆奴婢。

这种制度还是要保留。

最多限定一下,不能以大明编户为奴。

而这本来就是不准的,朱元璋的制度以良为奴那是重罪。

所以诸王对朱允熥的指责里面,也包括不给老朱殉葬女人。

但现在也没人关心这个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杨大使慨然叹息。

随着这场葬礼,一个时代终于结束了。

老朱和他那些乱世枭雄们一起,最终变成了一座座坟墓。

“大使倒是文采斐然。”

他身后张显宗说道。

“呃,这是一百多年后,你们明朝一个才子写的,就是写我喜欢唱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个。”

杨丰说道。

“大使倒是率直。”

张显宗身旁一个差不多年纪的说道。

“这位是?”

杨丰说道。

“鄙人翰林院庶吉士解缙。”

那人说道。

“啊,听说过,才子嘛,就是嘴巴比较大,不知道收敛,最后被锦衣卫埋在雪里冻死了。”

杨丰说道。

解缙瞬间沉默了。

“若为臣者,以直言无忌触怒执政,惨遭锦衣卫毒手,也算死得其所。”

过了差不多一分钟,他才缓缓说道。

“做人嘛,最重要是开心,你喜欢就好!”

杨丰说道。

解缙再次沉默了。

很显然杨丰的不按套路出牌,把他的思路都打断了,他其实十几年前,就已经考中了进士而且做了庶吉士,只不过被老朱撵回家了。传说是老朱爱惜他才华,但觉得他这个大嘴巴的毛病的确得改改,所以撵回家先改改画风,至于真假,这个就不好说了,反正传说就是如此。

朱允熥继位后,紧接着就把他重新召回京城。

他虽然是江西人,但因为早就离开朝廷多年,所以并没有卷入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其实现在朝廷里面一大堆新人。

杨丰本来也不管朝廷的事,大明的官场制度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事实上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皇帝加上作为秘书的内阁学士们组成中枢,控制着六部加各寺组成的手臂,牵着一根根系在地方官员身上的绳子,而后者管理各地。这种制度到目前为止整个世界还没有第二家能建立起来,最多朝鲜是仿效的山寨品,但实际上朝鲜地方依然豪强林立。

倭国……

倭国还是大名呢!

大明倭国国王,至今还住在京城,老朱在五台山不远的一处小山丘上,给他赐了一块地,然后由足利义满出钱,在那里修建了郡王级别的王府。

同时也是寺庙。

因为老朱给倭国国王的工作,就是念经为天下祈福。

而足利义满以倭国相的身份管理倭国。

但各地都是大名自己说了算,最多每年到他那里聚会一下,主要工作是谈谈下一年向大明进贡的财物份额,还有给银山输送的劳役份额。石见银山的开采,由大明派出的矿监负责,但所需劳动力,则由倭国以徭役方式承担,也就是各大名属民轮值方式自带干粮,去石见银山开几个月的矿。

累死的……

为大明累死是他们的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就应该感恩,还要什么?

要感恩!

所以这两年倭国各地,贫民反抗问题有点严重。

但足利义满和那些大名们,也勤勤恳恳地镇压这些刁民,确保大明皇帝的银矿开采不至于受影响,而他们的忠心,也得得到很好的回报,不但时不时得到皇帝陛下赏赐的封号,而且也时不时得到赏赐的宝钞,然后都过上了醉生梦死的生活。

反正有大明皇帝做主,他们也用不着互相争夺地盘了。

全部精力就是伺候大明皇帝,镇压下面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