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小太子气人

卫青为人低调, 卫家也没有仗势欺人之辈,除了嫉妒卫青的一些世家子弟认为卫青出身卑微没有资格比他们高贵,卫青有今日只是老天眷顾罢了。城中无人不敬仰大将军。

讨厌刘彻的百姓甚至不止一次私下里说过他幸运, 娶个皇后得个大将军,如今又多个冠军侯。

皇帝那种混不吝的人怎配啊。

卫青的名字果然比天子有用,挨着炉子的几人让开, 请“卫大公子”上前。

饶是昭平君很早就知道他舅在百姓中的名声不好也没有想过这般糟糕。昭平君捂住嘴巴低声问公孙敬声:“不会我父亲的名字也比舅舅好使吧?”

公孙敬声像看傻子似的瞥他一眼,他要不要听听自己都在说些什么。

昭平君尴尬的别过脸跟上太子表弟。

小太子再次把钱递过去, 卖饼的人双手推拒, 感激涕零地说:“哪能要您的钱。没有大将军就没有我们的今日。一个饼小人还请得起。”

“父亲不许我吃白食。”小太子扫一眼其他人, “你可以问他们。”

小太子常在东市走动自然有很多人见过他, 否则骑象那日他也没有必要戴上跳傩的鬼面具。而这一眼当真被人认出来:“卫大公子从不欠账, 买把山野板栗都一文不少。”

卖饼的人解释:“不是赊账, 小人请大公子。”

小太子笑得很是张扬:“我要你请?传出去白白叫人笑话。”

听起来像是嘲讽平民穷。倘若他给钱在后,真有几分嘲讽之意。偏偏在前, 众人认为他故意这样讲。有人就劝卖饼的人收下。

饼是很大,一张三斤面, 但面粗糙, 甚至有少许麦麸,卖饼的人哪好卖十文一个, 所以他要给小太子两张饼。韩子仁接过去一张:“公子才吃过饭出来的, 尝尝味就行了。公子主要想知道边关近况。想必你也清楚大将军有几年不曾出关。”

卖饼的人连连点头, 随即回答日子虽清苦, 好在无性命之忧。西北地广人稀, 这两年试着养牲畜, 若无意外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小太子颔首:“牺牲的将士若能听到这番话当很欣慰。”

一句话差点令卖饼的人红了眼眶。

有人不合时宜地问:“大公子,大将军以后是不是不再带兵?”

“何出此言?”小太子好奇民间近日又有什么新的流言。

“冠军侯领兵也可以战胜匈奴啊。冠军侯也比大将军年轻。”

小太子:“你认为大将军几岁?家父正值壮年。不能因为他一战封侯成名过早你就以为他四十有五。”

从饼摊经过的女子停一下, 转向小太子:“敢问大将军年岁几何?”

小太子回头,该女子看起来年方二八,当是听着舅舅的故事长大的:“家父今年三十二岁。我家同诸位一样一年一岁算虚龄。”

妙龄女子确实听着卫青的事迹长大的。她第一次从家人口中听说卫夫人的弟弟首次出征就掀了匈奴祭天的龙城,她感到不可思议。那时她还是个孩子。她一直以为卫青如今最少也有四十岁。

“竟然才三十二?”有人惊呼。

小太子颔首。

“那军中拜将那一年大将军岂不比淮阴侯当上大将军的时候还年少?”有人问。

淮阴侯乃大汉江山的缔造者之一。这话小太子不好接:“淮阴侯生辰年月不详,家父不一定比他年少。再说了,汉初一穷二白,家父若生在那时说不定只是淮阴侯手下一名小兵。”

问话之人并非故意挑拨:“淮阴侯打的是秦兵,打的是项羽。大将军打的可是匈奴。匈奴当年把高祖围在白登山还是靠你姑丈陈掌先祖陈平献计才解了白登之困。”

小太子:“那时淮阴侯未能随军出征不是吗?”

“还不是因为——”问话之人想起什么慌忙咽回去,不甘不愿地嘀咕一句:“这倒也是。卫公子,快尝尝饼,尤其表面那些香料。”

韩子仁掰一小块,担心麦麸辣嗓子。随即又掰两大块分别给公孙敬声和昭平君。二人怀疑他故意的,可惜没有证据。

此饼一面烤的焦脆,一面香料满满,内里面香劲道,着实不错。

“如何?”众人眼巴巴看着他,仿佛希望他说不输于宫廷御厨的手艺。

小太子皱了皱眉:“我的牙要掉了。”

众人紧张的勾头看他的嘴巴,有人笑了:“卫公子,您这是要换牙了。”

卖饼的人原本很心慌,看到少年门牙像缺一块,放心地笑了:“此饼是有些累牙。”

小太子:“你若在里面加些羊肉或菜,兴许味道更好。”

昭平君点头:“好比带馅的炊饼就比干巴巴的炊饼美味。”

众人想象一下觉着可以尝试,建议卖饼的人试试。而他恍若未闻,盯着小太子问:“大公子明日还来吗?”

小太子摇头:“我得识字习武。”

卖饼的人很失望。

小太子指着饼上的香料:“你带来的香料多吗?我想买回去一些叫厨子试着做。”jsg

卖饼的人立即把案板下的香料拿出来。可此地人多眼杂,小太子不好给他黄金,又不想占他便宜,就问他们暂时住在何处,他先想四处逛逛,回去的时候叫随从去拿。

韩子仁提到他们才从府里出来,带着一包东西确实不好走动,卖饼的人便留下地址。

离开饼摊昭平君就问:“为何不说买来种?”

公孙敬声白他一眼:“长平侯府上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

昭平君脱口道:“这么多人关心长平侯?”

小太子反问:“你当是好事啊?”

昭平君想说什么,当他想象一下出来进去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他打了个寒颤,太瘆人了。

小太子当众暴露身份,不敢在东市逗留,走到街头从另一条街绕回来就起驾回宫。韩子仁看着小太子走远就四处闲逛,直到午时三刻,食肆开门待客,街边小吃主陆续回家,韩子仁才去卖饼的人家中,用买名贵香料的价钱买走一半胡麻。

韩子仁给的太多,卖饼之人又以为他乃长平侯府家奴,听到韩子仁问胡麻如何栽种,卖饼之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为了不暴露真实身份,韩子仁租车先去长平侯府,等租车人离开他才请长平侯府驭手送他进宫。

小太子看到韩子仁神色轻松:“买到了?”

韩子仁递给他:“卖饼的人说他管此物叫胡麻。这么一点全种下能种八亩地。”

小太子吃惊:“这么多啊?可惜我只能腾出一亩地。”沉吟片刻,“给我留两斤。剩下的单放着孤下午去宣室。”

午睡醒来,小太子坐在榻上支着脑袋思考许久决定先不带胡麻。

先前偷偷跑出去赛马是他不对,可父皇母后加一起七十岁了竟然跟他一个八岁小儿斤斤计较,太小肚鸡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