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东平州有皇后,还有恭王!(第2/2页)

看来“召唤子弹”才是长枪格斗的真正绝招啊!

当然了,今儿“如有孔助”的可不尚淑英一人,孔胤正、王国东、李天植个个勇不可挡,其他“尚家死士”看到自家的头目都那么厉害,也都大受鼓舞,奋力冲杀,没一会儿就把孙思克、马进良手下的上千人杀得只剩下不足五百!

看道苗头不好,而援兵又迟迟不到,孙思克也无心恋战了,就想着赶紧跑路,可没等他离开“论场”,就被个耍大枪的女人拦住了:“孙思克,李大将军旗下尚淑英在此!”

“尚淑英?你……你怎么为杀父仇人卖命?”孙思克其实是见过尚淑英的,不过那时候她还小,没有那么婀娜……所以才没认出来,现在她都自报家门了,他当然想起知道她是谁了?

尚淑英一笑:“为杀父仇人卖命不就是我家的家风?我爷爷,我大伯,还有我那些入不了家谱的哥哥姐姐,不都是让清兵给杀了的?这事儿你爹也有份吧?来,咱俩今天就一决生死!”

尚可喜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在同清军(后金军)作战时战死的,而他早年的家眷都留在旅顺,在清军攻破旅顺时全部被杀!

那一役孙得功、孔有德、耿仲明全都有份!

可是尚可喜就是能屈能伸,区区杀父灭门之仇,何足挂齿?后来他全心全意为大清卖命,可没有一点打折的意思!

现在尚淑英也和她爹一个德行,全心全意为李中山卖命,也没有一点打折的……这就是给杀服了,杀怕了,同时也认清了现实,尚家想要生存发展,一家老小想要过好日子,就得替李中山这个主子卖命!

这其实也是乱世之中那些军阀政客的生存之道……军阀、政客是不会快意恩仇的,那是侠客干得事儿!而尚可喜和尚淑英这种人的行为,都是为了尚氏家族和尚氏军阀集团的利益考量。

孙思克听了这话,也知道今天必须决一死战了,不过他的右手已经受了伤,没办法持刀杀人了,只好伸出左手从一个亲兵手里接过一条长枪,怒吼一声,就端平长枪,对着尚淑英的胸口,然后向前冲去!

尚淑英也端平了长枪,和孙思克来了个对冲——这可是以命搏命的打法!眼看着两人的胸膛都要被对方的长枪扎穿,孙思克的左臂上突然爆出了一团血花!长枪顿时就拿不住了,啪一下就掉在了地上,眼看着尚淑英的长枪就到了,孙思克知道要完,只得强忍剧痛抬起右臂想要挡一下,同时身体也向右倾斜,可还是慢了一拍,只听见噗哧一声,长枪的枪尖已经刺穿了孙思克的右肩,同时还在他右臂上划出一条深可见骨的伤口……

剧痛加上长枪上的冲击力,孙思克连站都站不稳了,仰面翻倒在地,尚淑英顺势抽出长枪,高高举起又猛地拍下,长枪的横刃再次刺入了孙思克的身体,在他的胸口上开了个大大的血槽,鲜血汩汩地往外喷涌,眼见着就不活了。

看到孙思克倒下,尚淑英兴奋地大呼起来:“孙思克以死,余众可降,降者免死!”

……

就在孙思克为大清朝战死的时候,那位不顾底下人死战,自己给先逃的康熙,已经在马哈达、图里琛、赵昌、梁九成等臣子和数千骑兵的保护下,仓皇北逃,都已经过了曲阜城了。

而康熙这么一跑,被坑死的可就不是孙思克了,连带着孔府别院周围驻扎的陆续从前线败下来的步兵,还有那个尚可一战的正白旗新军,也都一起遭了殃。

皇上跑了,孔府别院和曲阜城都易主了,明军大队眼看就来了……谁还有死战下去的意愿?赶紧跑吧,跑慢了可就没命了!

而康熙的军队虽然在之前的界河——北沙河之战中损失惨重,但毕竟是十万人的大兵团,要打堂堂之阵打没了可没那么容易。

当日和康熙一起进入界河以南的部队,最后撤下来的,还有三万多人,余下的也不是尽灭了,相当部分是给打散了,如果康熙可以多守几天,再归队个一两万也没一定。

另外,正白旗新军表现不错,靠着断桥据河的办法,迟滞了五万明军的进攻,保存了大部分的力量,撤到孔府别院附近时,大约还剩下八千人,所以被派了殿军的差。结果他们正准备和北上的三万明军稍稍比划一下,背后的几万人突然就崩了。

这下正白旗新军也慌了,也没了恋战的心思,八千人扭头就跑,结果被明军的骑兵一路追杀,死尸从孔府别院以南一路铺到沂河。

到了河边,他们才发现河上的几座浮桥已经被之前逃走的部队给烧了!

不少慌不择路的清军想要涉渡沂河,结果在涉渡的时候遭到明军的枪击,死伤无数,鲜血都把河水给染红了,尸体都快把河道给堵上了!

而已经过河的清军也好不了多少,从曲阜到东平可还有120里呢,正常情况下至少得走两天!

而明军的常威军团,早已经在半道上埋伏了两个师。这两个师并没有伏击康熙所在的骑兵——好几千骑兵在平原上可不好抓,跟在后面的清军步兵才是他们的“菜”——两个明军步兵师中也包括两营骑兵,差不多有2000骑!

步兵一个伏击,骑兵再一追杀,从曲阜到东平的120里,又得用尸体铺满了!

而康熙皇帝的军队在从曲阜逃亡东平的途中再次遭遇惨败的消息,很快就被恭亲王常宁派出的探马瞧见了,并且把消息带回了东平州大棱堡内的“皇后行在”。

恭亲王和杨皇后现在就一块儿住在“皇后行在”里面,叔嫂二人,那可真是要好得很啊!

当然了,恭亲王现在还没有正式“接管”嫂嫂,他只是拿个“号”,就等着兄终弟及了——他的目标可不仅是继承嫂嫂,还想继承皇位!

得到康熙再次惨败的消息,恭亲王常宁就兴冲冲地到了杨皇后的寝宫,一边走还一边嚷嚷:“皇后,皇后,皇上可能已经没了,大清不能没有皇上,您也不能没有皇上……这事儿怎么办是好?您倒是拿个主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