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都共和了,还不能自封为王吗?(第2/3页)

李中山还真是个好老师,不仅自己进步,而且还带着大家一起进步!甚至把广东、福建等地的军工产业给升级了,现在军阀们想去那里买火绳枪都没了!

“三百支……”耿精忠问,“咱军中还有一些吧?”

“有!”徐文焕说,“虽然大部分人都跑得两手空空了,但二三百支燧发枪还是凑得出来的。”

耿精忠想了想,说:“那就先凑五百燧发枪兵,都配上刺刀,按照茶山明军的办法组队……”

“行!”徐文焕站起身就给耿精忠行了一个揖拜礼,“皇上放心,臣抓紧一点,争取半个月内就把燧发枪兵练出来。”

耿精忠摆摆手:“文焕,别再叫我皇上了……我的大靖国已经亡了,我就是个亡国之君!”

说着话,他的眼里都滴下来了。

耿精忠跟前的几个人心腹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也没人劝他继续当皇上……他的这皇上当得太亏了!要是不贪图这个皇上的虚名,他还好好的当大明东王呢!

“那……主公,”塞楞额问,“您不当皇上当什么?咱们以后怎么称呼您?”

耿精忠被这个问题问得一愣。

他不当皇上当什么?

“主公,”黎道人建议道,“琉球人心向明……要不您还是当大明东王,征东将军吧!”

“我当大明东王?”耿精忠苦笑不得,“我怎么当?难道我要上表请罪求封?我倒是可以上个表,可是李中山能免了我的罪再封我当东王?”

喻仁英笑道:“主公,您干嘛向李中山求封?他又不是皇上。”

“那我向共和皇帝求封?”耿精忠摇摇头,“他也不可能封我啊!”

“您可以自封!”喻仁英认真地说。

“自封?”耿精忠一愣。

喻仁英点点头:“对!现在不是共和了吗?”

“共和了就能自封为王了?”耿精忠问。

“当然能了!”喻仁英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原君》、《原臣》里面不是说了?这个皇上和臣子应该是师友,他们是一块儿治理天下的,这个皇上之所以要任用臣子,是因为天下太大,一个皇上管不过来,需要臣子帮忙……那这个琉球是不是天下的一部分?琉球的率土之滨,是不是王臣?”

“当然了!”耿精忠已经有点明白喻仁英的意思了,一双老鼠眼都有点儿放光了。

喻仁英接着就解释道:“琉球向来是大明藩属,琉球之君向来是大明之臣……可是现在琉球王国不向大明朝贡,却向日本朝贡,已然从天子之臣变成了日本国的臣子,已经不是王臣了!

而大明共和皇上为什么不出兵去驱逐日本国的老萨家,把琉球国重新变成大明的王臣?这说明大明天子忙不过来……而且他手下的王臣也没空。

而主公您现在出兵琉球,驱逐日本萨家,重新把琉球变成王臣之土……就是帮了共和天子一个大忙!您当然就是王臣了,就是率琉球之土的王臣。所以您恢复东王之位,并且以东王之名行王臣之事,出兵琉球,恢复王土,那是名正言顺的!”

耿精忠点点头,嘟哝道:“说得有道理……我这是去给共和天子帮忙的!可是我自封为王,好像还是有点不妥吧?”

“不,不,不是自封!”喻仁英说,“是大明天子封您当东王,征东将军,并且命您出兵琉球,恢复王土!”

“大明天子来封?”耿精忠问,“是不是我帮共和天子封我当东王,镇东将军?”

喻仁英站起身,向耿精忠一揖到底,“大王,臣恳请大王接受共和天子之旨!再当大明东王!”

黎道人、塞楞额、徐文焕看见喻仁英劝进了,也跟着一起劝说道:“大王,臣等恳请大王奉诏复位东王!”

耿精忠也厚着脸皮点头道:“也罢,既然共和天子都下诏了……那孤就勉为其难继续当东王了!”

这个耿靖忠矫诏自封东王这档子事儿到底符合不符合《原君》、《原臣》之道的另说,但是耿精忠的大靖国肯定是寿终正寝了。

而随着大靖国的灭亡,共和南京的民气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原本还有人担心他们的“投资”会因为共和大明的败亡而血本无归,但是到了共和三年的四月初,随着大将军李中山押着在建德俘获的靖国百官、宗室以及他们的家眷凯旋回到南京,在仪凤门内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凯旋献俘典礼,便再也没有人对共和大明的前途抱有任何怀疑了。

随后,以《国士评》为首的一批鼓吹共和的报纸刊物,又开始长篇累牍报道茶山之战中大明的共和模范军是怎么以一敌五吊打耿精忠的赫赫战功。再加上浙江省下面的各府各县一个个被收复的消息不断传来,没过多久,还传来了耿精忠遁入海岛和宁波府全境也被收复的好消息。

而在南京的街头巷尾,南京的百姓们都开始议论起大明什么时候能打败吴三桂,收复江西、湖广,什么时候能扫平大周、大清,进而一统海内了!

虽然现在的大明仅仅拥有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这五个完整的省,再加上广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各一部,但是对共和充满信心的人们,都已经觉得他们所处的国家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国家,和之前那个死气沉沉的大明,还有那个让人始终处于恐惧当中的大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而这么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之国,如何是吴三桂和康熙之流能抵抗的?

将来一统天下的,必然是共和大明啊!

生逢其时,还不赶紧加仓?

市井民间如此,共和大明的文臣武将们的兴致当然就更高,干劲儿也更足了……都是股东,都是替自己打工!能不积极一点吗?要是错过了这一波建功立业的“大行情”,那不得后悔一辈子?

所以回到南京城的李中山,每天都要接见一大群请战的文臣武将……大家都不怎么把吴三桂当回事儿了,何况是康熙?

不过李中山自己倒是挺谨慎的,回到南京之后,几乎每天都要去仪凤门内狮子山上的望江台观看长江水师的训练——现在大明陆军不愁了,无非就是扩建模范军,一个镇不够,扩建到两个镇三个镇,那怎么都够了。

但是大明的长江水师却是一个弱项!

李中山这些年主要发展陆军,水军基本是外包给翼王郑家的,连广东水师都是郑家的大将朱天贵和一票曾经依附郑家的潮州人(邱辉一党)办起来的。

而郑家办起来的水师似乎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是海军,不是内河水师!所以现在出现在狮子山下的长江水面上的战船都特别大!其中许多战船都没有桨,只要遇上风向不对或者没有文,它们就动弹不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不过这办法怎么看都有点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