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爹,您想造反?可我的本钱还不够啊!(第2/3页)

“我,我有一万六千兵马!”王辅臣又瞄了眼孔四贞,笑道,“你贞姑姑手下还有几千精兵呢!难道咱们还不能谋个定、平、续三藩的地位吗?以后你吉庆兄弟就当广西王,你大哥当广东王,你当潮州王……这安排得不错吧?”

安排得是不错……都把平南王府和续顺公府给安排没了,也没有广西将军孙延龄了!

而且更不错的是,王忠孝忙活半天就一个潮州王?

根据他原本的计划,如果在广东造反,王辅臣可以当个“天王”,而他自己是要当“上帝”的!现在就一潮州王?这怎么能行?

可是王忠孝现在也没足够的本钱去当“上帝”……他才到广东,还没有把广东的天地会、维新学堂、精武学堂等力量整合起来、发展起来,也还没有把粤海关支楞起来,更没把广东大量的地方政权掌握到手里,当然也没开始在广东新军里面开展均田运动。

没有给广东新军均田,那广东新军就不是天地会的武装,而是大清和王辅臣共有的武装。

现在就扯旗反清……时机不成熟啊!

想到这里,他就给“朱三太子的把兄弟”姚启圣递了个眼色:“熙止,你一定已经把两广各个山头的实力都摸清楚了吧?说来听听吧……咱们现在有跟着吴三桂造反的本钱吗?”

“回少东家的话,咱们的本钱还不大够啊……”

姚启圣居然没觉得这个话题有什么不妥,真的开始分析起来了!

现在和大观镇之战前已经是两个时代了……至少在广东、广西,时代已经变了!

反清复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

所以姚启圣这号大师爷自然也该替自己的东翁好好参谋一下,是马上就反清,还是再等等看?

“东翁,少东家,”姚启圣说,“现在孙延龄那头有将近一万精兵,如果再加上祖泽清的高雷廉镇和高州水师营,那可就有一万三千以上的精锐了!

平南王府也十五个佐领的精兵,还节制广东左翼、右翼、顺德、韶州、碣石等五个总兵,手头的实际兵力估计超过了一万五千!

而即将赴任的朱国治、李烂、陈世凯三人合计也将控制八千绿营兵。

另外,续顺公府有五个佐领,一千精兵,潮镇总兵刘进忠有两千额兵,那个已故的饶平总兵吴六一的几个儿子手头还有一千五百人(一个协),广东水师镇规模庞大,有额兵六千,琼州镇有兵两千……再加上其他一些“协”和守城营、水师营等杂七杂八的部队,大约也能有个小两万。

也就是说,现在两广各地的藩军、绿营兵的总数约在八万左右,而东翁可以控制的兵力,只有一万六到两万,只占两广总兵力的两成到两成半。”

王忠孝马上接着姚启圣的话说:“父亲大人,听到了没?咱们的兵力只占两广各军总兵力的两成!”王忠孝道,“而且绿营新军还以新兵居多,又初来广东,人生地不熟的,能有多少人死心塌地跟着咱?

另外,咱现在又掌握了多少地盘?不论广西,单是广东就有十三个州府,八十九个县、厅、散州……咱们掌握了多少?

没有地盘,咱们的一万多军队就是无根的飘萍,军粮民夫难以筹集,战损伤亡无法补充,火药器械也无从采买。一旦遇到不顺,那可得做鸟兽散了!”

王辅臣的耳根子本来就有点软,历史上他一会儿反清复明投吴三桂,一会儿被周昌忽悠了后又返回了大清的阵营,来来去去把自己都搞臭了。

现在听姚启圣和王忠孝一番分析,本来就不大坚定的反心就缩下去不少。

而王忠孝说完话又望了孔四贞一眼,孔四贞忙对王辅臣说:“王大哥,世凯和姚师爷说得对……反清复明的事儿可不能着急,咱们现在可不是一无所有的草莽,而是手握重兵的豪强!

现在朝廷和吴三桂互相牵制,他们两家都腾不出太多的力量用于两广,咱们正好将两广地盘慢慢抢到手里。有了两广的地盘、人口、财赋……将来还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如果现在急于一时,造反造砸了,那可就前功尽弃,一无所有了!”

王辅臣摸着胡须,思索着问:“可是这地盘要怎么经营?如果不造反,我这个总督又能控制几个县?”

“爹,孩儿趁着朝廷卖官鬻爵筹集军饷的机会,已经买到了六个知府、十二个知县……其中知府还可以署理知县!也就是说,咱们最多可以控制十八个县!”王忠孝盘算道,“咱们尽可能把肇庆、惠州、广府、高州四府沿海的县搞到手里头。

沿海的县因为沿海迁界的原因,都有大量的撂荒地……这些土地都可以均出去!咱们自己的新军可以分一点,也可以给广东当地的好汉分一些。另外,这些海边的县现在都很穷,而且海贼又多,一般的地方官都吃不住,容易搞到手里。”

王辅臣看了眼姚启圣:“姚师爷,这样的县有多少?”

“东翁,广府有香山、新宁、新会、新安、顺德、东莞六县,肇庆有阳江一县,惠州有海丰、归善两县,高州有电白、吴川……总共有十一个县。另外,肇庆首县高要,琼州府的首县琼山,潮州和惠州接壤的惠来,扼守岭南门户的曲江等四县,咱们最好也都拿下了。”

王忠孝道:“有了这十五个县,再加上巴叔的肇庆府,儿子的粤海关道……或许再搞二三个知府或是知州,咱们就可以开始经营咱们自己的根据了!”

“还要经营?”王辅臣皱起眉头,“怎么经营?”

“首先当然是选拔人才充实到总督衙门和咱们能掌握的道府州县衙门中去!”王忠孝说,“这大清朝的官,再用得着他们的地方,总是太少太少了!

别处不说,就是父亲您的总督衙门里面,就您一个光杆……连六科房的师爷也不是官。咱们要想真正有效掌握地盘,这个官和吏……还是要多一点的!”

清朝不是没有冗员,内务府系统的冗员就很多!但是地方官吏却太少……一个县往往只有一个正印官“有编”,即便是大县,最多就再给个县丞或是主簿、典使,这仨贰佐官还不舍得都凑齐了。所以往往一个县能有两个官就已经很多了!

有编的官员不够,这地方政务当然就只能依靠官员的“幕僚、家人”和地方上的豪强去办理了……前者都是官员自己花钱雇来的,后者则来源长期把持地方的士绅或是地痞流氓。

这官员自己花钱雇人……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至少一二十个,多得甚至可以达到一二百!这钱哪儿来啊?不得贪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