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2/4页)

“那除了在食堂的工作,您又找其他兼职了?”

“嗯,开过卡车,练过摊儿,端过盘子,在雅宝路卖过服装,还当过导游。我是学外语的,专业课成绩很好,但也有短板,就是口语不好。正好内地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有好多外国友人来北京旅游,我就给人家当导游,一边吭吭哧哧地练口语,一边赚外汇。”

周峰在心里默默感慨这位的人生经历丰富,“看来您当年没少接待外宾,毕业后被分配去经贸部翻译室工作,跟这个也有些关系吧?”

“有一点,但并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狄思科叹息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是一直将时间花在打工赚钱上,可能就与经贸部的工作擦肩而过了。您刚才问我在这段成长时期有哪些人对我有比较深的影响,我觉得主要有两个人,一位是我母亲,她是个坚强又乐天派的老太太,在我的性格塑造方面起了很积极的作用。另一位是经贸大学的甄校长,她当年是我们英语系的系主任,同时也给我们上专业课。”

“我在学外语方面是比较有天赋的学生,即使在校内校外有各种兼职,仍能保持在前三名的成绩,而且还因为做导游,自学了法语和日语。但甄教授跟我说,前两年的课程内容是比较浅显的,我使上三四分力就能掌握,等到后面的知识越来越难,再这样三心二意的话,我可能很快就会泯然众人。”

“那时我还在食堂兼职打饭,甄教授觉得我每天在食堂浪费的时间太多,就帮我申请了去图书馆当管理员的兼职,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学习。”

“当时甄教授才教了我一个多月,我们其实还不太熟,老师愿意无偿帮我,完全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

当然,用甄教授自己的话说,她比较惜才,不希望人才因为经济原因被耽误了。

狄思科不好在电视上自夸,表达得就相对含蓄了一些。

“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我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不但在学业上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关照。而且据我所知,当年被甄教授关照的学生还有不少。”

狄思科心里一直很感激甄教授,但感激放在心里是没用的,咱得表达出来!

趁着这次上电视的机会,他好好夸一夸甄教授,也能帮甄教授扬扬名。

想到这里,他赶紧跟编导商量,“我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在电视上感谢一下老师,您可不能给我剪没了啊!”

一集的时长只有半小时。

节目组要搜集如此多的素材,显然不可能全都放进正片里,八成会挑选关键的内容剪。

他这段求学经历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还真不算是最关键的。

周峰点点头,又问:“您现在跟甄校长还有联系吗?我们能采访一下甄校长吗?”

狄思科随手就写了一串电话号码,“这是甄校长办公室的电话,你们要是想采访她,先提前电话联系吧。”

周峰收起纸条时暗忖,能随手写出电话号码,看来平时联系得还真挺勤的。

他正想继续接下来的话题,办公室的房门却在此时敲响了,周健将走进来说:“不好意思打扰各位,狄总,下午还要去市府开会,咱们得准备出发了。”

狄思科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到了午饭时间。

“今天比较赶,咱们再另外约个时间继续吧。”

他以为今天只是对接一下呢,没想到这个周峰上来就直接开录。

后面的行程提前一周就安排好了,他无法临时取消。

周峰就是因为知道老总们的时间都非常紧,才要有机会就赶紧录的。

他们采访20人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采访其他人时还好,总能约上时间,有些人的内容三四天就全录好了。

但是,轮到老总们,尤其是这种企业一把手的时候,想要争取到比较充裕的时间,基本不可能。

之前有个房企老总的采访,节目组拖了整整一个月才陆陆续续地搜集好素材。

狄思科送几人出门,走到楼梯口时,一群午休吃饭的职工也正要一起下楼。

瞧见狄思科身边有客人,而且是扛着摄像机的,这群人立马靠到两侧,给狄思科让出了一条通道。

狄思科好笑道:“平时也没见你们给我让路,咱可得实事求是,别在镜头前做戏啊!”

财务科的小郑笑嘻嘻地说:“狄总,大家这是想让您上电视的时候有点排面!显得您在单位里倍儿有威信!”

“别贫了,赶紧走吧,小心抢不到炸鸡腿,听说那是郭师傅跟洋快餐学的手艺呢!”

闻言,一群人果然不再假模假样地给他让路,都捧着饭盒呼啦啦地往楼下冲。

周峰见状便问:“您跟职工们还挺熟的?”

“整天在一层楼里办公,能不熟么,”狄思科玩笑道,“我比较年轻,他们都不怕我。而且我们腾飞总部的年轻人比较多,有的部门平均年龄才29岁,相对比较有活力。”

他与节目组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又安排人带他们去食堂用餐,这才匆匆乘车赶往市里。

*

因着下一次录制地点是在家里,狄思科特意回家招呼了一声。

家里有什么不方便出镜的东西赶紧收一收。

“哆哆它大姨和大舅,到时候你俩负责看管狗子,把链子拴上,别让它们吓到客人。”

胖大、胖二和哆哆,只长年纪不长记性,见了人就撒欢,整天在院子里活蹦乱跳的。

自家人已经习惯了,但客人难免会被它们的热情吓到。

哆哆大姨不太乐意地说:“它们又不咬人!”

“那也不行,要不你带它们去姥爷家玩一天?”

狄嘀嘀摇头说:“我还想上电视呢!”

“……”狄思科无语道,“你又不是没上过电视,有什么可稀罕的。”

“那我也想上!”

然而,等到周峰带着摄像师上门时却告知,并不需要孩子出镜,只拍一拍狄思科的书房,记录几个他伏案的镜头,再拍一点工作笔记或者散文随笔就行了。

这部分是要后期录制旁白的。

狄思科拿了几本工作笔记,还翻出了一本日记本,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当做素材提供给节目组。

“狄总还有记日记的习惯吗?”周峰惊讶地问。

他以为这些老总都很忙的,根本抽不出时间记日记。

“没有,有时候一个月记好几篇,有时候一年都不记录。”狄思科惭愧道,“十多年才记了这一本,您没发现纸页都有点泛黄了吗?”

“那也很不错了,我们采访了这么多人,能提供日记素材的,包括您在内只有5人。这对我们的节目也是非常宝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