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第2/4页)

“你确定跟咱们的一模一样,而不是跟万燕的一模一样?”狄思科问。

“对,跟咱们腾飞的一模一样。”

“外形和噪声整形技术也一样?”狄思科再次确认。

“外形有所调整,只是按钮位置和颜色不同,噪声整形技术一模一样。”

这也很好理解,人家既然要模仿,当然要模仿最先进的产品。

腾飞的VCD影碟机虽然也是照搬万燕的,但在声音处理方面要优于万燕。

狄思科问:“噪声整形技术,咱们可是申请了专利的,他们没得到咱们的授权吧?”

授权是不可能授权的,这项技术是他们的独家优势。

有了独家专利,可以通过高价位让资金快速回笼。

汪大海摊手说:“没办法,国内的专利保护就是个摆设,能起到的保护作用非常有限。即使咱申请了专利,人家想用照样能随便用。”

他对申请专利这事一直就不怎么看好。

申请了专利以后,每年都要交一笔不菲的年费。

而且什么保护作用也起不到,大多数侵权案件都要走法律程序。

而打官司是个费时费力费钱的过程,很多专利权人怕麻烦,最终只能选择算了。

不过,狄思科显然不是怕麻烦的人,拍板道:“先给‘乐优’发函,责令他们立即停止侵权,如果没有效果,咱们直接走法律程序,起诉他们!”

孙总工对这件事也不怎么看好,犹豫道:“走法律程序,有可能会拖上一年半载的,即使咱们告赢了,乐优那边也不受影响,这段时间不影响他们卖货,顶多是判决结果下来以后,给咱们赔一笔侵权费。”

有这个时间,不如放在生产研发上。

实际上,使用腾飞噪声整形技术的企业不只乐优一家。

他们要是把人家挨个告一遍,那法务成本也太高了。

狄思科却并没有他们的担忧,“打官司虽然耗时间,但咱们至少能得到一些经济赔偿。咱们找几个已经做大的侵权品牌,有针对性地打上几场官司,也能提高咱们腾飞品牌和腾飞VCD影碟机的知名度,你们就把打官司当成做广告吧!”

众人:“……”

要是换个思路想的话,好像也不是不行。

“打官司的事,你们就不要操心了,搞好研发和生产销售工作就是大功一件。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近期会为腾飞安排一名法律顾问。”

狄思科亲自接手了专利侵权案,正式向那些侵犯了腾飞专利权的企业发出停止侵权通知。

六家企业,只有一家停止使用腾飞的噪声整形技术。

剩下的五家依然我行我素,该生产生产,该卖货卖货,完全不受影响。

于是,腾飞直接向以乐优为首的五家企业提起了诉讼,并在本地日报上发表了捍卫知识产权决心的文章。

这篇报道像是一个开战的信号,乐优很快也在广东的本地报纸上予以回击。

大致意思就是,VCD影碟机的发明者是万燕,你们腾飞也是个抄袭者,居然还有脸跳出来告其他人侵权!

而狄思科则继续在本地报纸上隔空回击——

如果万燕申请了专利,腾飞会在取得万燕授权、支付专利费后生产VCD影碟机。

腾飞是国有企业,向来依照法律办事。

这次对乐优等五家企业提起的诉讼,并不是针对VCD影碟机的侵权诉讼,而是针对腾飞拥有专利权的噪声整形技术的诉讼。

希望乐优的经营者可以多读书,多了解法律,多去外面走走,哪怕是去镇上呢!

当然,后面这句话他只能在心里想想。

偷了人家的东西,还敢明目张胆地登报回应,狄思科总觉得对方的眼界有限。

乐优那边没过几天就给出了回应。

这次是一篇关于乐优老板的个人介绍。

对方是渔民出身,全家都以打渔为生,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受到改革春风的洗礼,敢想敢拼,充分践行“深圳精神”,自学了VCD组装技术,并拿出全部积蓄组建了一个电子厂。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出,老百姓都能用得起的国产VCD影碟机。

乐优会继续走低价路线,不忘初心,为广大顾客将VCD的价格打下来。

这篇报道刊登以后,博得了很多普通群众的好感和支持。

就是嘛,一台机器四五千,谁能用的起呀!

狄思科继续隔空回应——

让全国人民都能使用上国产VCD影碟机,也是腾飞的使命和长期愿景。

但是就像收音机和录音机一样,产品价格的降低,与生产技术的迭代有关。

依照目前的技术水平,价格并不会降低到让大部分顾客都能接受。

腾飞人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以求让更多消费者尽早体验到VCD影碟机。

腾飞非常理解乐优为消费者着想的初衷。

但是,希望有更多的VCD生产企业能够加入到高新技术的生产研发上来。

而不只是动动手指的拿来主义。

这样只会扰乱市场,打击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科研人员的科研信念和热情。

不利于我国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

乐优总经理顽强拼搏的精神很让人敬佩,但“深圳精神”的内核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希望乐优VCD可以尽快加入到科技创新的队伍中来,停止对腾飞的侵权行为。

狄思科从来不怕吵架。

要是乐优那边没动静了,他还得主动撩拨两下。

双方你来我往,在各自的本地报纸上发声,隔空打口水仗打了半个月之久。

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体验,两地报纸还要将对方的文章转载过来,让读者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腾飞这边,最开始的报道都是记者操刀的,但狄思科觉得记者的某些用词并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以,后来的文章都由他亲自动笔了。

腾飞成为中央台标王的热度还有余温,狄思科又高调地跟其他企业宣战,立马就引起了广大媒体的关注。

毕竟狄思科不是普通的企业老总,他可是当过歌星的!

20-40岁这个年龄层的读者中,还有很多他曾经的歌迷。

有关他的报道,每次都能得到不错的反馈。

所以,除了北京和广东的本地报纸,很多外地媒体也加入了这场口水战。

纷纷转载两家企业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

有一家外地电视台,甚至还搞了一场街头采访,询问大家对腾飞这场知识产权保卫战的看法。

狄思科一直觉得腾飞是正义的一方,他们可是被侵权的!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有很多人支持乐优的侵权行为!

认为只要能让消费者买到便宜货,专利发明到底属于谁,他们并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