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3/4页)

狄思科在附近的几个菜摊上瞅瞅,笑说:“我瞧着您这个摊位好像比别的摊位走货快。”

“对啊,现在的人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什么便宜买什么,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顾客图省事,哪怕要多花点钱,也爱买我这样的净菜。”

“这些净菜都是您自己弄的?这么多菜的工作量不小吧?”

“可不嘛,每天累得腰疼胳膊酸!”大姐念叨了一会儿,帮另一个顾客称了菜,就试探着问,“同志,您是唱歌的那个歌星吧?”

“是啊,”狄思科大方地承认,“不过有两年没唱了,您还能认出我啊?”

“能啊,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你好像没怎么变样!”大姐有点不好意思道,“就是忘了您叫什么名儿了。”

狄嘀嘀扒着菜摊接话:“阿姨,我爸爸叫狄思科!是大明星!”

大姐乐道:“你爸爸是大明星啊?那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白娘子!”狄嘀嘀指指狄嘀嗒,“我弟弟叫小青!”

狄思科:“……”

过家家的角色又换了。

大姐拿了一个洗干净的西红柿,掰开后内里翻沙,递给两个孩子一人一半,“阿姨请白娘子和小青吃个西红柿。”

白娘子和小青瞅了亲爹一眼,发现他没有反对的意思,就乖乖跟阿姨道了谢,接过西红柿啃了起来。

狄思科帮他俩把各自的手绢拿出来擦嘴,又言归正传问:“大姐,要是有供货商可以直接提供这种净菜,但价格会比您现在的进货价高20%左右,您愿意进货吗?”

“愿意呀,那还给我省事了呢!”大姐答得爽快,“收拾统菜的工作量很大的,不但要择菜,削菜,还得处理摘下来的几麻袋烂叶子土坷垃,全是体力活。”

要是能有净菜供货,她真是立马就能换个供货商。

大姐还要卖菜,狄思科没有耽搁太久,跟市场里的另一家净菜摊主也聊了一会儿,就带着孩子开车回家了。

还差一个红绿灯就到家时,狄思科眼尖地看到前面有辆熟悉的汽车。

他加快速度追了上去,将车停在那辆车的旁边,并排等红灯。

双方的车窗都是摇下来的,狄思科冲着对面的车里吹了声口哨,“靓女,自己一个人啊?”

于童正在心里琢磨事儿,听到有人冲自己这边吹口哨就下意识皱眉。

现在这世道真是变了,她正常等个红灯,居然也能碰上这种妖魔鬼怪。

谁知,不等她将眼刀飞过去,又很快听到了二狗子搭讪的声音。

于童:“……”

二狗子可真是玩出新高度了。

狄思科嘿嘿笑道:“这位靓女,要不要跟我回家啊?今晚就我一个人在家!”

他的声音不大,但也足够后车听清了。

后车司机兴奋地按了两声喇叭,还探出头来吹了声口哨,“爷们儿,牛B啊!”

于童从副驾的储物箱里翻出一个小呲水枪,毫不客气地往二狗子那边呲了一下。

狄思科被儿子留下的水枪呲了一脸水,但他并不气馁,向后座指了指,又继续邀请道:“靓女,白娘子和小青都在我车上呢,要不要跟我回家一起看《新白娘子传奇》?”

瞄了眼跟她招手的闺女儿子,红灯也快变绿了,于童收起水枪,没忍住笑道:“在前面带路吧。”

“得嘞!”

后车司机眼瞧着前面那两辆车一前一后拐进了胡同口,忍不住卧槽了一声。

一脸蒙地问副驾上的人:“这都行啊?要不下回我也试试!”

“试呗,不怕被呲你就试!”

*

狄思科在马路上搭讪媳妇,不但一起回家看了《新白娘子传奇》,还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请媳妇帮忙联系了歌舞团的交响乐团。

在歌咏比赛演出时,为他们那个刚刚成立不久的经合办合唱团现场配乐。

用于童的话说,给他们那个唱歌跑调的合唱团,搭配上专业的交响乐团,真是杀鸡用了牛刀。

而且很明显的,二狗子这次又要损私肥公了。

交响乐团的成员至少有20人,人家不可能免费陪着他们反复合练彩排,多少是要花点钱的。

经合办虽然有钱了,但也不能花在这个上面,多半是要狄思科自己掏腰包贴补的。

但是,鉴于二狗子这几天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于童看在他表现不错的份上,也就不计较这点小钱了,还是答应帮忙牵线了。

所以,这天早上,狄思科神采奕奕地来到单位,就跟两位副主任宣布,他联系了一个专业的交响乐团,这周末单位全员一起去趟歌舞团,跟人家乐团的乐手排练一下。

潘芝花惊喜地问:“狄主任,真的有交响乐团伴奏啊?这阵仗是不是太大啦?”

“咱们要争取得第一,总要有点特别之处嘛,软件硬件都得跟上!”

胡青松摸着下巴说:“我觉得咱们合唱团的演唱效果还不行,配上专业乐队以后,不会凸显咱们的缺点吧?”

“所以我同时请了一位专业的声乐老师,帮咱们合唱团调整一下唱法,有些声部可能要重新分一分的。”狄思科说,“让办公室那边尽快统计一下,周末有多少人不能去,如果只是看孩子这类的问题,可以把家属和孩子都带上,让家属也来看看大家的排练效果。”

“能去专业乐团排练,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潘芝花觉得大家应该都会想去。

普通人一辈子也碰不上跟专业交响乐团合作的机会呀!

交代完了排练的事,狄思科又提起了“菜篮子工程”的问题。

潘芝花和胡青松最近也在研究菜篮子,胡青松还往对面的农委跑了好几趟。

不过,在“菜篮子工程”这个项目上,农委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支持,比如育苗,农药和农用机械之类的。

市场流通上的事,人家不插手。

狄思科听他们介绍了各自的工作进展,就说了自己通过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出现了很多小家庭。中青年的家庭一般就是一家三口,要是像过去那样购买统菜,一捆三四斤,家里根本就吃不完。”

潘芝花赞同道:“别说三口之家了,我家五口人,现在也吃不了那么多菜。”

“所以,现在的蔬菜已经从以前的大路菜向精细化转变了,大型超市里卖的全是每捆一斤或半斤的净菜,菜市场里也开始出现净菜柜台了。”

胡青松吹了吹茶叶问:“你的意思是,让咱们区的农户卖净菜?”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超市和菜市场虽然卖净菜,但那是超市员工和市场售货员自己处理的。我询问过大华超市采购部的经理,如果有现成的净菜供应,他们愿意直接采购净菜。另外还有不少菜店和菜市场摊主也表示,愿意购买净菜。毕竟处理统菜的工作量太大了,清理废物的成本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