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3/3页)

狄思科将空饭盒盖子盖好,大胆提议道:“要想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我看最直接的办法还得是盖新房。”

“职工们被私房的高额房租压得喘不过气,”尹甘露说,“当务之急是给职工增加住房补贴。以前的住房福利是通过住房实现的,现在大部分房子被买断了,就可以通过补贴现金实现。顺便把咱们厂自有房屋的租金也提一提,跟市场上的私房价格看齐。”

吃饭还要讨论住房问题,曾浩田只觉味同嚼蜡,“给大家发补贴是应该的,正好从咱们建行的专项资金里出。但是盖新房恐怕没戏,咱们厂现在没有空余的地皮。”

日化二厂和三厂从市区搬来郊区时,集团在一厂附近补贴了一块地皮给日化厂。

那块地皮之前一直空着,不过,随着洗发水和牙膏需求量的提高,厂里决定在那块地皮上修建新厂房。

所以,日化厂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地皮可以用来建新住房。

全市各单位都在排队申请地皮建房子,市里也打算转让地皮盖商品房。

日化厂想在群狼环饲的情况下搞来一块地皮,简直难如登天!

然而,谁也没想到,他们很快就有了一个可以免费使用地皮的机会……

*

曾浩田要高升的消息在私下里传得沸沸扬扬,钱运旺也在默默关注曾厂长的动向。

周六下午,临近下班时,钱运旺进来跟狄思科汇报说:“曾厂长好像接到市里的电话了,让他去市政府谈话的。”

狄思科:“你从哪打听的?”

“厕所。”

“……”狄思科关心道,“你要不要请假去医院看看啊?怎么总往厕所跑?”

钱运旺面上一红,讪讪道:“就是凑巧被我听到了,嘿嘿。”

“没事少打听,回去好好工作吧。”

他这边刚把人打发了,曾厂长就出现在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说:“走吧,狄厂长,王副市长有请!”

狄思科讶然:“我也要去吗?”

“嗯,要求一二把手一起出席。”曾厂长瞄一眼手表说,“要求五点之前报到,咱们尽快出发吧。”

两人没敢耽搁,提上包就匆匆赶往市里。

他们以往来市里,能在秘书室有个座儿就算是优等待遇了。

喝茶看报什么的,根本不要想。

今天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王副市长的秘书竟然特意给他们安排了一间会议室!

大家可以坐在这里边喝茶边等。

但是,马上就要面见领导,以防尿急出洋相,谁也没动面前那杯茶。

领导不在,大家倒是聊开了。

会议室里来了七八家企业,既有日化厂这样的工厂,也有商贸公司和百货商店。

这些企业的一二把手都是被领导临时喊来的,谁也不知道被点名的原由。

不过,有那反应快的人,就低声提醒:“咱们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点。”

“?”

那人指了指曾浩田和狄思科的方向,“咱们都是经营日化的,你们想想最近市里的大事!”

哦,明白了。

四洋化妆品公司嘛。

这算是最近的大新闻了。

去年年底,四洋的职工跑来市政府闹了好几次,想让市里出面阻止企业领导把公司卖给外商。

可是,在他们来政府讨说法之前,这份并购合同其实已经签好了。

外商还交了一大笔定金。

四洋公司是市属国营单位,虽然经理是法人代表,但这项并购案并没有经过市里批准,市里不承认这份合同的合法性。

要想合作可以,那得光明正大地谈,绕过市里偷偷摸摸签合同算怎么回事?

这年头撕毁合同的事屡见不鲜,外商本就心思不纯,只要把定金退回去也就没什么事了。

然而,就在市里敦促四洋退款时,外商的这笔定金却不翼而飞了!

有人说这笔钱被领导层私吞了,还有人说是被会计挪用去炒股炒没了,会计还因此跳了楼。

官方暂时没有明确说法。

狄思科觉得四洋公司的领导,不至于傻到明目张胆贪污公款还不跑,问题八成出在会计身上。

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就是,上千万的定金没了!

四洋要想解决这个麻烦,要么拿出上千万还给外商,要么继续之前的合作,把公司卖给人家。

四洋若是能拿出上千万,也就不至于走到卖公司这一步了。

所以,这事最终还得由市里出面解决。

曾浩田和狄思科心里有了数,在办公室里听了王副市长介绍的情况后,就没露出多少惊讶表情。

王副市长说:“你们北方日化厂最近一年的生产销售情况不错,听说你们还打算新建厂房了,那新的生产线上应该需要不少熟手工人吧?”

狄思科心想,看来市里也不想赔那近千万的定金,打算把四洋化妆品公司卖给外商了。

曾浩田一脸为难道:“领导,我们厂今年在调整产品结构,有些销售情况不佳的产品就让它停产了。盖新厂房其实主要是为了安置那些停产车间的工人,即便如此,还有不少闲置劳动力呢。”

这类推托之词王副市长已经听了一下午,他笑了笑说:“市里的困难,你们应该已经清楚了,北方日化厂是日化大户,需要的人手多。正好也有拓展业务的需求,希望你们能尽量为市里安排一部分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

狄思科与曾厂长对视一眼,接话说:“领导,我们厂也希望能帮市里解决眼下的困难,甚至可以接手四洋公司的一部分生产设备。”

王副市长面露满意,欣慰地点点头。

不待他发表意见,狄思科又继续道:“但是,您是知道的,我们日化厂经历过三个厂的合并重组,厂区里一直挨挨挤挤,十分紧凑,早就没有空余的地方了。要想接手四洋的设备和职工,没有地皮新建厂房肯定是不成的。”

市里收了外商购买地皮的一大笔钱,怎么着也得在郊区给日化厂划一块两倍大的地皮才说得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