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4页)

“过了两年灯红酒绿的生活,返回原单位,你还能适应吗?”

“不能适应也没办法,一切行动得听指挥呀!”

于童笑着问:“按理说,歌舞厅要被单位打包转手,你这个经理应该是有优先接手资格的吧?”

“领导走过场似的问过我,”魏陈洲摇头说,“一出手就是几十万,我有心无力呀!”

他心眼活泛,听了于童的话,心里不由一动。

琢磨片刻问:“于经理,你对我们这歌舞厅有兴趣啊?”

于童颔首,“你可能也听说了,我手头有一笔资金,正准备找投资项目。魏经理要是还有兴趣经营歌舞厅,咱们可以合作一把。”

“我的主要精力都在公司那边,歌舞厅还需要你们这样的专业团队打理。如果魏经理愿意合作,我可以拿出五个点的干股,按月给你分红。”

魏陈洲心里突然就燃起来了。

他当着总经理,最知道歌舞厅的营收情况。

一张门票五块钱,每个月光是门票流水就有三五万。

刨去各种营业支出后,五个点的干股,能让他至少每月分红八百块。

再加上他每月的固定工资,一千块的月收入肯定有了。

一千块可是他媳妇两年的工资呢!

“老魏,你仔细考虑一下吧,”于童说,“尽快给我一答复。”

魏陈洲要是留下经营舞厅,就得从单位停薪留职,砸了铁饭碗。

所以,于童并不着急,给足了他考虑的时间。

魏陈洲并不是拖沓的性子,不就是停薪留职嘛,他干了!

“不用考虑了,我接着在今夜歌舞厅干!一定把咱们这打造成全北京最一流的歌舞厅!”

于童笑着说:“接手这间歌舞厅以后,我打算安装一套卡拉OK点唱设备。到时候可能就不只是最一流的歌舞厅,北京目前还没有哪个娱乐场所安装了卡拉OK。”

魏陈洲一拍拳,兴奋道:“哎呀,咱们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我之前就在杂志上看到过关于日本卡拉OK机的介绍,了解过具体情况以后,早就给单位打了报告,打算引进这套设备。不过单位领导不了解这种点唱机,一直压着没批!咱们要是想引进,那一定得快呀!必须在北京打响第一炮!”

他起身在原地转了两圈,平复了激动心情后,脑子也稍稍清醒了一些。

于童先是问他有没有歌舞厅的优先承包权,又大方地承诺给他五个点的干股。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可能因为他这个经理劳苦功高,就凭白给他五个点的干股吧?

想来是需要他出面,回单位打点一些关系的……

“于经理,你跟我们单位那边联系过了吗?”魏陈洲试探着问。

“联系过,但我听说,对于这家歌舞厅的归属,你们单位内部分歧还挺大的。”于童为难道,“所以我才主动上门寻求合作,要是能把这家歌舞厅盘下来,咱们就一起开办全北京的第一家卡拉OK厅,要是连你出面都谈不下来,那我就只好转投其他项目了!”

单位里的情况比较复杂,魏陈洲暂时无法给她打包票。

只能承诺尽量去办,让于童等他消息。

*

于童给出去五个点的干股,同时也把到处找关系的饭局酒局推给了魏陈洲。

真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她现在要操心的是,歌舞厅真的到手以后,应该如何处理与魏陈洲的关系。

对方一手把今夜歌舞厅发展起来,若想瞒帐、做假账简直轻而易举。

他俩算是老朋友,于童信得过对方的人品。

但是,她觉得最好在刚开始就制定好规则。

不要用金钱考验人品和人性。

所以,她先找上了自家大嫂蓝岚。

蓝岚是单位的会计,财务工作经验相当丰富。

之前方菲演唱会的财务问题就是嫂子帮她友情处理的。

因此,她打算聘请嫂子当歌舞厅的会计。

蓝岚摆手说:“不行不行,我可不舍得铁饭碗!我偶尔帮你查查账还行。”

“就是让你偶尔帮我查账的,”于童笑着说,“但这回跟方菲那次不一样,这是个长期工作。我公司里的账目也需要会计来做,请别人做我不放心,我只相信嫂子!”

蓝岚被小姑子奉承地红光满面,“你们公司那点帐,我每周抽出一天就做完了。”

“好多会计都在外面兼职呢,嫂子你就把这当成兼职!你赚一份兼职的钱,我省一份请全职会计的钱!咱们都赚了!”

“那我就听你的!”蓝岚爽快道,“你放心,那歌舞厅的账面上要是敢作假,肯定能被我揪出来!”

有了会计,于童又想让杜金金去歌舞厅当个副总,帮她看着点。

不过,杜金金是个未婚姑娘,于童怕她当了歌舞厅经理,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会影响找对象。

一时有些举棋不定,拿不定主意。

于童跟二狗子感慨:“我手头的人真是太少了,人到用时方恨少啊!早知道我就从歌舞团多挖几个人出来了。”

她之前在歌舞团培养了好几个承包队长呢。

“要不我来给你当个歌舞厅副经理吧?”狄思科玩笑道,“江珊不是弄了一群捷克小姐嘛,咱就整一帮外国先生,专挑练健美的那种,再加上你的卡拉OK,肯定能火爆全城!”

“我怕派出所半夜敲门。”于童在他的小脸蛋上摸了摸说,“副经理就算了,金金走了以后,你来给我当个秘书吧。”

狄思科嘿嘿笑:“可以呀,我这个秘书愿意跟领导回家!”

他还真挺想给于童当秘书的,可惜现实情况不允许。

毕业季到来,翻译室又被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

英语组被分到了两位女同志,一位是毕业于上海外贸学院的,另一位是狄思科和袁媛的校友。

随着新人的到来,英语组的规模再次扩大,但男同志的占比又降低了。

十二个人里,只有仨男的。

不过,狄思科觉得原来的十人组是刚刚好的,大家的工作量都处于多一分则疯、少一分则闲的状态。

多了两个新人以后,他跟袁媛突然就清闲了许多,很多笔译工作都给了新人。

他这两天都能准点下班。

同样过得很滋润的汪妍妍,在中午吃饭的时候,突然感慨说:“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吧,这样的幸福时光过不了几天了!”

“啥意思?”狄思科顿住勺子说,“不带危言耸听的啊!”

“别的组今年只进了一个新人,有的甚至没进新人。”汪妍妍神神秘秘地问,“你们就没想想原因啊?为什么咱们组进了两个?”

袁媛随口猜测:“咱们业务多?”

“业务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又要进行人事调整了。”

“你听到什么风声了?有谁要离开嘛?”狄思科在心里将办公室的所有人都巴拉一遍,“难道庞老师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