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5页)

“《春光美》,《乡情》和《别为我送行》都是评委比较喜欢的通俗歌曲。你之前在歌舞厅演唱的那些港台曲目都太过了,不适合出现在歌唱比赛的舞台上。”

狄思科拿着那张歌单,将歌名一个个数下去,十首里有八首歌是他不会唱的。

这些歌拿到歌舞厅里,会被人说成是老掉牙,没有哪个歌手会靠这些歌赚钱。

“初赛要求唱两首歌,一首固定曲目,一首自选曲目。我给你的这张歌单上,基本都是固定曲目范围内的,你在里面随便选一首你会唱的。至于自选曲目,”于童顿了顿说,“鉴于你的准翻译身份,我建议你可以把自己包装得稍微国际化一点,给评委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怎么国际化啊?唱英文歌吗?”

“在青歌赛的舞台上,唱整首外语歌的选手还没出现,咱们还是别轻易尝试了。市面上不是有不少中文填词的英文歌吗,你自己选一首,一半唱中文,一半唱英文。先在初赛上试试水。”

狄思科没什么异议,对于童的建议全盘接受。

这种唱法放在后世可能会被认为不伦不类,但是在当下的歌唱比赛里,已经是突破性的尝试了。

他要是因为唱外语歌,被拍死在初赛的晋级线上,也算为内地乐坛的发展做了一回牺牲。

青歌赛的初赛是由各省市的**门和地方电视台共同组织的,先在省内进行一轮筛选。

经贸部总共有四名干部参加比赛,除了狄思科,剩下的三人都是女同志。

而且业余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各有一人。

四人去参加初赛时,单位里除了各自的顶头上司,没人知道他们的比赛安排。

像他们这种单位的选手,基本上就是一轮游或两轮游,主要是为了给主办方面子,重在参与。

所以,没人会将消息大肆宣扬,以免日后尴尬。

与狄思科同在通俗组的是团委办公室的青年干事,龙君花。

在前往初赛的汽车上,龙君花抱怨道:“小狄,你怎么报名报得那么晚啊?哪怕再早一天,也不用我亲自上阵了!”

部里的基层工会组织还不健全,组织这类活动都是由党委和团委出面的。

这次青歌赛征集选手的工作,又是由团委负责的。

领导要求业余组的三个组别里,至少有一人参加比赛。

龙君花是这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她把单位里的文艺积极分子们划拉了一圈,好不容易拉来了两个唱歌水平过关的,却仍少一个人。

她婉拒了那些唱歌跑调却没什么自觉的积极分子后,左等右等就是等不来第三个靠谱的参赛选手,只好大笔一挥,将自己的名字填到了名单上。

然而,她把名字填上去的第二天,狄思科便捧着他那张还热乎的录音带来报名了!

“龙姐,听说您歌唱水平很高,不参加比赛实在是埋没了。”狄思科笑眯眯道,“咱们给通俗组上个双保险,两个人参赛,主办方总会让咱们晋级一个吧?”

龙君花摆手说:“快得了吧,上一届的比赛,咱们部里也选送歌手了,去了五个人,初赛就被刷了回来。那群老大爷可严格了!”

狄思科自觉准备得还算充分,选曲也是符合评委审美眼光的,应该能够得到评委们的喜欢。

可是,等他真的站到评委们面前,就知道自己天真了。

初赛借用的是某个歌舞团的场地,选手们在舞台上演唱,台下坐着一排六位评委。

而且全是年纪不轻的男同志。

狄思科唱完固定曲目《春光美》时,六个评委,只有一个人给他打了9.5分。

剩下的分数分别是8.9分、8.6分、8.3分、8分和7.5分。

按照计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

他的固定曲目得分只有8.45分。

狄思科是通俗组第十七个出场的,其他人的分数他不清楚。

但是由全国总工会选送的16号女选手取得了8.8分的成绩,他听得真真的。

这跟人家的差距有点大呀!

“17号选手,可以演唱你的自选曲目了。”坐在评委席最右边,年纪也最年轻的评委提醒。

狄思科准备了两首英文歌,一首是《爱你在心口难开》的英文版《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ay》。

另一首是暂时没有中文版本的《sailing》。

8.45分对他的打击不小,狄思科觉得,如果不在自选曲目上拼一把,他可能真的要一轮游了。

他握上话筒说:“各位评委老师,我准备的自选曲目是中文译名为《航行》的《Sailing》。”

那位之前给了他9.5分的评委问:“你要在我们的舞台上唱英文歌?”

业余组加专业组,所有选手加起来,这是第一个唱英文歌的。

其实比较冒险。

“我是经贸部翻译室的一名英语翻译,很喜欢这首歌歌词中的力量感,追求理想扬帆远航是没有止境的。不过市面上还没有词作者为这首歌填写中文词,所以我就自己尝试着填写了一部分中文歌词。想趁着在青歌赛演唱的机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听闻他还有填词的本事,几位评委都觉得挺新鲜。

9.5分评委就笑着说:“有创作激情是值得鼓励的,很期待你的表演。”

狄思科向台下工作人员竖起一根手指,请对方帮忙播放第一张伴奏带。

随着轻柔舒缓的旋律响起,狄思科开口唱出了青歌赛舞台上的第一句外语歌词。

“I am sailing~ I am sailing~ Home again 'cross the sea……”

他的嗓音并没有原唱的沧桑沙哑,少了岁月沉淀的醇厚,多了青年人对自由远航的期待与向往。

温柔的旋律与他磁性的嗓音配合的相得益彰。

这种时髦的曲风与他国际化的声腔适配度极高,效果确实比《春光美》好了不止一筹。

狄思科记得于童的叮嘱,歌唱比赛评委的审美并没有那么开放。

所以,英文歌词只唱了一小段,很快便转入了他自己填词的部分。

他觉得《Sailing》这首歌,与苏联诗人莱蒙托夫的作品《一只孤独的船》,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在填词的时候,他适当参考了这首诗的意境,比如‘它只是向前航行, 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 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为追寻自由与理想的小船增添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

一曲终了,评委们各自打分。

9.5分评委,又给了全场最高的9.8分,可惜会被去掉。

剩下的评分中,两个9.2分,一个9.1分,一个8.8分,有个年纪最大的评委,只给了4分。

给4分的这位评委,明显就是不喜欢狄思科的这种西洋唱法。

好在他这个4分也被去掉了,并不会被计入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