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册立皇太子的那天正好是个大晴天, 太阳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萧洛兰也装扮的十分隆重,等慎之到中宫朝谢皇后时, 萧洛兰看着一脸成熟稳重的慎之,自己也郑重相待。

据萧洛兰知道的, 后面慎之还要拜谒宗庙, 敬告祖宗, 周家以前在阆歌的各个先祖牌子早已完善新制过, 萧洛兰当初皇后的那个时候, 她也去祭拜过,她记得沿途还有很多人。

慎之这次的拜谒祭礼时也会有很多人,毕竟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百姓夹道相迎, 场面必定壮观, 说实话, 萧洛兰也想去凑凑热闹, 但这个念头想想就作罢了,今天是慎之极为重要的一天,万不能出一点差错。

“阿娘,我出去了啊,等回来的时候给你说说外面的热闹。”萧晴雪穿着颜色鲜艳的红色圆领袍,神采飞扬的走进来。

“多带些人, 注意安全。”萧洛兰放下手中的书, 招手让女儿上前, 捏了捏她圆润的白皙脸蛋:“我已经听到朝堂上一些御史风声了, 你是女郎, 总不好天天和十六混迹街巷的, 稍微收敛一点,想玩的话可以举办一个宴会,邀请长安里的其他女郎们一起玩。”

“好了,我知道了。”萧晴雪脸颊微红:“但是我不会琴棋书画的,和她们没有共同话题怎么办?”

萧洛兰摸了摸女儿的头发:“不会就学好了,只是娱乐之作,又不是竞选大家,能赏音听乐看棋就行了,再则也不是非要玩这些,骑马蹴鞠,投壶射箭都可以玩。”

“等以后再说,我也有事情要忙呢。”萧晴雪坐在榻上,看了看冬雪,冬雪带着殿内诸多宫女下去。

“我听听,是什么正事。”萧洛兰做侧耳倾听状。

萧晴雪难掩得意和心中畅快:“阿爹不是要攻打太原吗,我作为他的女儿也应该出份力,金陵那边的火炮我可是时时关注的,说不定,还能给阿爹帮个大忙呢,辛苦了这么久,总该拿出来露露世面才是。”

萧洛兰面上显露忧色:“会不会很危险?”俄而反应过来:“你想和你爹一起去太原?”

被戳破了,萧晴雪也就坦诚了:“为什么不能去呢,我有军队有武器还有阿爹在身边,我也想立个大功。”

萧晴雪在心里暗中算了一下,觉得自己有的还挺多的,她还有马场,封地,属于自己的食邑,阿爹对她非常非常好,她的封地范围从清河一直到广陵,囊括了江淮那边的富庶地带。

她这个无忧公主,如若按照封地算的话,应该是清河公主,或是广陵公主。

“过几天我就和阿木回金陵再调试一下,我总得先自己测试一下。”

话说的有道理,女儿自己心有追求的萧洛兰也很支持,可是,可是,那可是战场啊…萧洛兰心思不宁,想也不想道:“火炮那么危险,我和你一起去。”

“哎呀,我的好阿娘,你现在可是皇后,哪能跟着我乱跑,这不得出乱子。”萧晴雪摇头道:“阿娘你就放心好了,火炮这个只是起步阶段,还没达到现代那种成熟地步,万一顺利就很好,假若不成再努力钻研,新的时代,总要抛弃一些旧的东西,我们可以是开头者嘛。”萧晴雪也没想一口气吃成胖子。

她高高昂起头:“说不定以后我们就是新时代的开拓者或者是奠基者。”萧晴雪眼神熠熠,声音放低道:“阿娘,我不是说要推翻封建制度,想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往前再走走,推进一下,我就已经很高兴了。”

她亲昵的抱着阿娘的胳膊,狡黠道:“阿娘你最近也不是在召人询问岭南稻种的事吗?”

萧洛兰张口欲言,被女儿一大段话堵的哑口无言,她和女儿一样,当然希望这个世道能变得更好,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吃饱饭,她当成了头等大事,让岭南那边一有消息就快马送来,等待的日子总是焦急的。

旧朝留下的底子很薄,国库空虚,前几年天灾频发,周郎看奏折时从不避讳自己,他们两人经常在帐内看着奏折,萧洛兰耳濡目染之下,协助周郎一起处理,也知道新朝起步基础不好,她本就是多忧感性的性格,常常将那些事记挂在心里,心忧如焚,哀民生之艰,碾转难眠。

萧洛兰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就你话多。”她仍然不能展眉:“我暗中劝过你阿爹几次,太原一战动辄又要劳民伤财,可他固执的很,不行,就是要打。”

这不赶紧把所有事情给弄好了,皇后,公主,太子,宗正,朝堂,该封的封,该杀的杀,新律新元年,力求让所有事情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下来,重归正轨,新朝建立,还有许多事情没处理,萧洛兰有时候暗恼周郎的固执。

“打就打呗,阿爹肯定会赢的。”萧晴雪不担心,在她心里,阿爹真的非常厉害,她忽然撅起了嘴巴:“阿娘,前段时间我出宫玩的时候,遇到了陆家人,他们家现在好气派,连牌匾上的字都是阿爹提的,阿爹还给陆家老太爷封了忠勇侯,府里几个郡主呢。”

萧洛兰听着女儿提起陆家,又看了看不高兴的女儿,温声道:“陆家是慎之的外家,慎之有什么好的都想着你一份,这次到长安还给你带了一车礼物,下次不要这样说了,万事以和为贵。”

“你要是想要你爹的字,那不简单,等晚上回来我让他写上十几个给你,你挑个最喜欢的让匠人裱好天天看。”

萧晴雪知道自己小气了些,她笑弯眼睛,其实她知道陆家的那些侯爷大多数是荣誉性质的,她就是使使小性子,想要偏爱罢了。

萧洛兰捏了捏女儿鼻子:“好了,人家现在没招没惹的,你也大气些。”

萧晴雪奥了一声,捂着嘴角:“阿娘做皇后挺好的,没有传召,他们想见阿娘都见不到。”说完就一溜烟跑了。

荣升为吏部侍郎的廉世清从太炀郡调到了长安,并顺利上任,他现在不管是资历还是年纪都不足以更近一步,但他等得起,而且他相信自己等得到,廉世清一入长安便回到了朝廷上的中枢位置,接手吏部工作。

吏部这块大肥差被他得了,廉世清日日勤勉工作,小道消息称,有人给他送礼被他拒了,也不知是没看上还是改性了,朝中人时常古怪的看着他,不少人认定他总有一天会露出马脚。

一朝升跃天子重臣,不知多少人暗中羡慕恨嫉,廉世清对那些刺人的目光感受良好,好的不能再好了,他生来就享受万人瞩目之感,只想永居高处,朝堂他的党派已经初现峥嵘,据他所知,此次负责科举的礼部中已经开始有了萧氏门生的影子。

廉世清瞬间就想到了一直温吞不争的谢党,元气大伤后,礼部尚书谢宰相对这一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暂时的退让,还是待机潜伏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