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谈心

回到家中, 陶南风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陶庭芝、陶庭玉、向陶然三个两岁娃娃第一次与母亲分离半个月,乍看母亲进门,扑过来抱住她大腿, 爆发出一阵委屈的哭声。

好不容易抱起来一个个哄好, 整个院子里便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陶南风力气大,一口气抱起三个,孩子们挤成一个团,却欢喜地咧开小嘴,清脆响亮的笑声传出去老远。

梁银珍将精心准备的饭菜摆上桌, 解下围裙拍打着身上的炉灰,看着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满都是慈祥与满足:“南风一回来孩子们都喜得发疯了。”

向永福剪下一挂葡萄摆在花架之下的藤桌上, 又端来凉茶, 笑着招呼陶守信:“陶老师辛苦了,热不热?先吃两颗家里的葡萄、喝两口茶,歇歇凉再吃饭。”

院子里枇杷树高大翠绿, 叶底隐藏着黄澄澄的果子。葡萄架子藤蔓缠枝、绿的紫的葡萄一串一串地挂着。菜地里辣椒、番茄、茄子、白菜长势喜人, 墙边搭起的黄瓜架子、丝瓜架子上也都结了果。

瓜果满园, 看着就喜庆。

陶守信站定环顾小院, 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回家, 真好啊。

京都虽好, 到底不是长居之地。回到江城, 亲人团圆相聚, 全身到心都觉得舒坦。

陶庭玉冲陶守信伸出小手:“外公, 抱!”

陶守信从陶南风手中接过玉儿, 眉开眼笑。庭玉乖巧懂事, 和陶南风小时候很像, 最得陶守信宠爱。

芝芝看妹妹被外公抱走, 伸出小手推了推陶然:“你,去找爷爷抱。”

作为向家唯一的男孙,向陶然最受向永福喜爱。向永福知道芝芝想要独占陶南风,笑着抱过陶然。

向北见大女儿一幅大将风范,把弟弟妹妹都支愣开,自己则抱着陶南风的脖子得意洋洋宣告主权,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芝芝如此霸道,也不知道是像了谁。

他大踏步上前,一把抱过芝芝:“妈妈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累了,让妈妈洗个澡再来抱。”

芝芝恋恋不舍地将身体折弯,小手揪着妈妈的衣领:“妈妈香,不洗澡……”

梁银珍取出一套家居服递给陶南风,心疼地看着她微显凌乱的头发:“出门在外不容易咧,赶紧去洗个澡换身舒服衣裳吧。”

她又走到陶守信跟前,接过陶庭玉:“玉儿乖,让你外公歇口气,咱们等会一起吃饭,好不好?”

孩子们都被教养得非常懂道理,哪怕芝芝个性比较霸道,也知道心疼长辈。陶南风与陶守信进屋休整,等到洗头洗澡出来,换上棉绸家居服、拖鞋,一身的风尘尽洗,疲惫顿消。

陶守信摇着一把大蒲扇,坐在堂屋听收音机,膝上坐着陶庭芝,含笑看着芝芝和陶然在廊下玩将军与小兵的游戏。

芝芝说:“小兵!”

陶然:“在!”

芝芝:“前进,杀敌!”

陶然:“杀啊……”

孩子幼稚可爱,玩得投入而认真,大人们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天气热,梁银珍也不担心饭菜凉掉,温热的饭菜更适合入口。等到陶南风边擦头发边走出屋,所有人都站起身来,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

“吃饭、吃饭。”

陶南风感觉自己成为一家人的中心,心里暖暖的。向北拿过她手上的毛巾,熟练地帮她擦拭着还在滴水的发梢,动作轻柔而怜爱。

坐在桌边,梁银珍盛了一碗老鸭萝卜汤放在她面前:“先喝汤,这老鸭汤清火润肺,夏天喝正好。”

陶南风低头喝了一口,浓香扑鼻,清甜可口,笑道:“还是妈做的饭菜好吃,京都虽说是帝王所居之地,但做的那个菜……嘿嘿。”

陶守信哈哈一笑:“你呀,什么时候嘴变刁了呢?”

明明以前自己刚尝试做菜的时候,把食堂买回来的菜混着煮成一锅,陶南风还赞过好吃呢。那么难吃的东西她都夸,怎么现在开始对吃的挑三拣四起来了。

梁银珍心疼地说:“孩子,你在外面吃苦了。出差本来是男人的事,结果让你到处跑,辛苦啊。”

向北呆了呆,默默不语。

——母亲这话是在批评自己吗?

老一辈的人都觉得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就该在外面奔波赚钱养家,让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梁银珍倒不是阻止陶南风在外面上班,她是真的心疼媳妇。虽说陶南风有出息,上了电视和报纸,比男儿更强,但女人出差在外洗洗刷刷不方便,肯定比男人辛苦嘛。

这一听说媳妇嫌弃京都的饭菜,梁银珍往她碗里夹了一堆菜,一边夹一边说。

“这空心菜、番茄炒蛋、青椒茄子都是自己家种的,清甜得很。你喜欢吃鱼,这个葱烧鲫鱼你多吃点。粉蒸排骨没放辣,主要是娃娃们要吃,你要是嫌不辣,我这里调了些蒜蓉辣椒酱,你沾着吃。”

字字句句,都透着浓浓的关心与爱护。

陶南风笑眯眯地点头,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孩子们两岁了,在堂屋摆了张小方桌,端正坐在桌边,拿着小勺子自己乖乖吃饭。梁银珍一边吃一边关注着孩子们,忙碌而充实,可整个人都精神奕奕,显然乐在其中。

吃完饭,日头已经升了起来,大家便在堂屋歇凉闲聊。

堂屋装了吊扇,呼呼地吹着,赶走暑热。

陶守信把这次投标的过程简单地说了一遍,听得大家心潮起伏。

梁银珍虽说是家庭妇女,但却是个有大智慧、见过大风浪的女人。她对陶守信说:“这个什么招投标好,公平。”

如果不是公平竞争,京都那么多家设计单位,西城区体育馆项目怎么也轮不到陶南风参与。

你再有本事又怎么样?在华国这个人情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决定了你能够走多远。尤其是基建领域,接项目、拿任务那可都得靠关系。

陶南风一个外来户,设计方案再好也不可能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干掉其余九家设计单位,顺利拿下项目。

她能成功、能出名,不仅得益于苗靖帮助、钟部长一锤定音,归根到底是因为招投标制度给她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因为公平,所以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被选中。

可以说,陶南风感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好处,拿到了第一份改革红利。

陶守信点头:“是,招投标制度好,国家的改革思路非常正确。就是要公平竞争,建筑市场才有活力。”

如果都要靠关系才能接到项目、靠请客送礼才能开展工程,哪怕放开建筑市场,这个市场也会是一滩死水。

长久的计划经济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而现在国家显然已经意识到一些问题,准备在各行各业进行改革,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