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收录机

毛巾厂职工宿舍验收没有通过, 施工局被市里点名批评,责令迅速整改。

陶南风一战成名,成为施工队害怕的人, 再无人敢小觑。

钱立鸣见到陶南风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 一句歪话都不敢再讲。就怕多说一句话,惹得这位姑奶奶不高兴,她再挑出什么施工质量问题,他就不用活了。

欧阳丞与赵亮等人在商量如何进行补救,陶南风这回聪明地没有说什么, 症结都找到了,正是结构专家亮相的时候, 不能事事都自己出风头。

该强势的时候强势, 该低调的时候低调,这样收放自如的陶南风,让陶守信十分欣慰。

回到家, 陶守信嘴角一直带着笑, 这让向北有些好奇, 问道:“今天你们验收遇到什么有趣的事了吗?爸今天这么开心。”

陶守信把今天遇到的事情一说, 听得梁银珍直呼阿弥陀佛:“唉呀, 幸好我家南风争气, 不然还真被那施工队的人欺负了。”

向北在一旁点点头:“世间事情就是这样, 你强他便弱, 你弱他便强。”

院子里的枇杷已经结果, 虽说个头不大, 但黄澄澄的挂在枝头看着十分诱人。陶南风接过梁银珍递来的枇杷咬一口, 酸酸甜甜水分足, 眯了眯眼:“好吃!”

向北知道她喜欢吃, 采了一大捧放在堂屋桌面。梁银珍嘴里念叨着:酸儿辣女,南风这一胎看来是个儿子。

向北怕母亲重男轻女,便故意说:“人家都说怀的如果是女儿,妈妈都会变漂亮,我看是个女儿。”

梁银珍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做什么和我唱反调?你们只生一个,孙子孙女我都喜欢。你看南风的体态,从背后看像没怀孕的一样,肯定是儿子。你是男人你不懂,我怀了三个孩子,有经验得很。”

向北一听顿时发现问题:“三个?”

梁银珍面色微变,眼帘低垂:“就你非要和我抬扛,我的意思是,我怀了三个儿子,有经验得很。”

向家四个孩子,向东、向南、向北、向茜,三子一女。梁银珍是个非常慈祥有爱的母亲,她不会混淆孩子与儿子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何况,梁银珍眼角抽动、眼神游离,显然心中有事。

向北有着侦察兵的敏锐,心中生疑,可是看母亲脸色不对,便没有再追问。或许这是一段令母亲痛苦的往事,何必多问多说。

父母对自己恩情似海,尊重关爱,就算不是亲生的又有什么打紧?

到了晚上,向北抱着陶南风的腰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南风,如果我不是爸妈的亲生孩子,你会不会觉得不高兴?”

陶南风怀孕之后更加感性,温柔地依偎在他怀里,倾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轻声道:“为什么要不高兴呢?生恩、养恩一样深重,妈妈对你、对我照顾得周周到到,恨不得倾尽所有,这样的爱已经超越了血脉情感,我非常非常敬重她。”

向北将下巴贴在陶南风的头顶,缓缓摩挲着。能够拥着自己深爱的女人,她肚子里怀着两人爱情结晶,人生圆满,再无遗憾。

“我猜想啊,我父母生养三个孩子都没有保住,在那个战乱的时代,这份丧子之痛一定非常非常沉重。他们收养我,将我抚养长大,是我的幸运,今后我们一起孝顺他们。”

陶南风闭上眼睛,“嗯”了一声,“我现在做了母亲,每天感受到孩子在腹中抬腿踢脚,就有一种血脉相牵的幸福感。只要想想要与他分离,都会痛得没办法呼吸,真的没办法相像当年妈妈眼睁睁看着三个孩子去世的痛苦。妈的过去那么苦,我们一定要对她好一点。”

陶南风知道梁银珍喜欢孩子,现在她怀孕之后母性渐浓,更能理解她的丧子之痛。不管向北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她都只认梁银珍这个婆婆。

向北道:“现在我们有钱了,也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要不要买一点送给她?”

陶南风提了一个建议:“明天星期天,我们带妈妈去逛商店吧?”

结果第二天,刚说去商店买东西,梁银珍便摆手:“不去不去,大城市的百货商店人太多,我看着头晕,还是在家里养鸡种菜做饭心里舒坦。南风怀孕了,也别去那人多的地方,碰了撞了都不好。”

向北只得苦笑。

梁银珍想了想,说:“你们要是真想买东西,就买台收音机给我吧。我那天在村长家里看到,里头有人唱戏、说评书,热闹得很。”

听到这里,向北在心中暗自说了一声惭愧。

一台收音机147块,普通家庭买不起,可现在他赚了钱,这点钱根本不是事儿,怎么就没有想到要买一台呢?

陶守信与陶南风在大学忙碌,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平时看书读报的时间多,没有想过买收音机。向北每天在批发部、香烟销售点跑,总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生活很充实。

可是梁银珍与向永福不一样,他们俩守在一方小院忙家务,在院后村认识的人不多,娱乐活动有限。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一家人团聚,听大家说外面发生的事情。

换位思考一下,窝在家中的梁银珍与向永福有些孤独。

向北忙道:“好,我马上就去弄工业票、买收音机。”

过了两天,向北抱着一台大大的收录两用机。全波段调频收音机,中央有一个放置磁带的位置,两侧分别是银色大喇叭。

还有几盒最新版本的磁带,京都广播电视服务公司发行的相声磁带、□□金曲,还有空白录音磁带。

梁银珍一看到银白色的大方盒子,双眼放光,稀罕地摸了摸:“这是收音机?和王村长的不一样啊。”

向北笑道:“王村长家那个是红灯牌收音机,咱这个是最新的收录机,高级多了。”这可是79年全国最时髦的电子产品,价格也很高级。

梁银珍看着向北示范,将一盒磁带放进中间卡位,按下按钮,“咔咔”声响之后,“呲呲”电流之音传来。

然后便响起了音乐前奏。

梁银珍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神奇的方盒子,听到里面的曲艺节目,赶紧拖了一把椅子,招呼向永福坐下。

老俩口像孩子一样,端端正正地坐在收录机旁边,竖起耳朵听相声。

“哈哈哈哈……”梁银珍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向永福也咧开嘴无声地笑了起来。

等他们听完相声,磁带“咔!”地一声跳了出来。

吓得梁银珍叫了起来:“向北,向北,这个什么机坏了,不出声了。”

向北耐心地教母亲如何使用磁带,反复不断地重复着停止、播放、换面的过程。梁银珍是个聪明人,很快就上了手,玩得不亦乐乎。

向永福学新东西慢一点,半天也没搞懂,只知道坐在旁边喊:“没有了,快翻面、翻面……”